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苦守27年,换来黄维出狱后的一声“滚”,精神失常后跳河自尽

陶陶读历史 2024-10-08 12:49:32

1976年春,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一头栽进了永定河,从此再也没有上来。而这个老太太,便是黄维的夫人——蔡若曙。

1948年12月,在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淮海战役中,反动的国民党军最终败给了人民。在这场战斗中,国民党军第12兵团全军覆没,而他们的司令官黄维也在此战中被俘。此后,黄维便开启了他长达27年的战犯生涯。而他的妻子蔡若曙,也整整等了他27年。

黄维出身于黄埔一期,曾到德国短期留学,小学教员出身的他为人刚正清廉、一丝不苟。但是作为一个将官,他又缺乏变通,一身书呆子气。因此与其说他是一位武夫,更像是一个儒者。

作战时,黄维特别喜欢在书本上找依据,动不动就“兵法云”。而这种纸上谈兵,让他的兵团在顷刻间覆灭,而自己也被我军所俘虏。

与此同时这种顽固的书呆子气以及“墨守成规”“守旧迷信”的性格,也阻碍了他的觉醒,更使他成为功德林最后一批释放的战犯。可以说打从被俘的第一天起,黄维就表现出不合作、不配合的态度。淮海战役期间,一位年轻的新闻记者曾采访已然深陷囹圄的黄维:“你为何不早点投降”?

谁知黄维拍案大怒:

“有战死的士兵,没有苟活的将军,我为什么要投降?为了党国,我要战斗到一兵一卒!”

解放后,黄维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被关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管理所内,黄维成为抗拒改造的刺头,时常以文天祥、于谦自居。他常常说自己“不成功便成仁”,是“君子不事二主”,与管教人员坚决对立。

作为一位儒者,黄维深深感激于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若非蒋介石的可以栽培,黄维不会在短时间内升为军长。要黄维彻底放弃对蒋介石的愚忠,是实在难以做到的。

而黄维不接受改造的态度,可苦了在管理所外苦苦等他的家人。

黄维的妻子名叫蔡若曙,是一名大家闺秀,其长相比当时的大明星还要漂亮。除了相貌美丽之外,蔡若曙还颇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正所谓“美人配英雄”,蔡若曙对战功赫赫的黄维一见钟情,最终两人结为了夫妻,并且共同生育了3个儿女。到了后来,黄维的军衔步步高升,日子眼看就要好了起来。谁知淮海战役后,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对于蔡若曙来说,黄维根本就是生死未卜,很大概率是已经战死了。

黄维的女儿黄慧南曾回忆当时的情景:

“那时候妈妈很着急,听说爸爸战死了,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的确,黄维被俘后,不明情况的国民党便将他视为“烈士”,还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

黄维“死”后,家里顿时失去了顶梁柱,看着嗷嗷待哺的三个儿女,蔡若曙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为了解决生活的困顿,她不得不去找胡琏,想领一点抚恤金。谁知胡琏丝毫不顾情面,指着蔡若曙就大骂道:

“全军覆没的将军,还有什么脸要抚恤金?”

丈夫没了,抚恤金也不见踪影,浑浑噩噩的蔡若曙只好带着儿子登上了去往台湾的轮船。然而几个月后,事情却出现了转机。原来,蔡若曙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偷偷回了一次大陆,想最后打听一下丈夫的消息。结果从熟人口中得知,黄维并没有死,而是被俘了。

得知此消息后,蔡若曙欣喜若狂。于是她又偷偷带着三个孩子去了香港,然后辗转去了上海。她满怀希望,只想等着心爱的老公赶紧从战俘营中出来,好一家人团聚。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以及一个保姆,此前从未工作过的蔡若曙决定自谋生路。因为她字写得漂亮,因此经常去街道、居委会帮忙做一些抄写工作。几个月后,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份上海图书馆的工作,工资很不错。

而黄维的大女儿黄敏南,则在周总理的关照下,考进了复旦大学;至于黄慧南,则考入了重点中学——北郊大学。

蔡若曙一家的生活一步步走入正轨,如果黄维能够好好改造,一家人一定能够提前团聚,尽享家庭生活的幸福。然而在战俘营中,黄维的表现却非常不好。

在战俘营中,黄维一向独来独往、自命清高。对于学习改造,黄维更是充耳不闻,权当没看见、没听见。在学习会上,黄维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大放厥词。

沈醉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黄维:

“我和他曾在同一个小组,我亲自看到过,别人批评他时,他闭目养神,面无表情;而有些人的批评使他讨厌时,他便会用力一挣,放一个响屁。而这往往引起对方更大的反感。面对质疑,黄维总是冷冰冰地说:“放屁是我的生理反应,谁也控制不住,你硬要把放屁和你发言联系起来,我也没办法。””

至于让黄维认罪,写悔过书,那便更是不可能了。学习中,当管教人员提到抗战结束后,蒋军抢夺胜利果实占领根据地时。黄维却反驳道:

“国军是合法政府的正规军队,只要在中国的领土内,去哪里都是合法的,阻挠军队进驻就是叛乱。”

