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家村都是匈奴后裔,一问村寨情况,村民立马就变脸,为啥?

品茗谈文史 2024-07-14 13:37:0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户籍普查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我国是一个重视礼法的国家,换句话说就是重视祖宗。什么事情一旦和祖宗联系起来,再小的事情都是大事。

2004年,安徽省的一次人口普查就不小心翻出了当地人的祖宗,还差点得罪了当地的村民。

当时调查人员在调查金池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个小寨子有点怪。外面的人都知道这个寨子的大名,但是详细问下来却知之甚少,这直接勾起了调查人员的八卦之魂。

然而当地的村民似乎并不想搭理这些外人,被问起村子的来历更是直接翻脸。这地方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村子

金家寨的神秘程度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村一般,这里山明水秀、美妙绝伦。村民也和桃源村的村民一样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只要不问他们的祖宗是从哪里来的,这里的村民就会很和谐。

可一旦提起祖辈的来历就像是按了一个神奇的开关,马上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反转。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什么信息都查不到。

但金家寨就是如此,也许当地的村民遵循古老的誓言对自己先辈的来历三缄其口,坚守自己的秘密,但是还是能够从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中窥得一丝真相。

这座村子来历不凡,全村的人大部分都姓金。由此可以推断,村子里的人大多数来自一个家族。而且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这个村子有780人,共计160户人家。这么多同一个姓的人聚居在一起,这在古代可不是一件平凡的事情。

而且,金家寨不平凡的地方不止这一处,这里的建筑也有特别之处。

独特的混搭建筑风格

金家寨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并且保护的十分完整,但是在这些建筑之外,还有一些不知道作用的矮墙。这种错搭的画风并不符合古代人的审美。而且这些矮墙分布于村子的外围,看着又不太完整的样子,和那些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放在一起,很不和谐。

另外村子的外围还有一些类似与瞭望口、碉楼这样的建筑,联系之前断断续续的矮墙,很难让人不将这些和防御工事联系在一起。但是这还有另一个疑问,一个小村子为什么要建造防御工事。

因为这里并不是什么军事重地,和古代那些兵家必争之地的描述差距也不小,为什么还建了一堆军事设施呢?

不止这些,金家寨的祠堂也与众不同。表面上看,金家祠堂走的是白砖黑瓦的清雅风格,但是细节处有几分野性。一般白砖黑瓦是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金家祠堂也是如此,但是天井里摆着上马石和拴马桩。这就不是徽派建筑的风格。

并且祠堂大门的立柱是马蹄形状,但如果是徽派的建筑,祠堂大门口的立柱应该是石鼓形状的。说到底,如此充足的马元素就不该在农耕文化为主中建筑中大量出现,这种元素通常出现在游牧民族的建筑中。

一开始有人怀疑是当时的工匠太粗心,但是从当地人对这座祠堂的重视程度,和中国人对老祖宗的深情厚谊加持之下,祠堂这种能够和祖宗几代亲切交流的地方一定十分重视。

如果不是出错那就是故意为之,随行的工作人员提出这样特别的建筑风格可能来自少数民族,猜测金家寨的村民可能是某支少数民族的后裔。

在强烈的好奇心下,调查人员想要去看看金家寨的家谱。但是家谱这样重要的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调查人员费了一番唇舌才征得村民的同意。

很快家谱上的记载就让调查人员大吃一惊,金家寨的村民竟然是匈奴的后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金家寨竟然是匈奴的后人

提起匈奴这个民族,稍微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和我们宿怨难消,历史上匈奴也一直在侵扰我国边境。

在春秋时期匈奴就开始在北方的草原活动,战国时期,燕国赵国这些国家为了防范北方匈奴的侵扰建立了长城。秦国时期修建长城,还是为了这个匈奴。

而且在秦国后期,匈奴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秦国,例如秦国的几个关键转折点也和匈奴分不开,公子扶苏和秦国名将蒙恬后来就是在和匈奴打仗错过了争夺皇位的良机。秦国覆灭时,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国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北方对抗匈奴,无法及时驰援咸阳。

