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那帮狐朋狗友,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为何都是军事大才?

此刻尽是空虚 2025-02-04 13:59:48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物,其身后常常有着一群默默付出的平凡人。刘邦能够创建汉朝,打败项羽进而统一天下,在这过程中,他有三个出身平民的好友,后来这三人都成了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从低微之处崛起,最终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的呢?

樊哙,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凭借着自己的胆量和见识,成功地获取了刘邦的信任。想当年,刘邦身边的人那是形形色色,可樊哙却能脱颖而出。他的胆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正是这过人的胆识,让刘邦对他另眼相看,从而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樊哙的存在无疑为刘邦的事业增添了一份强大的助力。

樊哙跟刘邦是同乡,他比刘邦岁数大些,打小家里就穷得叮当响。为了能填饱肚子,樊哙干起了屠狗的营生。那时候的猎狗可凶了,要把它们弄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只有特别勇猛、果断的人,才能当屠狗的人。樊哙干这份活儿,把自己的胆量和力气都给练出来了。

好些年之后,刘邦与陈胜吴广一同举事起义,樊哙想都没想,就果断地投身到起义军当中。这其中一个原因呢,是看在和刘邦是同乡的情分上,要给他撑场子;另一个原因呢,则是他自己着实被秦朝的严苛暴政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心盼着能改变现状。

起义没多久,陈胜吴广就阵亡了,起义的领导权转而到了项羽那儿。项羽这人性格傲慢放纵,不擅长跟人协作。刘邦瞅准了这个时机,在项羽的身后扩充军队、壮大自己的势力。樊哙一直跟在刘邦身边,参加了好多场战斗。

公元前206年,刘邦跟项羽的军队在彭城展开决战。这场战斗中,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刘邦更是亲自领着轻骑兵去冲击项羽的营地,差一点儿就被抓住了。

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樊哙当机立断,领着众将军奋不顾身地冲入重重包围之中,将追兵击退,把刘邦成功解救出来。这一行动极大地振奋了汉军的斗志,为最终能够打败项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鸿门宴上,樊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猛。他的出现,犹如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宴会的紧张气氛。当刘邦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樊哙毫不畏惧地冲进营帐。他那威武的身姿和坚定的眼神,让在场的人都为之震撼。樊哙的勇猛不仅表现在他的气势上,更体现在他的行动中。他以过人的勇气和力量,为刘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让这场危机得以暂时缓解。

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彰显出樊哙的勇猛果断,也让刘邦对樊哙愈发信任和倚重。

汉王刘邦称帝之后,各地的郡国方镇都争相称王称帝。为了消除这一外患,刘邦亲自带领军队前去征讨。樊哙总是率先冲锋,奋勇杀敌。特别是在攻灭齐国,铲除异姓王的最后势力时,樊哙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樊哙这人,那可是既勇猛又善战,而且对士兵那是相当疼爱。一到晚上,他准会亲自去查看军士们的休息状况,对他们的吃啊住啊这些事儿都特别上心。就这样,士兵们对他那是打心眼里爱戴。

刘邦躺在病床上,心中已有了决定,那就是除掉樊哙。

公元前 195 年,刘邦病重躺于床上。这时,吕后动起了心思,打算铲除那些对她不利的人,以此来保住皇权。她鼓动刘邦把大臣们给除掉。刘邦在遗诏里写了一连串大臣的名字,让吕后将他们铲除,樊哙的名字也在这当中。

然而刘邦归西后,陈平担忧樊哙会进行反击,于是决定饶樊哙一命。他跟吕后讲,樊哙可是吕氏一族的亲信,那是吕后的得力助手。吕后采纳了这个提议,樊哙得以逃过一劫。

此后,樊哙依旧协助吕后打理政务,为巩固西汉王朝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也表明刘邦在看待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陈平则更具远见卓识。

虽说吕后没去打击樊哙,可刘邦的遗言还是让樊哙倍感失落。公元前 193 年,樊哙离世,终年 65 岁,在汉初那几位重要的元老当中,他是活得最久的一个。

夏侯婴,这位从马厩中走出来的汉朝大将,他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夏侯婴原本只是马厩中的一个小人物,但他凭借着自己对马匹的了解和出色的驾驭能力,逐渐崭露头角。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夏侯婴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智慧。他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多次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出身平凡,但夏侯婴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了汉朝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名将。

