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站在中医的角度,应该叫痰核,显然,它的本质就是痰湿。痰湿黏在了经络里,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以“瘤”的形式出现了。
名字虽然骇人,实际上不过是虚张声势,脂肪瘤性质稳定,基本不会恶化,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痛不痒,摸起来也是柔软的。
在治法上通常就以化痰为主,不但要把黏滞在经络里的痰肃清,还要恢复脾胃功能,因为脾为生痰之源。如果不能做到穷追猛赶,断除邪气的根源,那它就会反复出现。特别是现代人,脾虚的很多,健脾太重要了。
这时候往往会用到香砂六君丸,这个中成药同时具备健脾、化痰的功效。
香砂六君丸:党参、白术、半夏、茯苓、木香、砂仁、陈皮、炙甘草
先说说健脾的部分,健脾用到了党参、白术、甘草,通过健运脾胃,让脾胃更好地去运化,当饮食水谷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被身体吸收利用,那么,痰湿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换句话说,脾胃功能越好,痰越少。
半夏是非常重要的化痰药,在这个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半夏的作用,大家几乎都有所了解,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化痰了,那些黏腻的痰湿遇上半夏,很容易就没了踪影。
半夏还能降胃气,就是说它能作用于脾胃,基于脾升胃降的特性,促使胃气向下走,把糟粕带出去,精华部分就能随着脾气向上输送,脾胃之气不壅滞,有吸收的能力,也有排泄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也是在帮助提升脾胃的运化功能。
茯苓祛湿,痰和湿虽然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但性质却是相似的,湿可以变成痰,湿积累的越多,痰就越来越严重。半夏加上茯苓,化痰的关键就在这里,两味药相互配合,把痰湿清理干净。
陈皮、砂仁、木香属于行气药,让体内的气运行地更加顺畅,行气的目的还是化痰,因为气走到哪里,痰就跟到哪里,痰随气行,气不动,痰就越聚越多。
这就是香砂六君丸,如果我们大家觉得这个中成药力度不够,可以配上三子养亲汤。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味药组成一个方,方子虽然小,但力度很大。
这里头最重要的是白芥子,白芥子善于化痰,半夏也能化痰,但相对来讲,半夏的作用集中在脏腑多一些,而白芥子却可以化经络里的痰。白芥子辛辣,能够通行于经络,这么讲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就讲点实实在在的。古代的芥末酱是用白芥子研磨成的,这芥末酱吃下去以后,有股辛辣气直窜鼻腔,假如鼻子不通的话,立马就通了,它还会继续往上窜,让人流眼泪。可见,白芥子通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能去到寻常药去不到的地方,也就能把经络里的痰化掉。
紫苏子、莱菔子重在降气,降气化痰,导痰外出,给痰气一个出路,使其不在体内停留。
三子养亲汤: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炒紫苏子。
煎汤送服香砂六君丸。煎好的汤药分三次服用,每次喝之前加热一下。
参考古方几千年说不出步骤低能不
[微笑]
胡大 回复 07-11 19:54
缘分[呲牙笑]
嘛咪哄
供参考
华夏
很好
兵火
中成药, 呵呵!
临溪序滔
解读中成药的文章,我都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