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无间」二十年

狗叔影视 2023-03-22 12:31:48

胡桃电影第100篇影评

献给2000年后的最强港片

得益于经济对文娱领域的反哺,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类型片的汇聚之地。

一时间,各类型作品层出不穷,兼容并包地培育了香港电影的多姿多彩。

这其中警匪片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代表题材之一。

但,人们不满足于何家驹(警察故事)和宋子杰(英雄本色)。

于是,1981年章国明执导了《边缘人》,开创了卧底片的先河。

随后,林岭东予以发扬光大。

1987年,他拍完了《龙虎风云》。

发哥的夹克还是很帅的

影片表现了卧底高秋(周润发)在社会公义与兄弟情谊之间矛盾心理和痛苦抉择,反映了卧底生活的真实一面。

从1981到2001,这期间的香港卧底片枪战、爆炸场面较多,充满暴力元素,内容各层面则聚焦故事、动作场面及人物形象,并没有或者说也不准备去探讨更深层次的含义。

大家不去做,并不意味着这事儿没可能。

2002年,刘伟强、麦兆辉联袂执导的《无间道》横空出世,使卧底片立即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随后,《无间道》2和3相继上映,构成了「无间道三部曲」,彻底打破了整个香港电影的萎靡不振。

直至现在,大胡子还记得2003年的场景——那会大胡子上大三,有次在东大街钟楼电影院门口看到的「终极无间」巨幅宣传海报,个头超大的梁朝伟目光深邃。

陈永仁、刘建明也不再是传统的卧底。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善恶选择,而是用一种互为映照。

《无间道》用警匪双方卧底的方式来表现身份认同问题,深度还原了由于自己身份混乱和不确定而带来的焦虑与恐慌。

这背后仍旧是老问题的再讨论——即香港人的身份困境,回归前面对英国“经济殖民”“文化殖民”,回归后面临中央政府“制度殖民”的迷失隐喻。

即便不去看这重含义,《无间道》本身也足够精彩,甚至日渐延伸出「无学」,一种专门去挖掘影片中的各种细节,希冀发现新的身份线索的学问。

2002年,《无间道》在香港首映。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到了2023年,距离第三部「终极无间」也已过去了20年。

现在,跟着大胡子一起复盘,我们再探「无间」。

01.往复无间

1991年,尖沙咀还是倪家的天下。

此时的韩琛只是倪家一个小头目。

但,琛哥很有远见与战略规划,召集了一票小弟深入警队,培植自己的卧底力量。

这时,警队黄Sir也想要拉拢韩琛。黄志诚希望韩琛为自己提供情报,方便将倪家一网打尽,再扶持韩琛坐上大哥的位置。

出于对倪家的感恩,韩琛拒绝了。

此时,曾经的倪家王者倪坤已经退居二线,正在唱戏。

年轻、酷酷的刘建明前来拜访。

所谓拜访,就是干掉倪坤。

一声枪响,倪坤倒地。

原来韩琛的媳妇Mary姐姐暗中指使刘建明去摆平倪坤,为自己老公铺路。

在Mary姐姐的价值观里,只要男人好,自己做什么都无所谓。

这时候陈永仁在干嘛?

他在街边揍傻强。

没揍多久,黄Sir带着好友陆Sir便接走了阿仁。

叶Sir生日会后,阿仁被倪家老二倪永孝捕获,原来阿仁是倪坤的私生子。

因为隐瞒了自己的身份,阿仁要被警校开除了。

但这个好苗子警队怎会放过,黄Sir告诉阿仁可以让他继续做警察,不过代价是先去倪家当卧底。

于是,阿仁离队,刘建明想跟他换。

1995年,阿仁已经得到了阿孝的信任,那边刘建明也顺风顺水。

而此时的阿孝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干掉那些杂鱼,包括人在泰国的韩琛。

在这过程中,阿孝也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Mary姐姐并不是那么单纯,她是在黄Sir的唆使下,决定派刘建明杀了倪坤。

阿孝果然深不可测啊。

韩琛在泰国生死不明,刘建明按捺不住对Mary姐姐的爱慕之情,结果反被KO。

妈蛋,得不到的就毁掉。

刘建明向倪家报告了Mary姐的行踪,导致Mary在机场被撞死。

1997年,回归在即。

原本一切都可以正常,韩琛做污点证人,帮助警队摆平倪家。

然而,意外出现了。

一场大乱斗,阿孝还是死了,临死前他看到了阿仁身上的窃听器。

阿孝死后,韩琛坐上了老大的位置。

阿仁也没能回归警队,而是跟着韩琛继续做卧底。

黄Sir的目标从阿孝变为了韩琛。

在Mary死前,韩琛像是《中国奇谭》里的小猪妖,是个快乐的黑帮小头目;

