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清道夫”变成如今的“高富帅”

烨昀聊商业 2024-07-18 07:30:41

经济越不景气,有些市场越火热。上篇讲了楼市中的一个火热的小众市场:,今天讲一下另一个金融中的火热市场→“不良资产”(金融类不良资产)。如今“不良资产”这个业务涉及的范围较广,资产来源也从原先主要银行类到如今的民间不良资产(诸如担保、典当、前几年火爆的P2P以及个人形成的),由此还衍生了一个争议性较大的“催收江湖”(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一种),这个江湖在后续文章中给大家揭秘,本篇先高瓴建屋地带你看一下这个市场。

“不良资产”这个概念最早源于银行信贷资产,这四个字是出于人民银行系统在1995年的相关媒体期刊中,将原贷款四级分类下的呆滞和呆账两类信贷资产统称为“不良资产”。随着1999年前后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不良贷款的剥离和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让“不良资产”这四个字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了等同于AMC的一个标签。2001年把贷款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也随即被认为是不良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通俗直白讲就是“钱借出去了,欠债人不还钱了”。

2013年以前,不良资产市场的行业格局主要由“四大金刚”主导,“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AMC,这是配合国家政策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那时是“清道夫”定位(分别收购、经营、处置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随着经济和金融的活跃,各地不良资产的激增,各地区对于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需求愈加强烈,监管适时放宽了对地方AMC的设立条件。“不良资产”从仅局限于银行、五大AMC(继“四大”后,银河资产诞生)、法院、交易所以及部分律所、拍卖行等互相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里,到被各路资本所追捧,各类的资产管理公司百花齐放,变成了如今的“高富帅”,用了大约十年多的时间。

市场很热闹,空间也很大。国家队是真的“高富帅”,但非国家队想“高富帅”却并不容易。这个行业还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定价的关键在于双方持有信息对等,在于整个行业的运作。对于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包而言,网上竞价交易往往是一种形式(单体项目或可行),惯例是线下撮合,线上交易。收购资产包时,AMC信誓旦旦称“逢包必竞”,但背后谁不是挑三拣四呢?但凡价格不合适,齐刷刷后退,这在个贷不良批转上尤为突出。非国家队、小投资人也只能捡漏,但这个捡漏也不易啊,很多不良资产包中分布着大量 “三无”欠债人(企业或个人),属于低质无效资产,这类项目债权占比一般都接近70%-80%,户数占比接近80%-90%,寻找剩下的不足20%的有价值项目的过程本身很有挑战性。还有些资产包看着“浓眉大眼”质量优良,但往往谁买谁踩雷。它们多集中在某些区域,受庇护,无法处置,从事这个行业的老司机都懂的,说多了都是泪。

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很辛苦,不是在看项目,就是在看项目的路上。当老板的也不容易,先不说风险收益这方面怎样,员工“出轨”老板伤心,当业务经理看到不错的资产包(门槛低,收益空间大等)有可能就会想把老板变“前任”,自己找人找钱拉关系单干。做这个行业市场,那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关系资源等,还要有心态,一颗强大的心。

不良资产处置都是各显神通,在于你有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资源处置能力等。同样一个资产包,你找到了对的买家卖家,或最后找到了对的执行法官,自然处置收益高于其他人。能够进入不良资产范围的都是银行列入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尤其是损失类占比较高,基本上可以占到一个资产包账面价值总额的80%以上,这些基本是无法通过正常的谈判途径和正常的还款途径解决,除了催收手段,可能还要动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手段,要依靠法院、律师、工商、税务、甚至地方政府的资源,而谁能掌握和动用这些资源谁就可能在处置上斩获更大。

并且,不良资产有着非常强的地域特点,外地的处置力量很难短期介入,必须要依靠当地的力量。处置不良资产中存在较高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投资者很可能坚持不到淘沙见金的时刻就选择放弃了,而这种放弃很可能意味着失败(当然也可能是有效止亏);这个行业做的好的,那是赚的盆满钵满。能否成为真正的“高富帅”,凭的是实力。

0 阅读:39

烨昀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