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贺子珍和李敏
1979年9月3日,贺子珍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她深埋心中30年的愿望即将实现,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往事瞬间涌上了贺子珍的心头......
“一定要妥善安排贺子珍同志”1949年,李敏、毛岸青在贺怡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双清别墅,来到了爸爸毛主席身边,从那时起,李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爱。
一双儿女来到自己的身边,毛主席的情绪欢乐愉快,他的脸上常常泛着兴奋的光辉,一双锐利而又深邃的眼睛,显得比以前更加精神抖擞了。
那时,每当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家里时,毛主席总是会乐滋滋的给他们介绍自己的“洋宝贝”李敏,李敏也总是能让爸爸和爸爸的战友们充满开心与欢乐。
虽然很高兴有父亲的陪伴,但李敏依旧还是很想念与自己刚分别不久的妈妈贺子珍,一天,姨妈贺怡带着许多好吃的来到双清别墅看望李敏和毛岸青。
当贺怡把吃的递给李敏时,李敏却无精打采的摇了摇头拒绝道:“我不想吃,姨妈,妈妈什么时候过来呀?”
李敏说这句话,毛主席恰好走进屋内,贺怡直接把话递给毛主席:“姐夫,娇娇在问什么时候让她妈妈过来?我想你回答娇娇最合适了。”
毛主席微微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你让贺子珍到这里来,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我们还是按中国的老传统办吧!”
图|毛主席
对于毛主席说的“老传统”,贺怡并不清楚是什么,但在她看来只要能让姐姐来北京,哪怕只是同毛主席见上一面也是好的,随即,贺怡匆匆同毛主席、李敏告别,回到宾馆略微收拾了一下行李,回到沈阳接姐姐去北平。
1949年6月,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收拾行囊,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向北平而去。
在坐上火车的那一刻,贺子珍的心情格外激动,火车的速度并不慢,但她却希望再快一些,因为她的心早已飞到了北平。
然而,就在贺子珍与贺怡畅聊着未来的“美好”时,从山海关车站上来两位同志,径直走到了贺子珍和贺怡面前,他们态度强硬的直接对贺子珍和贺怡说道:“你们不能进北平,只能南下,到你们哥哥那里去,这是组织的决定。”
闻言,贺子珍原本激动的心情瞬间消失殆尽,她深知这句话是对她说的,她沉默着,没有多说什么。
贺怡站起身来与对方直接争论了起来,但却无济于事,最终对方直接拿开除党籍来威胁,万般无奈之下,贺子珍和贺怡只好转车,前往上海哥哥贺敏学家。
当毛主席得知贺子珍前往上海后,主动致电陈毅:“一定要妥善安排贺子珍同志,她在上海的开销,从我的稿费中支付即可。”
陈毅闻言,直接拒绝了毛主席的“嘱托”:“主席,我们上海还是养得起一个贺子珍同志的,您放心。”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毛岸英也曾主动向爸爸毛主席提出把贺妈妈接到北京来生活,但随着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这一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就这样,贺子珍的后半生基本是在上海度过的。
虽然贺子珍并未能去北京见毛主席,但毛主席对她的关心丝毫未见,毛主席常常会嘱咐女儿李敏让她写信慰问妈妈,每当贺子珍收到李敏的来信后,总是非常高兴,翻来覆去,看个没完。
图|贺子珍
除此之外,每年寒假,毛主席都会让李敏去看望妈妈贺子珍,让她们母女俩每年能团聚一次,以慰藉贺子珍对女儿的思念。
要知道,毛主席平日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尽管如此,当李敏每次启程赴上海时,毛主席都要亲自为李敏打点行囊,嘱咐警卫员购买北京的土特产让李敏给贺子珍带去,直到李敏嚷嚷自己拿不到,毛主席才就此作罢。
同时,细心的毛主席还每次都让李敏带足回来的路费,以及在上海期间的伙食费和零花钱,有时,毛主席还会让李敏捎去自己专门为贺子珍购买的东西,如为她治病的药品,外国朋友赠送的名烟等等。
每当李敏来到上海时,贺子珍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每一年她都盼望着女儿能来看看自己,每次见面,贺子珍也总是会询问毛主席的情况,当得知毛主席一切都好时,贺子珍总是欣慰道:“那就好,那就好!”
