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但你可以想办法成名

泛舟君 2023-09-17 21:15:36

李佳琦的灵魂发问“你们有没有好好工作,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涨工资”,直接让无数他的粉丝们破防。很多人对他的言论不舒服,有些人认为,他仅是站在了时代的红利下,然后成名了,阶层跃迁了而已。

那么,如果说,成名这事,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你相信吗?

虽然说,现在,咱们可能没有了以前的机遇期。但是,我们的想法,如果是要成名,而不仅仅是出名,那么,机遇这东西,并没有那么特别重要。出名,它仅是短暂的,而成名,则是持久的。

得到APP的马徐骏对成名的定义为,“如何正面影响并帮助更多人”。在他的认知字典里,他认为我们想要搏取成名,即需要拥有大量且永恒的常识。并将其对成名内容的理解,浓缩到他的著作《成名》中。

《成名》是一本,从根本上对成名的认知,到成名的实现方法,找到你从平凡转向蜕变的奇迹之路。而针对成名,作者给出的两个方向,即是演讲与写作。为何是这两点呢?演讲能力强的人,往往音频会被记录;写作厉害的人,著作往往会被珍藏。这都是具有持久性的成名的途径。

出名与成名,一字之差,相隔甚远

我们小时侯,学过《伤仲永》,方仲永,天赋异禀的神童,出名甚早,被人到处传播,也很早就开启了现场写诗付费的模式。站在现代的世界,几乎就是直播了,收益也比古代会更多。但是,很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才华却依然停滞,最终也无人买单了。

而成名,则不一样。细数我们敬佩的人物,大都是成名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出名。比如你可能会聊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人称为“一人能抵20师”的人,就是值得我们追寻的成名的偶像代表。

我们身处凡人比较容易成名的时代,在成名的路上, 我们需要关心的第一件事,是如何才能安全地“活着”,即持久存在。

如何看待出名与成名,经常有言“人怕出名猪怕壮”,或者“枪打出头鸟”,那么,很多人可能对名,就心里有所忌惮。尤其是,社会是个名利场,谈及名就很容易想到利。没有联结得好,很可能就容易面临翻车等等情况,更容易让大家担心。

但你若明白,出名的人,往往会以利为目的,而成名的人,往往其中的名利仅是工具。你会为使用工具而内心忐忑不安吗?你会因为吃饭,然后使用菜刀切菜而不安吗?

你如果对你拥有名气很紧张,不知会带给你的是啥。其实你对市面上的名人,是有你自己的认知的,比如你会自动把流量明星,归类为资本捧红的人,实际上演技水平有待提高;你也会自动把“失德艺人”归类为人品很差。那么,你就可以反向去推,从而决定你成名后,需要带给大家的是什么。

所以,你也就能得到结论:你要清晰,你不在乎别人知道你的名字,而是在乎别人因为什么知道你的名字。

想成名,可锻炼自己演讲能力

人与人的相处,还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所以必备的演讲能力,也是塑造影响力,获得知名度成本更低的方式。相比较写作而言,写一本书,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成功出版也需要至少3个月的时间,但演讲,无论是参加什么活动,那都是可发挥的。

如果演讲,你认为与才华有关,或者认为只有有才华的人,才佩得上去演讲,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演讲,重在准备。对于内容的准备。你需要准备好想要演讲的内容,做讲演时的各种心理准备。即使你看到的脱口秀类的节目,他们也是需要准备的,而不是即兴发挥,就能达到让你捧腹大笑的效果的。

因此,对于演讲,比较好的方向就是,讲故事。常见的故事类型,就像美国电影里一样的那种挑战类故事,还有两个差距非常大的人连接在一起类的故事,第三类故事就是通过智慧解决问题类的创造类故事。

当然,有些故事,是通过不断重复,让人印象深刻 ,这样的操作,真是基操。比如常见的脑白金广告词,便是重复的经典案例。演讲的重点,则是有要重点,广告为啥重复,那也是重点体现脑白金。体现重点,你就不能说太多没用的,最好三个点讲完一件事,然后重点强调其中的一个点。

写作,也是演讲的另一类形式

其实,写作我们每天都是有在做的一件事。不管是微信打字与好友聊天,还是向领导反馈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写作的方式,展现我们的价值,或者说塑造自己的影响力。

可见,写作,很多时候都是在面对别人的提问,或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可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对于写作枯竭或者写作缺乏灵感,完全都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化解。

无论是写行业报告,还是对事情的意见表达,我们当然也要有出发点,那么从那些方面下手呢?作者建议的方向则为,找亮点、找成见、找不足。因为每件事,都有利弊,我们都是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甚至多种视角来描述一件事。

演讲和写作,构成了你比较低成本成名的方式。但我们却可以在不断的历练中,去不断迭代升级,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

0 阅读:12
泛舟君

泛舟君

读书、旅游、社交、做事。通过读书,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