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革翚飞,意思是像野鸡展翅飞翔一般,这句成语的第三个字容易读错

建安视觉 2023-12-18 21:17:40

2023年12月中旬以来,河南省全省受到雨雪寒潮极端天气侵袭,豫北地区安阳市连续降下多场瑞雪。大雪过后,冬日艳阳高照,瑞雪与安阳市人民公园里的中国古典建筑相映生辉,更加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到处都能看到龙的踪影。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西大门两侧栏杆上的龙形浮雕与瑞雪相映成趣,龙形浮雕是根据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一座仿古代硬山式建筑上装饰的“五脊六兽”。现在都认为龙的纹饰是皇家专有,其实在汉代以前,龙的形象还不为皇帝所专用,一般的贵族也可用龙纹装饰房屋居室。西汉暑期刘向著的《新序·杂事》中有个“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可说明这点。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民间建筑装饰中,龙被广泛运用。

安阳市人民公园中国古典建筑屋脊上的一列“小动物”,这就是传说中的脊兽。古代硬山式建筑的四条垂脊上各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为“五脊六兽”。这些镇脊神兽起着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这些脊兽列队整齐,昂⾸蹲在屋宇的最险处,其数量和形式也都有严格限制。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外,紧随其后的是狮子、獬豸、天马、海马。

安阳市人民公园古典建筑屋脊上的古代神兽螭吻,螭吻喜欢吞火,其职责相当于消防员。螭吻,螭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九子,由鸱尾、鸱吻(音吃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形似卷尾龙头,口阔噪粗,喜欢吞火。古人将水中的龙置于屋顶,也有护佑木构建筑免遭火灾的寓意。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我国由汉至唐宋元时期,龙逐渐成为帝王皇室的象征,龙形纹饰逐渐受到皇家的限制,但仍未被皇家专有。到了明清时期,龙形纹饰则成为皇家宫殿的主要装饰。

狮子在中国古代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在秦汉时期老虎的地位很高,秦汉建筑屋顶的装饰上,常见的有龙、虎、凤、龟的形象,被称为四神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后,随着东汉明帝刘庄时期(公元28年~75年)佛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狮子受到执政者欢迎,并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建筑文化领域。

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之一,除了有防雨排水、营造空间的功能外,在整体外观上也展现出优美的姿态。我国《诗经·小雅》中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翚(huī),大飞也,形容宫室的飞檐舒展优雅。后来发展为成语“鸟革翚飞”,用来形容宫室华丽。

中国古典建筑屋顶上的脊与兽也非常丰富。中国古建的屋脊,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脊、垂脊、戗脊,在不同的屋脊上也会有不同的脊兽。“五脊”,一般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起脊的硬山式、悬山式和庑殿式建筑有五条脊,分别为正脊、垂脊、戟脊、围脊、角脊。正脊,屋顶最高的一条脊。正脊中间的是脊刹或宝顶,两边的是吻兽(鸱吻)或者望兽,吻兽是向内咬住屋脊,望兽是向外望向远方。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和垂脊连在一起的是垂兽,蹲在垂脊上的是蹲兽,通常会排成一排,根据建筑等级来决定数量。戗脊上有时会有脊兽,和戗脊连在一起的是戗兽,蹲在戗脊上的是蹲兽。这些脊兽和装饰有很多都是琉璃构件,色彩华丽,引人注目。(王建安  摄影)

1 阅读:4
建安视觉

建安视觉

热爱生活,独立摄影:关注民生,记录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