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2010版《红楼梦》可以松口气,比它烂十倍的新版本诞生了

苏小姐的影像声色 2024-12-02 15:16:46

这居然是林黛玉?

恐怕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到这张图和林黛玉这个名字,都觉得文字如此陌生。原本以为蒋梦婕已经够离谱了,结果新的林黛玉一出来,行了,果然好与坏,都是靠同行衬托。

这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几天,票房惨淡,网上的吐槽却是一波又一波,未能停歇。据胡玫导演介绍,这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整整用了18年。

嗯,18年就憋出这个东西。还不如几年前小戏骨拍的。

导演真的看过《红楼梦》吗。

第一是选角迷惑。据说关晓彤曾经是饰演林黛玉的人选,后来因为找不到适配贾宝玉的角色,加上关的年龄也比较大了,于是改演元春。

看到这个就直呼离谱。关晓彤那种北京大妞的性格,请问她跟林黛玉的适配点在哪里?

导演对演员的年龄很较真,觉得成年演员,不管从眼神还是皮肤质感,都演不出孩子的样子。而宝玉14岁,林黛玉12岁半,于是从几万演员海选出来了一个全素人团队。

最后选了这个,嗯,这张图对比,也被网友戏称为:一黛不如一黛。

单看长相,长得挺好看挺甜的。但是,看着不大聪明啊。

通稿还写着,入组的演员必须通读《红楼梦》两遍以上。结果演员对林黛玉的理解,是嘴上有些尖酸刻薄。

好,如果说是演员年纪小,理解有偏差,那导演筹备了那么多年,应该将原著烂读于心吧?

也没有,甚至时间线混乱到,普通看过几遍红楼梦的读者,都要两眼一黑的地步。

本来,电影版《红楼梦》的切入点,是比较讨巧的。

一个恢宏巨作,电影版两个时长想要概述显然不可能,因此影版《红楼梦》切入了一个角度:即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回去奔丧,所得的遗产被贾家挪用,盖了大观园。影片围绕这个阴谋论展开。

原本这点在原著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而是读者的解读,也是很多人喜欢看的暗黑点,200年来这个观点不断充实完善,按理说,可以挖掘和创新的点很多,戏剧需要冲突,你要从这个点切入没毛病。

观众能接受,影片的开头,就是是45回的内容,却无法接受一转眼,早在13回就去世的秦可卿大摇大摆出来谈笑风生,对了,秦可卿的海报长这样,不知情还以为是《风月宝鉴》。

而且影片中,因为时间线和原著对不上,导致移花接木的剧情很多很多,比如:

宝玉踹了袭人一脚,结果,宝玉才听到老爷被宣召入宫,知晓了元春要被封妃。

宝玉踹袭人,这件事发生在大观园怡红院。

而之所以会建大观园,是因为元春封妃了要回来省亲啊。这个时候哪里来的大观园。

元春还没回娘家,刘姥姥已经来打秋风了,和太太小姐们在大观园吃过饭了。

离谱。

还有一个细节很离谱,林黛玉和宝玉一起看《西厢》,居然用着书里的话语,自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宝玉回了一句“不,你是‘倾国倾城貌’。”

是不是觉得这样很甜宠啊。

原著是贾宝玉情不自禁代入了书中的角色,来类比他和林黛玉。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结果,林黛玉又气又恼,一个闺中小姐偷看这些淫词艳曲就算了,还被宝玉用来类比,她原本寄人篱下,心思纤细敏感,当下为了自保违心也好,真的生气也罢,这句混账话本就不是大家闺秀小姐能听得的。

而在电影版,居然匪夷所思地,由林黛玉的嘴里主动说出来,可怕。

诸如此类的毁原著,数不胜数。我第一次做了个原著党,真的看得如坐针毡。

李少红应该松了一口气了,接下来观众估计会放2010版红楼梦一把了。

因为比它烂十倍的红楼梦,诞生了。

0 阅读:1

苏小姐的影像声色

简介: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