快乐的时光总是使人觉得过得如此迅速,每到李敏即将回北京时,贺子珍也是大包小包地把南方土特产让女儿往北京带,有时她还会给毛主席带去一些新鲜的南方蔬菜,都是旧时毛主席爱吃的。
当李敏回到毛主席身边时,毛主席也会向女儿打听贺子珍的情况,当得知贺子珍生活还算如意时,毛主席也是笑着点点头,当得知贺子珍有困难时,毛主席便会派人为贺子珍解决。
就这样,毛主席和贺子珍一直通过女儿李敏彼此关心、惦念着......
两个愿望贺子珍一直渴望能去北京看一看,对她而言,去北京看看,不仅意味着能见一见毛主席,更意味着她能够看一看她为之浴血奋战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但这两件事于贺子珍而言都只是深埋心中的愿望。
图|贺子珍
直到1959年,毛主席替贺子珍完成了一个心愿。
1959年,毛主席来到庐山开会,主动提出要同贺子珍见一面,这是毛主席与贺子珍时隔22年再次相见。
起初,贺子珍并不知道是毛主席要见她,只以为是要来庐山避暑,当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贺子珍顿时一惊,毛主席笑着朝她招了招手,并示意她坐下,随即倒了两杯茶。
贺子珍做梦也没想到能在这个时刻见到毛主席,一时间她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水坝,再也关不住了。
这一次,毛主席同贺子珍谈了一个多小时,虽然见面时间并不长,但却也算圆了贺子珍多年来想要同毛主席见面的愿望。
1960年,贺子珍突然想到毛主席可能还会来庐山开会,便委托工作人员向江西省委要车,准备上庐山再见见毛主席。
可当贺子珍来到庐山后,却发现毛主席没有来,失望之余,她来到了毛主席曾经在庐山住的房间和毛主席与她谈话的值班室,良久后,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毛主席爱庐山,他还会再来的。”
图|贺子珍
工作人员从贺子珍的话中听出了,她还要再来庐山同毛主席碰面的想法,果不其然,1962年、1966年,贺子珍先后两次前去让她魂牵梦绕的庐山,但她始终没能再次见到毛主席......
自当年和贺怡去北京被拦截后,贺子珍的心里便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她是进不了北京的,为此,多年来,想要去北京的愿望,贺子珍从不提及,即便是每当从图片、电视中看到她心驰神往多年的地方,她也不提去北京之事。
只有一次贺子珍实在忍不住了,1966年,贺子珍的侄女贺小平要去北京去,当贺子珍得知此事后,她主动同侄女提出:“我也和你一块去吧!我想去北京看看。”
贺小平微微愣了一下,她对姑姑突然提出想要去北京的想法有些奇怪,便说道:“你怎么去?市委不会同意的。”
贺子珍闻言,轻叹一声说道:“我到北京去住娇娇那里嘛,我不去找毛主席,为什么不能去北京?十大建筑人家都看过了,我还没看过,为什么我不能去北京?”
贺小平听着姑姑的话,倍感心酸,但她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地劝说姑姑不要去北京,直到贺子珍不再吭声,去北京的事情才算作罢......
图|贺小平(左二)和贺子珍
1976年9月9日,伟大人民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一时间,中国大地笼罩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父亲逝世后,李敏深知妈妈贺子珍马上会获知这一噩耗,担心妈妈承受不住,便立即让丈夫孔令华带着女儿孔冬梅赶往上海,而她则留在北京参加爸爸毛主席的丧礼。
当贺子珍获悉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她悲痛欲绝,惊闻噩耗,贺子珍一连几日都在以泪洗面,情绪极为低沉。
孔令华见妈妈贺子珍悲痛至此,十分担心她的身体,赶忙劝慰她,贺子珍闻言哭得越发难过:“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
随后,贺子珍又开始自我埋怨,她后悔当初自己没有让女儿李敏嘱咐毛主席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
虽然没有部门安排贺子珍到北京祭奠毛主席,但她在哭过后,哽咽道:“我也要祭奠润之。”
于是,贺子珍流着泪,找出一张毛主席的照片,把黑纱披在了毛主席像上,随即向毛主席遗像深深鞠了三躬:“润之,请安息吧!”
虽然自己没能到北京为毛主席最后送别,但贺子珍还是安排自己的侄女、外甥、外甥女,替自己去北京奔丧。
图|毛主席逝世
就这样,伟大领袖毛主席走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亲人和人民的心中。
李敏在处理完爸爸毛主席的后事后,匆匆赶往上海,在见到女儿李敏后,贺子珍哽咽道:“对你爸爸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你爸爸的遗志,为人民好好工作。”
彼时已经67岁的贺子珍,准备继承毛主席遗志,再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情,可天不遂人愿,贺子珍病倒了,这让她万分痛苦......
