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个鸡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祸根?这3个误区要尽量避免

河西有事 2025-03-25 01:22:30

“老伴,你说我这心血管疾病会不会是吃鸡蛋引起的?”王叔坐在餐桌前,手里拿着一枚鸡蛋,满脸愁容。他想起好友曾说鸡蛋是心血管疾病的祸根,而自己每天都吃鸡蛋,难道真的是它惹的祸?

“瞎说!自己一堆坏习惯不改,顿顿不离肉,还不吃青菜,血管不堵才怪,鸡蛋可不替你背锅。”老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反驳道。王叔陷入了沉思:自己饮食中也没啥特别,人人都吃肉,为啥自己吃几块肉就得病?难道真的是鸡蛋惹的祸?鸡蛋对人体到底是好是坏?它真的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

鸡蛋:餐桌上的“营养明星”

鸡蛋,这个在中国家庭餐桌上随处可见的食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营养佳品。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蛋白质、叶黄素、卵磷脂、欧米伽3脂肪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其中,鸡蛋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种类丰富,且与人体蛋白质模式接近,消化吸收率极高。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来说,鸡蛋更是补充营养的绝佳选择。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鸡蛋消费量高达2947.8万吨,位列全球第一,平均每年消耗鸡蛋数量超过4000亿枚。鸡蛋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这样一种备受喜爱的食物,却在某些传言中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研究争议: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医学界心血管顶级期刊《循环》杂志曾发表了一项由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主导的研究。该研究跟踪调查了48万人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24小时内,每增加300毫克胆固醇,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总体死亡风险分别升高13%和10%;而每增加50克鸡蛋,心血管疾病和总体死亡风险分别增加9%和6%。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然而,这项研究并非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证实,在亚洲地区,每天增加摄入1个鸡蛋可能会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在美国和欧洲则不符合。这表明,鸡蛋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而是受到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种种数据似乎在告诉我们: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可能降低风险。

鸡蛋摄入量:适量才是关键

网上曾有传言称,鸡蛋每天只能吃一个,吃多了人体无法吸收。其主要依据是鸡蛋中含有10%的脂肪,其中30%是饱和脂肪,这对人体并不友好。营养学指南通常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近年来,美国农业部的检测发现,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比之前降低了14%,现在一颗鸡蛋大约含有180毫克胆固醇。

对于胆固醇过高的人群来说,控制鸡蛋摄入量确实很重要。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鸡蛋丰富的营养成分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只要注意总胆固醇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鸡蛋即可。每天只能消化吸收一个鸡蛋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每个人的代谢情况不同,对鸡蛋的选择和摄入量应因人而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的研究指出:在排除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影响后,每周吃3-6个鸡蛋的人群,与每周吃3个以内的人群相比,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指标分别降低了1.465、1.071、0.848、0.606(单位:mg/dl)。也就是说,每周吃3-6个鸡蛋,人体血脂指标最佳,这才是吃鸡蛋的最佳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胆固醇含量较高。如果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胆固醇,过量食用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引发肥胖风险。因此,鸡蛋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代谢能力和健康状况来调整。一般来说,每周摄入1-7个鸡蛋是比较安全的范围。超过7个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此外,高血脂、胆囊炎、鸡蛋过敏患者应避免食用鸡蛋,以免引发或加重病情。而青少年、蛋奶素食者、健身人士、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则可以适当增加鸡蛋摄入量,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鸡蛋的三大误区:别被误导了

鸡蛋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但很多人对它存在误解,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仅影响了营养的补充,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误区一:迷信“土鸡蛋”

很多人认为土鸡蛋更优质,其实土鸡蛋中的钙、锌、铜、锰和蛋白质等成分确实略多,但维生素A、脂肪、烟酸、硒等成分却略少。一增一减,营养价值差距并不大。因此,购买鸡蛋不必过于纠结种类,普通鸡蛋同样能满足日常营养需求。

误区二:丢弃蛋黄

很多人吃鸡蛋只吃蛋清,认为蛋黄胆固醇过高。然而,蛋黄才是鸡蛋的精髓,其营养价值远高于蛋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已取消了对胆固醇摄入的限制,研究表明鸡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因此,蛋黄该吃还得吃,不必因噎废食。

误区三:生吃鸡蛋

有些人认为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生鸡蛋存在卫生隐患,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污染。生吃容易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此外,鸡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维生素B7的吸收,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皮炎、肌肉疼痛等问题。因此,鸡蛋最好煮熟食用,以确保安全和营养吸收。

这三种蛋要少吃或不吃

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所有鸡蛋都适合食用。以下三种蛋最好少吃或不吃:

炸鸡蛋

生鸡蛋和虎皮蛋在高温煎炸后,不仅会流失大量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增加肝肾负担,长期摄入还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毛鸡蛋

毛鸡蛋是指尚未孵化的小鸡,这类鸡蛋营养价值并不高,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因此,不建议食用毛鸡蛋。

溏心蛋

溏心蛋是指内部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虽然半熟蛋的营养保留较多,但生鸡蛋中可能携带细菌、病毒、虫卵等有害物质。此外,鸡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酶蛋白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鸡蛋最好煮熟食用,以确保安全。

互动提问

你每天吃几个鸡蛋?是否担心过鸡蛋对健康的影响?

你是否曾被鸡蛋的误区误导?现在是否改变了对鸡蛋的看法?

鸡蛋,这个看似简单的食材,却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复杂的健康争议。王叔的故事提醒我们,健康饮食不仅需要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还要结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适量食用和正确选择才是关键。在享受鸡蛋带来的美味和营养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辨别误区,守护自己的健康。

0 阅读:9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