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60)
曾任国军第十八绥靖区少将参谋长—杨耀
杨耀(1904-1970)别号觉天,陕西靖边人。本县高级小学毕业,县立初级中学肄业,1921年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学习,与阎揆要、刘志丹等人是同班同学。
其父杨瑞亭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驻榆林新军统领、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等职。1926年在河南滑县与直鲁联军军阀褚玉朴部作战时牺牲。1944年杨耀赴河南寻得父亲骨殖运回三原厚葬,于右任先生为其作墓志铭。
1924年5月,杨耀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毕业后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后派赴河南国民二军任排、连长。1926年其父牺牲于河南后,请假奔丧,滞留家乡,曾任县保安大队长,在靖边参加了倒井(井岳秀)运动,后在当地女师任教。
此后一段时间经历不详,有记载杨耀“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四团三营少校营长,1928年5月任二师教导团四营中校营长,1928年8月调任南京政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29年7月任南京政府编遣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蒋介石侍卫队中校大队长”。
这段简历没查到相关资料,而且前后记载也都是错的,所以可信度不高,这段时间,杨耀一直在陕甘邓宝珊部或杨虎城部任职的可能性比较大。
1932年任驻甘肃新编第十一旅(旅长石英秀)参谋长,后任新编第十一旅第三团团长。
1933年,因部队中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又与杨耀相处融洽而被告发,上峰怀疑其是共产党员,后经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密查,杨并非共产党员,不久又再次被告发,他恐株连真正的共产党,一再请求辞职。杨离团时,官兵气愤对杨之不公,乃计划起义,杨考虑条件不成熟,怕造成重大牺牲,而未同意。同年冬,杨耀离开了新编第十一旅返回陕西,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上校参谋,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学习。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时,杨耀正在南京陆大学习,被派回西安打探消息,并秘密向杨虎城汇报南京方面情况,杨耀在解放后曾有回忆文章讲述这段经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逼迫杨虎城出国前,杨耀与第十七路军旅长王俊(黄埔三期),以黄埔学生身份,面见蒋介石,请求准杨缓行,遭蒋拒绝。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耀在陆大毕业,返回陕西,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一七七师(师长李兴中)五二九旅(旅长(旅长许权中)参谋长,后任副旅长。该旅旅长许权中是中共党员,第一O五七团团长是中共党员阎揆要(黄埔一期,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该团有数百名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原十七路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完全由我党掌控。
同年8月,第五二九旅与赵寿山的第十七师奉命集结,南渡渭河,开赴冀晋战场。10月参加忻口会战,与日军血战十四昼夜,第一O五七团伤亡三分之二,该团仅共产党员牺牲的就有百余人。
忻口会战后,因该旅一O五八团团长韩子芳向上控诉旅长许权中指挥失当,造成重大损失,许权中被撤销旅长职务,由副旅长杨耀任代理旅长,后任旅长。
1938年初,进驻山西晋城,归第十七师赵寿山统辖,参加中条山地区抗战,与并肩作战的八路军相处融洽。同年3月,在高平关击溃沁水东犯日军。同年6月,在驻地晋城创建五二九小学,并任五二九小学董事长兼校长,此事颇有好名,在山西抗战时的经历,也是杨耀的人生高光时刻。
阎揆要脱离该旅到延安后,杨耀兼任第一O五七团团长。
1939年,第九十六军军长兼第一七七师师长李兴中不再兼任师长,师长由第十七师副师长陈硕儒升任,据说是杨耀不服,认为陈的资历战功不如自己,一气之下辞职。
1940年,任陕西省国民军训委员会军官训练班副主任。后挂职军政部少将部附,返回家乡闲居。
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改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7年当选陕西靖边县出席“国民大会”代表,赴南京参加首届“国民大会”。
1948年12月,第十八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官董钊兼,黄埔一期)参谋长褚静亚他调,董钊保荐杨耀接任少将参谋长。
1949年5月,随军退守汉中,同年10月,陕西省主席董钊赴台见蒋后返回汉中,成立陕西绥靖总司令部,杨耀任参谋长。11月,人民解放军进军陕南,董钊宣布撤销在汉中的省府,逃往成都。
杨耀12月在成都与人民解放军二野代表郭署东、朱德钦取得了联系。成都解放后,杨耀担任了人民解放军四川军区参议。1952年请求回乡,参加生产劳动。
1957年春,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安排杨耀通过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向港台讲话,希望黄埔同学关麟征等人认清形势,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同年,他将自己的珍藏,经过认真整理的30余箱古籍图书,分别捐赠三原县文化馆和陕西省图书馆。1961年又将仅留的《四库全书》第二大类即史部,整套善本书籍捐赠给三原县政协。不幸的是,这些珍贵图书,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
1962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和省政协安排杨耀为陕西省政协委员。
1970年11月,文革时期,被以“反革命罪”枪毙,1981年获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