夏侯婴是沛县的,打小家里就穷。他以前在沛县的马厩干活,主要就是养马,还给人牵马、让人骑马。就因为这份活儿,他打小就把马术练得很溜,身体也锻炼得挺结实。

公元前 209 年,刘邦于沛县举事,夏侯婴随之加入到起义的队伍当中。他凭借着英勇善战,没多久便获得了刘邦的认可。紧接着,夏侯婴把萧何举荐给了刘邦,这两人一见面就格外投缘。

后来呢,把韩信给举荐了出来,这就让韩信变成了汉军里的一员大将。

刘邦曾对夏侯婴夸赞道:“我听了将军的话,就好像自己身上被赋予了灵气一般,这才了解了韩信。”从这便能看出,夏侯婴的眼光以及识人的本事可不一般呢。

夏侯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好些年,为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攻打并消灭异姓王的战争里,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很受刘邦的看重。夏侯婴这人热情大方、特别讲义气,跟士兵们的关系好得很,士兵们都心甘情愿为他拼命。

夏侯婴这人啊,不光喜欢打仗,在管理军队方面那也是相当严格。他特别重视军队的纪律,坚决不许士兵去烧杀抢掠老百姓。还专门定下了军规:要是有谁犯了杀人放火的罪,那二话不说,直接砍头;要是有谁犯了掠夺的罪,就得挨二十军棍。就这么着,把军队的纪律管得特别严。

在公元前 196 年,吕后着手清除那些对她有威胁的人。她凭借着刘邦留下的遗诏,硬给夏侯婴扣上“Fail 君”的帽子,把他给罢免了。

第二年,夏侯婴满心忧郁,最终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三岁。在他离世之前,总算得以沉冤昭雪。吕后清楚夏侯婴是被冤枉的,于是为他官复原职,还追加赏赐了四千户的封地。虽说夏侯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可他着实为刘邦创建汉朝立下了关键的功绩。

周勃,原本只是个身份低微的乐工,可谁能想到,他后来竟然成为了两朝宰相。

周勃跟刘邦是同乡。他的家境那叫一个贫寒,打小就得拼命挣钱养活自己。周勃会编好多日常用的物件,还会给人演奏乐器,就靠这个挣点儿小钱。不过,他这人勤劳又好学,后来还真就练就了一身本事。

刘邦起兵之际,周勃投身到起义军中。他骑射本领了得,随后被刘邦封为校尉。从那以后,周勃跟着刘邦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屡立大功。在攻打异姓诸侯的战争里,他同样帮着刘邦夺取城池,占领土地,功劳极大。

刘邦创立西汉后,周勃依旧协助吕后打理政务。他对大局把握得很精准,能从吕后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待到吕后离世,周勃和新即位的汉文帝来往紧密。

周勃这人呐,很会顺着形势走,两次当上了汉朝的宰相,那可是汉初平民出身当宰相的楷模呢!他为巩固和发展西汉帝国立下了重要功劳。不得不说,他的政治眼光和手段那可都不一般啊!

为啥出身卑微的人也能奋发图强,成为人才呢?

樊哙、夏侯婴、周勃这三人本是平民出身,却在刘邦麾下成长为声名远扬的将领。这其中的重要缘由有三个:

首先,他们一个个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勇猛,性格果敢且狠辣。樊哙以杀狗为业,夏侯婴负责赶马,周勃勤习武艺,这些经历都让他们磨炼出了坚韧的意志。

第二点,刘邦对人才极为重视,根本不在意他们的出身如何,正因如此,他为这些人提供了能够展现自身抱负的平台。

第三,他们自身牢牢把握住了机遇,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最终干成了一番大事业。

【结语】

樊哙、夏侯婴、周勃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人生最美之处恰恰在于起点不高这个道理。身份卑微并不能遮蔽一个人的才能与志向。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能够使人生实现惊人的逆转。

想当年,刘邦发现了三个人的才能,对他们予以重用,这就体现出了一个领导者眼光的关键所在。身为领导者,得善于去发掘人才,并且要给他们提供发挥的余地。如此一来,对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0 阅读:2
此刻尽是空虚

此刻尽是空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