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半夜醒来都会有灵感乍现的感觉,但大多数灵感都没有实现

夏凤凰壹 2024-06-08 11:08:44

你们会注意到我非常强调即兴和灵感,而不是从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和创造性活动的角度来谈创造性。事实上,我今天根本不会从成品的角度来探讨它。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从我们对创造性和有创造性的人的心理分析中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必须区分原发的创造性(primary creativeness)和继发的创造性(secondary creativeness)。原发的创造阶段或灵感阶段必须与灵感的运用和发展阶段相分离。这是因为后一个阶段虽然强调创造性,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还非常依赖于单纯的艰苦作业,依赖于艺术家的自律,艺术家可能会花半辈子的时间来学习使用工具、技术和材料,直到最终准备好充分地表达他所看到的东西。我敢肯定,很多人在半夜醒来都会有灵感乍现的感觉,会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写一部什么小说、戏剧、诗歌或者其他的东西,但大多数灵感都没有实现。灵感多如牛毛。灵感和最终作品之间还有一个过程,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项很庞大的艰苦工作,它包含了高度的自律,海量的训练,无数次的练笔、实践、审核、反复修改,等等。继发的创造性伴随着单纯的劳作和自律,正是这种创造性使最终作品得以产生,如伟大的画作、伟大的小说、桥梁、新的发明,等等,而这种单纯的劳作和自律还依赖于坚定、耐心、勤奋等美德,同时也依赖于个性中的原发创造性。因此,为了保持整个创造阶段的纯粹性,你可能会说,虽然我意识到大多数灵感都不会实现的事实,但我似乎仍然有必要专注于第一次灵感闪现时的即兴创造,暂时不要担心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这个创造性的灵感阶段,最佳的研究对象是儿童,因为他们的创造性和发明力往往不能用他们能产出什么来定义。比如,当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十进制,对这个男孩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灵感乍现和高创造性的时刻,我们绝不应该因为一些先验的定义说创造性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新颖的或之前没人想到过的,等等,就对这样的创造性时刻置之不理。

出于同样的原因,我自己决定不以科学的创造性作为范例,而是使用其他的例子。目前正在进行的很多研究都把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作为了研究对象,他们的创造性已经获得过证明了,这些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发明家,等等。问题是,如果你认识很多科学家,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标准有问题,因为从整体上来说,科学家们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有创造性,其中包括那些曾经有过发明创造的人,那些发表过促进人类知识进步的相关学说的人。实际上,这一点并不太难理解。这一发现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科学的本质,而不是关于创造性的本质。我甚至可以调侃地说科学是一种技术,凭借这种技术,那些没有创造性的人也可以进行创造。这绝不是在取笑科学家。在我看来,科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迫使能力有限的人类为伟大的事业服务,即使他们自己不是伟大的人。科学是一种技术,是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化的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引导下,即使是不够聪明的人也能在知识的进步中发挥作用。这是我对科学所做的最极端和最激烈的评价。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无法挣脱历史的怀抱,站在如此多前人的肩膀上,他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篮球队当中的一员,是一大群人当中的一员,这种情形会掩盖他个人的缺点,使之不会显露出来。他通过参与一项伟大而值得敬重的事业而变得受人尊敬和崇敬。因此,当他有了一些发现时,我会觉得他的发现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是一种人际合作的产物。即使他没有做出这一发现,很快也会有其他人去发现。因此,在我看来,选择科学家作为研究对象,即使他们已经有所创造,也不是研究创造性理论的最好方式。

我还认为,我们应该意识到,实际上我们一直使用的所有关于创造性的定义、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创造性的例子,在本质上都是男性或男性化的定义以及男性或男性化的产物,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根本意义上研究创造性。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女性的创造性,从语义上将男性产出的作品定义为是有创造性的,而忽略了女性的创造能力。近来通过我对高峰体验的研究,我发现女性的创造性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领域,因为它较少涉及产出物,较少涉及成就,而更多涉及的是过程本身,涉及进行中的过程,而不是明显的胜利和成功的顶峰。

摘自《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

〔美国〕亚伯拉罕·H. 马斯洛 著

钟歆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理论集成之作

为你指明实现真正自我、达到高峰体验的道路

 ★ 人本主义心理学启蒙读物,标志着新一代心理学的划时代巨著。

 ★ 人类提升自我的经典之作,让人们改变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达到“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

 ★ “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马斯洛生前的最后一部集大成之作,从心理学大师角度深度剖析自我实现、创造性、教育等问题。

 ★ 备受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领导学之父沃伦·本尼斯、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等成功人士推崇。

 ★ 广泛影响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领域,对各领域工作者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亚伯拉罕·H.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心理学作品,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我们深入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经典读物。

 ※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不道德地利用科学技术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马斯洛认为科学无法帮助人们在善恶之中做出选择,主张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与理想。

 ※ 本书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中的一册,本系列丛书选取马斯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四部作品,全新译本,装帧精致。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译者简介

钟歆,重庆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任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翻译学硕士。研究兴趣为:依恋与社会性发展、人格与心理健康。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斯洛思想和理论的体系化之作,是《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的延伸,汇集了多篇关于生物学、协同作用、创造性、认知、自我实现等话题的文章。在本书中,马斯洛详细探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多个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并将实证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结合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生活中每个人都思考过或遇到过的问题,改变人们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从而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的人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3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