2025年4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精协公布了今年的宣传主题口号:“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不仅彰显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注,更预示着我们将共同努力,从“救助”转向“赋能”,全面推进孤独症人士的成长与发展。
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爱好和活动、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据估计,我国孤独症人群已超过千万,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
早期识别与干预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警惕孩子是否出现“五不”行为:不看/少看、不应/少应、不指/少指、不语/少语、不当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医对孤独症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将孤独症归类于“五迟”“童昏”“胎弱”等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有密切关系。中医治疗孤独症,注重整体观念和阴阳脏腑辨治法则,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相互配合,旨在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患儿身心大脑的生长发育。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门、内关等,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社交、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原则,对儿童头面部、腹部、背部、四肢等部位进行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调节脏腑。
中药调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辨证施治,通过中药汤剂来调理身体,平衡体内气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家长应调整心态,积极学习孤独症知识,为孩子选择专业医疗机构接受系统、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孤独,拥抱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