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我们迎来了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定为“关注早防早治,共筑健康生活”,旨在通过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的科普桥梁,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科学普及与规范化应用,帮助帕金森病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程管理”,重塑有尊严的生活。
帕金森病,这一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其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然而,通过早防早治,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早防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瘀阻所致。因此,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调和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常用中药天麻、钩藤、石菖蒲等具有平肝潜阳、化痰开窍的作用;针灸治疗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在早治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神经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该技术通过向脑内植入微细的电极并连接神经刺激器,向特定的神经核团释放高频电刺激,从而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除了医疗技术的支持,帕金森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同样重要。这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多个方面。中医的康复理念强调“治未病”,通过饮食调理、气功锻炼等方法,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全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