后来汉朝初期被匈奴打的四处逃窜,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送钱送粮送公主,也是因为秦二世不小心丢了土地,才让匈奴有机会发育起来。也开始了汉王朝与匈奴百年来的爱恨情仇。

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后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匈奴在这个时候被击败。

也是在此之后,匈奴分成南匈奴和北匈奴两支。北匈奴西迁之后,他们的踪迹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而南匈奴则进入中原投降汉朝,后来居住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南匈奴的行踪也成为困扰历史学家的难题,但是没想到这个难题会在金家寨解开。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伪,毕竟现在的社会 浮躁风气盛行。为了出名,有这种弄虚造假的事情也不奇怪。但是可能性不高,这个结论就来自金家寨的族谱。

不过这个族谱不是金家寨的人主动提供,而是经过工作人员的再三请求,老族才允许工作人员翻看。

之前这件事情一直都是被当地的村民严防死守,不会让外人知晓,这次纯属意外,所以造假的概率不高。另外,还有其他方向可以证实,金家寨村民确实是匈奴的后人。

根据史料记载,在光武帝时期,南匈奴被击败之后于安徽省的东至附近,隐匿自己的踪影。而且金家寨的村民大多数姓金,汉武帝时期,投降的浑邪王和修屠王的族人融入汉姓,当时汉武帝所赐的姓氏就是金姓。另外在金家的祠堂里还供奉了一个历史名人,西汉名臣金日磾。这个人就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所以金家寨的村民不仅是匈奴的后人,还有可能是休屠王一族的直系后裔。

有专家还对比过历史上的相关史料和金家祠堂里祭奠的排位上的名字,结果一个不差。但是金家寨的村民也提到过,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明朝与汉朝两个朝代相距时间太久,中间也可能出过什么意外,但是也是我们距离真相最近的一次。

期间工作人员问过,为什么金家寨的人作为名门之后,却要远遁深山离群索居。当地的人说在唐朝末年,黄巢之乱时,唐朝的皇帝派遣金家的族人去攻打叛军。回程中金家的组长看中了这里四面环山,景色优美,隐蔽性强,很适合躲避战火,于是就带领其他金家的族人留在这里隐居。

而那些石头墙则是地基,一开始金家的祖先打算在那里建房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全部被毁,但是曾经的痕迹却保留了下来。经年累月的发展,金家寨在明朝万历年间发展到了顶峰,也是这个时候,金家寨开始大肆扩建。

前文中提到的防御工事也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军事建筑是为了防御盗贼和朝廷的追踪。但是这个时期匈奴之乱已经过去很久,而且金家也曾在朝为官,实在是没必要担心朝廷。

对于这个疑问也有了答案。

原来金家寨担心的不是旧事重提,而是违章建筑。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中国人重视自己的老祖宗。金家的祖上虽然是匈奴,但是几代过后心里也把自己当作汉人,汉人的喜好也成为他们的喜好。所以祖宗之事不可懈怠,结果一不小心就过界了。

金家祠堂四面环山,更是用了100根朝天住,学名叫做“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不过这100根朝天住直接顶破了天,按照规定,只有皇宫才用100根朝天住。金家的祠堂修的和皇宫一个等级,祖宗们的气派是够了,但是金家的九族还够不够用就难说了。

再加上祖宗们也是有“前科”,所以关于宗祠就成了村里的秘密,但是百年后这个秘密重见天日,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会有大不敬这种灵活性极高的罪名,也没有和别人撞款式就要杀人的规矩。

结语

金家寨的村民真的很像陶渊明笔下躲在桃园的居民 ,一样地躲避战乱,一样的隐姓埋名。但是不同的是,金家寨的村民已经不再需要隐藏踪迹。而是大大方方的活在太阳之下,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和平被扰乱。他们担心的政府已经成为保护他们的屏障。

参考资料:

蒲城县人民检察院——2022-06-08——安徽金家村都是匈奴后裔,怎料一问村寨情况,村民马上变脸

0 阅读:86

品茗谈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