当时监狱要求每个战犯都要阅读一些指定书籍,还要结合自己罪行谈谈读书体会。一次,战犯们阅读了《论持久战》,很多人都写出了相当精彩的读书笔记,其中杜聿明更是写下万字读后感,还强烈要求管理人员将之寄给蒋介石。而黄维呢?却拒绝写任何悔过书,他说自己“无罪可悔”,唯一惭愧的是十几万大军在自己的领导下溃败。

黄维不仅自己不改造,还看不起别人改造。只有其他战犯认罪悔过,他便会大肆讥讽挖苦。

在战犯营中,黄维总喜欢写一些笔记。有一天,他在挨了批评后,在纸上写下:“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他写好后便放在了桌上。

很不巧的是,这些字很快被同组的梁培璜看到了,于是他马上质问道:

“你是龙,你是虎;谁是虾,谁是犬?”

结果黄维白了他一眼,说道:

“谁愿意当虾就当虾,谁愿意当犬就当犬。”

他的回答,让梁培璜火冒三丈。作为曾经阎锡山手下的大将,哪能忍受这样的羞辱,于是他扑了上去,和黄维打成了一团。若非管理人员及时拉架,恐怕两人都要受伤。

此时的黄维已经44岁了,并不知道外面还有家人在等他。直到1956年,蔡若曙才获得批准,去监狱看望黄维。

久别重逢,夫妻俩共叙旧情。这次探监,蔡若曙亲自下厨,为黄维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用餐时,蔡若曙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希望他能和中共合作,早日获得特赦。谁知黄维不但不领情,反而将筷子拍在了桌上,他大声斥责妻子:

“从现在起我不吃你做的饭,你也别来看我了!”

蔡若曙万万没想到,她心心念念的这次见面,竟这样尴尬收场。目瞪口呆的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离去。

虽然不欢而散,但是蔡若曙并没有怪丈夫。不仅如此,她还欣喜地得到消息,丈夫要释放回家的事已经有了眉目。上海方面已经通知蔡若曙,黄维可能马上就要回家了,因为第一批特赦战犯名单,马上就要在广播里播出了。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果然宣布了第一批特赦名单,功德林一共有10名战犯获释,而这个名单中没有黄维的名字。

其实在第一批战犯名单中,黄维其实是要内定入选的。因为当时台湾真由陈诚的“土木系”主持政务,而黄维又是陈诚的铁杆亲信。在改善两岸关系方面,黄维应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黄维对改造的极端抗拒,让他从内定名单中拿了下来。

然而蔡若曙却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一下子瘫倒在地。11年的等待,还是成了空。一天下班后,蔡若曙带着大量安眠药来到图书馆书库,然后一口口地吞服,她想静静地离开这个令人煎熬的世界。若非前来查阅资料的同事及时发现,恐怕蔡若曙真要撒手人寰了。

那个时候,蔡若曙还不知道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战犯特赦。因此在她看来,自己丈夫恐怕是要牢底坐穿了。她总是喃喃地说:“你不好好改造,政府怎么放你出来?”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蔡若曙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有了幻听、失眠等症状。10年后,蔡若曙的身体再也无法继续进行工作。而上海图书馆也非常人性,给蔡若曙办理了退休手续。虽然退休金很微薄,但每个月都发,而且可以享受公费治疗。对于经常需要住院的蔡若曙来说,这个福利太重要了。

而此时的黄维,对于家庭的变故毫不知情。因为他正埋头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那就是研制永动机。

黄维为何要研制永动机呢?据黄维自己说,是因为自己吃了败仗,想为人民做点事情。他说自己见识过许多美军的先进装备,对这些机器非常感兴趣。因此他希望发明永动机,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为中国造福,为世界造福。

然而,黄维的真正用意,并不仅仅在于此。他的真实目的,还是为了逃避改造。只要钻研永动机,就可以随时以此为挡箭牌,不参加学习和改造活动。

但是根据物理热力学常识,永动机根本不可能研制完成,这是初中生都明白的道理。黄维的伟大梦想,最终只是徒劳。为了阻止黄维的研究计划,管理所还将他的设计图纸和文字资料交给中科院力学所。

对于这位“民科”,中科院力学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永动机违背了现代物理学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并将详细的理由和理论依据退回给黄维。”

后来,黄维研制“永动机”的消息又传到了蔡若曙母女耳朵里。得知丈夫又要搞事,蔡若曙心急如焚。为了劝说黄维配合改造,早日和家人团聚,女儿黄敏南经常去监狱劝说。

为此,黄敏南曾带了许多永动机不能实现的书给他看。结果黄维不仅不听,反而气得要命,将黄敏南给得书撕个精光。

不听劝阻的黄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永动机的研制之中,也果然以此为借口抗拒改造。后来,管理所领导组织所有战犯和他辩论,结果黄维却依然故我,坚持要研究。他相信铁杵磨成针,只要投入精力,永动机一定能研制出来。

