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前留下血书:"诸臣误我"。但史书鲜少提及的是,当时明朝宗室在册藩王多达269位,这些坐拥金山银山的朱家子孙,为何集体缺席了这场王朝葬礼?
朱元璋所定祖制,犹如沉重的枷锁,将明朝藩王牢牢束缚。此制为明朝藩王套上三重桎梏:
禁兵权:历经“靖难之役”,藩王卫队由三万锐减至区区三百人,就连王府中的菜刀亦需登记在册。
禁参政:宗室严禁科举为官,违者被贬为庶人(万历朝郑王朱载堉因钻研律历而遭罚俸)。
禁出城: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封地,即被视作谋反,洛阳福王三十载未曾迈出城门一步。
这种“圈养政策”造就了诸多奇观,诸如“开封周王世代行医”“南昌宁王专注戏曲”。当李自成逼近北京之际,武昌楚王朱华奎虽囤有百万两白银,然面对守将左良玉的求援,他轻抚银锭反问道:“安用此为?”
明朝宗室堪称史上最为昂贵的“饭票家族”:
几何增长:自朱元璋的五十八个子孙,暴增至明末的二十万宗室。
吸血比例:万历年间,河南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七皆用于供养周王系。
奇葩案例:庆成王朱钟镒生育子女九十四人,创下吉尼斯纪录。至崇祯年间,仅亲王年俸便需八百五十万石,而全国税粮总收入不过一千五百万石。
山西巡抚耿如杞曾上奏:“晋王府日食百羊,饥民日啖草根。”当朝廷连剿匪军饷都难以发放之时,唐王朱聿键自费募兵勤王,却反被崇祯以“违祖制”之名废为庶人。
面对王朝末日,藩王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求生智慧:
装傻派:成都蜀王将王府雕栏玉砌涂成黑灰色,每日以糠咽菜为食。
投降派:大同代王主动敞开城门,向李自成献上代王府百年窖藏。
跑路派:衡州桂王变卖王府古玩,携戏班子逃入广西深山。
唯一硬气的洛阳福王朱常洵,守着二百八十斤的肥胖身躯,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这位朱元璋最为宠爱的直系子孙,用生命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真理。
从分封制之设计,便能预见结局:
基因退化:近亲婚配致使宗室平均寿命仅三十七岁,痴呆率超百分之十五。
阶级固化:底层宗室“名粮”遭克扣,出现卖儿卖女的“朱姓乞丐”。
民心尽失:武昌百姓协助张献忠熔炼楚王府二十万斤金砖。当李自成都城阅兵时,从明朝王府抄出的白银逾七千万两,足以支付三十年辽东军费。那些被圈养于黄金笼子里的龙子龙孙,最终沦为王朝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