与毛主席再“相会”1979年年初,毛主席、贺子珍的亲家孔从州,致信邓小平,反映了贺子珍的近况,并建议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
当邓小平收到孔从洲的来信后,十分认同孔从洲信中的内容,当即批示道:应该考虑,我来给她安排。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同意下,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采纳了孔从洲的提议,决定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
很快,上海市委就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贺子珍,贺子珍高兴之余,感动落泪:“我的心情太激动了,感谢党和国家,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随即,上海市委还派人给贺子珍拍了一张照片,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第二天,全国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条新闻和贺子珍的照片。
这份迟到的殊荣,如同春风细雨一般,滋润了贺子珍的心田,这也让贺子珍彻底振作了起来,她开始正视自己的疾病,与病魔展开顽强的拼搏。
图|贺子珍和孔冬梅合照
自毛主席逝世后,每逢9月9日和12月26日,总会有无数的革命工作者和人民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贺子珍也十分渴望能去北京,再次同毛主席“会面”。
在身体渐渐有所好转后,贺子珍便向党组织提出了三个请求:“一、我想去北京;二、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三、我想去看看天安门。”
对于贺子珍提出的这三个请求,上海市委立即上报到了北京,到了党中央,对此,邓小平批示:同意。
当得知自己30年的愿望得到了党中央的同意后,贺子珍再次流下了激动地泪水。
1979年9月3日,贺子珍登上了前往北京的专机,在飞机上,她强撑着身子,看向舷窗外的大好河山,一时间,那些与毛主席在一起的难忘往事就如同天空中的云朵一般,不断在心里涌动、翻滚着......
到了北京后,贺子珍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她为人民浴血奋战的首都,也是她真正落脚在30年来只能在电视和图片上见到的瞩目的地方。
初到北京,贺子珍就提出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情况,工作人员只得耐心劝慰她要过几天才能去毛主席纪念堂,对此,贺子珍表示同意。
在去毛主席纪念堂的前两天,工作人员告诉贺子珍:“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不能发出任何响动,更不能大声哭,这是纪律!”
贺子珍连连点头,她这一辈子最听组织的话了。
9月18日,李敏、孔令华陪同妈妈贺子珍一同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深知自己在看到毛主席遗容的那一刻,一定会忍不住落泪,但考虑到“纪律”问题,临行前,她便提出要一块手绢,当工作人员递给她一条粉红色的手绢时,她摇了摇头说:“这块颜色不好,不能用。”
随即,工作人员明白了贺子珍的意思,连忙找了一块白色手绢递给她。
在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后,李敏和孔令华代贺子珍向毛主席坐像敬献了一个花圈,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图|贺子珍与毛主席最后一张“合影”
贺子珍久久盯着毛主席坐像,不愿离去,在女儿的提醒下,贺子珍才缓过神来,随后,李敏推着妈妈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遗体陈列馆。
贺子珍坐着轮椅绕着毛主席的水晶棺灵柩慢慢地转了两圈,这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再次“相会”。
贺子珍不禁想起20年前,毛主席在庐山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场景,那场景有些模糊了,她那次只顾着哭,都没能好好的看看毛主席的面庞、眉眼,这一次,贺子珍决定把毛主席的面容牢牢刻在自己心间。
贺子珍专注地望着已经安详长眠的毛主席,渐渐地,回忆在她脑海的翻涌,在与毛主席日夜相处的十年里,贺子珍一直渴望毛主席能睡个好觉,如今毛主席终于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沉......
望着,望着,贺子珍的眼泪涌了上来,为了防止自己哭出声而破坏“纪律”,贺子珍紧咬着手中的手绢。
李敏见妈妈哭得十分伤心,担心妈妈的身体状况,赶忙将她推进休息室,虽然这次瞻仰仅仅只有十多分钟,但对于贺子珍而言,却不仅仅是一年简简单单的纪念,更是自己与毛主席的一次“相会”。
不久后,贺子珍还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她在看完宴会厅大会场和上海、北京、江西、湖南厅后,突然提出:“我想去毛主席休息室看看。”
当工作人员带她来到毛主席休息室后,望着眼前的一切,贺子珍顿时百感交集,她斜靠在毛主席当年坐过的藤椅上,双手捂住脸庞,失声痛哭了起来。
图|贺子珍
此后的日子里,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下来,1981年5月,贺子珍再次回到上海。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逝世了,享年75岁。
在贺子珍逝世后,邓小平拍板定下了她的后事规格:我们中央的领导人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
就这样,贺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而这也是对贺子珍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一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