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如果我降税,交易会在15分钟内达成

扶苏过去录 2025-04-09 09:46:43

关税政策:从经济武器到政治捆绑

自2025年1月就任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对价值1.3万亿美元商品实施新关税政策,规模远超首任任期(2017-2021年)的3000亿美元水平。

这种激进策略来源于特朗普的两个核心逻辑:一是将关税视为“万能工具”,既作为财政收入来源(白宫曾宣称新关税年创收可达7000亿美元),又可实现制造业回流等目标;二是延续“极限施压”外交思维,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塑国际贸易秩序。

而这种认知偏差于4月6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的发言中达到顶峰:“若我降税,中国会在15分钟内批准TikTok交易”,这番言论暴露出特朗普充满盲目与自大,暴露了他对国际规则、中美关系以及科技主权的多重误读。

TikTok交易:成为关税工具失效的又一典型案例

特朗普无视中方4月4日同步实施的反制措施——对美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

稀土,作为“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美国高端装备制造,美国高达87%的稀土加工能力依赖中国。中国这一举措,直接打击了美国薄弱环节。

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能让中国屈服,反而会让美国企业和民众深受其害。美国商会数据显示,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企业年损失约3000亿美元,而普通家庭年均将多支出约2000美元,这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短视之举,本质上就是希望将国内政治矛盾转嫁为国际冲突。

特朗普对TikTok交易的干预,本质上是关税思维向科技领域的延伸。根据彭博社披露方案,字节跳动需将TikTok美国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中方保留19.9%股权,但该提议必然会因为三大矛盾而使得交易变得相当复杂:

数据主权:美国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算法透明审查”,违背中国《数据安全法》第36条关于重要数据出境的规定;

技术壁垒:TikTok推荐算法被中国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任何转让需商务部审批;

政治勒索:特朗普将关税税率与交易进度挂钩,声称“原本协议接近达成,中国因关税问题改变主意”,却无视中方4月4日同步实施的反制措施。

美国企图以“莫须有”的数据安全指控,通过政治化手段掠夺中国科技成果,这种做法既缺乏事实依据,也难以得到中国的认可。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并没有就TikTok交易本身与中方进行友好磋商,任何协议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施压促成“政治交易”的可能性。而其“对等关税”政策更是违反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被国际社会批评为“单边霸凌”。

理论破产:从”关税万能论”到现实

特朗普团队的核心理论存在根本缺陷:

1、财政幻想的破灭

为实现7000亿美元关税收入,美国需实施近50%的税率,但这将导致进口量下降36%,实际收入反而会减少12%。这种“拉弗曲线”式悖论在钢铁业已显现:2018年25%关税使进口量下降24%,但美国本土产能仅增加3%。

2、产业回流的空想

即便如财政部长贝森特所言推动“再私有化”,美国的制造业仍面临人力成本(比墨西哥高400%)、供应链缺口(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率不足15%)等硬伤。通用汽车在特朗普施压下承诺新增2万个岗位,实则最后通过机器人替代实现,与蓝领就业目标背道而驰。

3、权力转移的假想

所谓“将财富从国家转移到私营企业”,实质是向垄断资本倾斜。数据显示,特朗普减税政策使1%最富群体获减税2.8万美元/年,而底层50%民众仅获60美元减税。这种“劫贫济富”效应正在激化社会矛盾,2025年3月民调显示54%民众强烈反对新关税政策。

结语:从迷之自信到彻度觉醒

当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轻松夸口“15分钟解决TikTok”时,他或许忘记了两个事实:中国稀土管制能让F-35生产线在15天内停摆;美国农民因大豆关税损失在15个月间将达到240亿美元。这种自信与现实的差距,正是单边主义必然失败的缩影。

历史将证明,21世纪的全球贸易秩序不可能由某个国家的“关税手术刀”就能重塑,而是取决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文明共识。对于美国而言,放下“关税万能”的迷之自信,或许才是真正走向“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起点。

参考资料

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04-05 07:04·南方都市报;直新闻

0 阅读:142
扶苏过去录

扶苏过去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