在Mary死后,他成为了阴险的黑帮老大。

此时的刘建明百无聊赖,突然来了一个女孩要报案,这个女孩叫Mary。

这些是一切的缘起,《无间道2》的故事。

2002年,韩琛继续做大,开始把生意拓展到内地。他结识了一个叫沈澄的军火贩,这家伙据说手眼通天。

韩琛叫阿仁去和沈澄的弟弟沈亮谈生意,却突然告诉阿仁,让他用烟灰缸砸沈亮的头。阿仁照做了,结果遇到了杨锦荣。

都抓回去。

在警察局,杨锦荣对阿仁说认得他,叫他小心一点。阿仁和观众一样,一脸懵逼,还以为这是被威胁了。

其实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

由于最近参与了过多的打架,阿仁被律政司判定有暴力倾向,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否则就抓起来。

没办法,阿仁去参加治疗,结果遇到了李心儿。

没成想,俩人居然在图书馆看到了杨锦荣与韩琛,阿仁就怀疑杨锦荣是韩琛安排在警队的卧底。

然后,韩琛和沈澄的交易继续在码头进行,不过出了问题,促使沈澄、阿仁、杨锦荣完成了三巨头的会面,相互知晓了身份。

这次会面让沈澄变成瘸子,阿仁左手打石膏。

然后,就是整个《无间道1》的内容。

阿仁殉职后,李心儿在整理物品时找到了佐证阿仁身份的资料,恢复了他的警察身份,他被安葬在了黄Sir、陆Sir、罗继的旁边。

再然后就又是《无间道3》的故事了。

刘建明继续在警队内洗白,随着调查的深入,以为掌握了杨锦荣的「犯罪证据」,没成想这其实是各位大佬布的一个局,目的就是把刘建明挖出来。

走投无路的刘建明举枪自杀,没死。

疗养院里,坐在轮椅上的刘建明目视前方。

面前的Mary说孩子会叫爸爸了,而身后的Mary姐则举起了枪。

OK,回忆结束。

02.叙事无间

《无间道》系列有三部作品,按照时间序列是2-1-3的过程,就像是《黑客帝国》一般,先有了最精彩才的华章,然后再贴前续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时间序列。

往往系列电影都是一部接着一部。

而整个《无间道》都是「乱」的,或者说,时间和空间均做了打乱,相互穿插。每个角色各有不同,发挥着自己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作用。

这样的布局模式会让影片的悬疑意味更足,也极大地提升了观影乐趣,同时又吻合了佛学意蕴。

电影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重组与解构,层层叠叠揭露故事真相,完成角色挖掘——刘建明想要未来,而陈永仁需要过去。

两位主角所代表的「双雄模式」,按刘伟强和麦兆辉所言:「... ...是港片的一大特色,从张彻到吴宇森、杜琪峰,不但故事引人,票房也有保证,所以我希望用一个崭新的角度写双雄。」

于是,我们见到了刘建明、陈永仁两个为了不同的目的的卧底在身份下的挣扎,在「无间地狱」中轮回。

特别是当《无间道1》结束时我们才知道林家栋所扮演的林国平也是卧底,这就使得在「终极无间」的时候,更加需要屏气凝神,似乎每个人都亦正亦邪,惴惴不安下迎来所有的终局。

影片通过双雄叙事模式,牵扯出主要故事与所有人物,并将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角色宿命沉浮其间,确实让本系列有了更为多样的解读空间和情感张力。

二人作为同一期的警校同学,埋伏在不同的阵营,又因一首歌而相遇。

回到音像店里,适时出现的《被遗忘的时光》将命运串联起来,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故事演绎。

03.佛教意蕴

《无间道》的故事很东方,一开头就以佛像入镜,并在影片中数次引用佛经,对「无间」予以解释,让整个故事蕴含了宿命、轮回、佛学的意蕴。

片名中的「无间」是佛教术语,引用了《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无间」在此指「无间地狱」,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也就是「阿鼻地狱」。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云:「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简单来说,所谓「无间」是说不间断,而无间地狱指受苦没有间断的地狱。