1963年,黄维转移到秦城监狱,正好碰到郭沫若视察。而黄维又将自己的永动机图纸交给了郭沫若,让他帮助实现自己的伟大构想。后来,在周恩来的亲自批示下,监狱还是同意了黄维的研究,并为他在监狱里设置了实验室。

1968年4月,黄维从秦城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对于他的永动机研究,管理所领导同样表达了支持。他专门让管理所电机厂的4名技术人员和几位学理科出身的战犯成立科研小组,帮助他研制永动机。

一来二去,黄维还真的做出个机器。经过实验,黄维理所当然的失败了。永动机没有制造完成,还耽误了改造,真是得不偿失。因此,黄维出狱的日期依然一若再拖。

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党和人民对于黄维“梦想”的支持,最终对他有所触动。请问哪个政府,能容许一个战犯如此胡闹?因此对于学习,黄维不再那么反感了。

在监狱中,黄维还得到了优待,一日三餐有肉有蛋有奶。自己年轻时所患的一身疾病,也在管理所医生的精心护理下逐渐痊愈。他曾说:

“感谢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重的病,又病得这样久,若在过去,虽然我是国民党的高级将官,也得一命归西。”

后来,黄维又重新和妻子蔡若曙取得了联系,并时常给她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距离黄维出狱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1975年3月21日,来自沈阳的12次特快列车停靠在北京。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黄维终于重见天日。作为代表,黄维给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写一封感谢信。最终这封信被递交到毛主席手中,还要求全国县团级以上干部阅读。此时的黄维已经垂垂老矣,年满71岁了。

在上海统战部领导的陪同下,蔡若曙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北京,迎接着黄维回家。蔡若曙高兴地对从未和父亲见面的女儿黄慧南说:“你要有爸爸了。”

在火车站,黄维与蔡若曙见了面。此时的蔡若曙,早已由一个美貌的少妇,变成了齐耳短发都向后梳,身穿白的确良衬衫的胖老太太。而黄维呢?依然腰杆挺直,脸上带着一股肃杀之气,他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悲喜,也看不出与家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然而据黄慧南回忆,黄维出狱时,还是非常得意的。因为蔡若曙整整等了他27年,前前后后特赦出来这么多人,没有一家人是这样的。很多战犯不是和妻子离婚,就是改嫁,有的人甚至还被拒之门外,所以黄维很自豪蔡若曙如此等他。

然而,长期的等待,早就损害了蔡若曙的精神,她每天都要大量服药。而药物的副作用让她整天昏昏沉沉,还出现幻听、幻觉、幻视的症状。

黄维对改造长期的不服从,让蔡若曙对他担心万分。她害怕黄维说错话,只要丈夫在会上发言,她就紧张。她每天中午,晚上,都在他下班的时间提前到楼下等,稍微晚几分钟就受不了,觉得出了大事。

更令蔡若曙不满的是,黄维出狱后,还在鼓捣永动机。作为政协文史专员,黄维工资不低,每个月有200元,还分到了宽敞的住房。然而黄维却将大部分薪水都用来购置设备,将最大的房间开辟为实验室。

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永动机的研制之中,不惜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蔡若曙见此,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放弃梦想,但黄维却始终不听。

就在黄维辛苦研究永动机时,他的儿子黄新终于平反,可以回家了。黄新给父母写信,说自己已经恢复了大学教职,获得原职原薪,职称还会提为副教授,另外学院还给他分配了一所三室一厅的房子。不久之后,他就要结婚了。

听闻此消息,蔡若曙欣喜若狂,一个箭步冲入实验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埋头研究的黄维。然而令蔡若曙失望的是,黄维对此似乎并无兴趣,没有任何回应。后来蔡若曙鼓起勇气,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谁知黄维拍案而起,大声斥责道:“滚!”

黄维的这声“滚”,彻底击碎了蔡若曙脆弱的心灵。原本,她只是有精神病的征兆,而这一次,她真的病了。

1976年春,黄维出狱刚刚不到一年。黄维发现午睡的妻子不知去向。后来黄维才悲哀的发现,蔡若曙的尸体已经浮在了永定河的水面上。深陷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她,选择了投河自尽。

见此情况,不会游泳的黄维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河,但已经于事无补。被路人救上来的黄维最终大病一场,连妻子的葬礼都没法参加。但他依然用颤抖的手,泪流满面地亲自写下了挽联:

“若曙难妻,黄维敬挽。”

蔡若曙,27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坚守着自己对于儿女的责任。然而仅仅相聚一年,她就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无论是守候还是告别,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不得不说,蔡若曙是一位非凡的、令人惋惜的,令人尊敬的女性。

1989年3月20日,正准备奔赴台湾探亲的黄维,因心脏病去世。去世前,他还兴奋地计划着,要祭扫蒋介石、蒋经国、陈诚、顾祝同的墓地,还要拜见师母宋美龄和陈诚的夫人谭祥。

黄慧南反驳了坊间“黄维没有彻底得到改造”的传言。因为他的父亲晚年曾说:

“我这个人思想转变比较慢,其原因是我得看事实,没有事实摆在我面前,我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或许只有魂归天国的黄维自己知道了。

0 阅读:13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