那么,把这个概念套在《无间道》的故事上,特别是结尾,就非常明确了——死者固苦,生者亦苦。

永生是最痛苦的一个惩罚,死了不一定不是解脱,没死也未必就会快乐。

除此之外,影片并没有简单地把角色放进「无间地狱」就over了,还专门安排了两个「救赎者」的出现——Mary和李心儿。

在Mary的笔下,主人公有28种性格,她想把主人公写得改邪归正。

其实,我们都知道小说里是对刘建明的映射,可是她却无法给予故事一个圆满结局,等于宣告了对刘建明的救赎失败。

李心儿呢?

她是陈永仁的安眠药。

陈永仁只有在她这里才睡得安稳,但她无法把陈永仁从焦虑和矛盾中拯救出来。

通过他者介入救赎的失败,影片在「黑白对峙、兵贼对决中折射出对生存困境的询问与挣扎,对寻求救赎的无能为力」。

接下来,我们在从「地狱」里跳出来,转去关注佛教的另一个基本义理,那就是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建明、陈永仁又一直在寻求,深陷「求不得」的苦痛。

刘建明寻求一个可以选择的未来。

陈永仁寻求一个得以还原的过去。

「给我一个机会,我以前没得选择,我现在想做个好人」。

刘建明这样说道。

可即便如此,又能怎样。

他暂时保住了警察的身份,可依旧每天编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既不能成为真正的警察,又担心黑帮起底和报复,最终等到「终极无间」里生不如死的结果——佛曰:「受身无间者永生不死,长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陈永仁,三年又三年的卧底生活已经让自己有时都忘了是好人还是坏人,身份错乱,行为处事又与本性相悖,内心的正义得不到出口,还要时时刻刻到处提防。

「放下武器,我是警察」,卧底十年,陈永仁都求不来当着所有人光明正大地说出这句话。

二人继续纠葛,「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无法解脱。

04.视觉标记

不是因为香港人多么喜欢电梯和天台,而是因为《无间道》的出现,才让电梯成为穿透生死的连接器,天台成为重要的交易场所。

「终极无间」的开场,随着傻强、陈永仁、警察的叫骂,电梯逐渐下降,从一个俯视角度,我们看到电梯向着深不见底的黑暗方向运行,似乎要把一切都拉入那个「无间」世界,一下子就彰显出典型的视觉标记。

这种视觉标记其实在第一部就已经开始。

韩琛的手下去堵黄Sir,电梯门关闭了,看来黄Sir能够逃过一劫。

突然!一只手伸了进来,一切戛然而止。

而陈永仁的死也发生在电梯。

就在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押着刘建明的陈永仁头正好迎对着林国平的枪口,瞬间被击中。

在《无间道》世界里,只有黑帮分子才会对着头开枪。

电梯门不断闭合,挤压着陈永仁的身体。

从传统套路而言,正义的警察会殉职,只不过,陈永仁倒下的地点是具有象征意味,会「坠落」的电梯。

除了电梯,四方商业大厦的天台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视觉空间,甚至成为了各种后来者竞相模仿的对象。

黄Sir和陈永仁多次在这里会面,刘建明则想在这里改变人生。

许是天台出镜太多,连刘建明都看不下去:「你们这些卧底,老喜欢在天台上碰面」。

这个天台见证了太多的故事。

无论是大远景,还是中近景,天台的空旷与背负挣扎的角色,形成了一张一弛的对照性,特别是每个角色走过时,被巨大的玻璃映现出略带扭曲的身影。

从陈永仁到刘建明,从黄Sir到沈澄,失去了真实的人的本性之下,每一个「镜像」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迈向各自的归宿。

传统的电影在讲故事的时候会做出好人、坏人的分类。

然而,人是复杂的。

在《无间道》的世界,光明与黑暗不再重要,所有人都在灰色地带,在「无间」地狱里煎熬,然而,还有一个「道」这么个无形的东西,我们自可以认为这是对「无间」的规律总结,也可以提炼为「无间」这种境地无所不在的现世状态。

《无间道》系列正是将这种「无间」状态呈现出来,并上升到悲壮的美学层面,错位的宿命哲学与挣扎的生命语境,让整个人生就如同萧红《生死场》中所言,透着一股子悲凉:「不是赶着生,就是赶着死」。

PS:

每次看琛哥吃饭都很香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