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血压一高,心里就慌,药吃还是不吃?一边是医生叮嘱:“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不吃药容易出事。”另一边,身边有人拍着胸脯说:“我血压高了十几年,从来没吃过药,也活得好好的。”这下好了,左右为难,进退两难。

到底血压高到什么程度才必须吃药?是不是一辈子都得靠药物维持?有没有可能血压自己降下来?今天,就把这道健康上的难题,掰开了,揉碎了,给各位细细说道说道。
高血压的真面目高血压,听着吓人,但它其实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身体长期“憋屈”出来的结果。血管就像一条河,水流过猛,河堤压力大,时间长了,河堤会变脆,甚至崩溃。
这就是为什么高血压会带来心梗、脑梗、肾衰竭这些可怕的后果。
那么,血压高到多少,才算真的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血压应该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收缩压(高压)超过140,舒张压(低压)超过90,就算是高血压。

但问题来了,血压高了,是不是一定要吃药?
其实,答案并不绝对。
有些高血压,不吃药也能好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并不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医学上把高血压分成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多半需要长期管理,而后者如果找到病因,解决了问题,血压可能会自行恢复正常。
那么,哪几种高血压有可能不用吃药?
第一种:情绪型高血压
有些人平时血压正常,可是一紧张、发怒、激动,血压就蹭蹭往上飙。这类人往往是神经比较敏感,工作压力大,或者情绪容易波动。

如果这种高血压只是短暂的,放松之后能恢复正常,那就不一定要吃药。
但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压力山大的状态,血压就可能真的固定在高位了。所以,调整情绪、学会放松,可能比吃药更重要。
第二种:肥胖型高血压
胖,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腹型肥胖(大肚子)。研究发现,体重每增加1公斤,收缩压大约会上升1-2毫米汞柱。
但好消息是,如果能科学减肥,血压可能会随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有研究表明,只要减掉5%—10%的体重,血压就会显著改善。所以,对于这类高血压患者,管住嘴、迈开腿,可能比吃药更有效。

第三种: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血压
有的人,天生体质没问题,但就是生活习惯太糟糕。长期熬夜、吃太咸、抽烟喝酒、缺乏运动,都是血压升高的元凶。
如果这些坏习惯不改,吃再多药也是治标不治本。
但如果能调整作息,清淡饮食,坚持运动,血压可能会慢慢恢复正常,甚至远离药物。
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吃药?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能靠调整生活方式来解决。如果血压已经超过160/100,或者已经出现了心脏、肾脏、眼底的损害,那就必须要吃降压药了。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千万别硬扛:
1. 晨起血压特别高,尤其是超过180/100,早晨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期,容易发生猝死。
2. 已经出现心脏肥厚、蛋白尿、眼底出血等器官损害,说明血压已经危及健康,不吃药风险极大。

3. 有家族遗传史,且血压长期居高不下,这类人往往是“高血压体质”,单靠生活调理难以控制。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在于“肝肾阴虚、痰湿内阻、气血不畅”。换句话说,情绪、饮食、体质,都是影响血压的关键因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高血压主要分为几种类型:1. 肝阳上亢型:容易暴躁易怒,头晕耳鸣,脸红目赤。这类人要少生气,养肝降火,可以喝点菊花茶、枸杞茶,或者用天麻炖汤。

2. 痰湿阻滞型:体型偏胖,舌苔厚腻,容易头重脚轻。这类人要少吃油腻,适当运动,健脾化湿,比如喝点陈皮普洱茶。
3. 气血不足型:容易疲劳,头晕眼花,手脚冰凉。这类人要补气养血,比如喝点黄芪红枣汤,或者吃点桂圆。
除了食疗,中医还有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可以辅助降压。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核心都是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健康习惯。
高血压的终极秘诀:三分治,七分养高血压不是绝症,也不是一判定就要终身服药。关键是找到病因,调整生活,才能真正控制血压。

如果你的血压只是偶尔升高,或者处于早期阶段,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逆转。
但如果血压已经长期飙高,甚至影响到了身体器官,那就别硬抗,吃药是必要的。
医生的建议是:1. 控制盐分,每天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食品、加工食品。
2. 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太极拳都可以。
3. 戒烟戒酒,烟酒对血管的损害极大。

4. 保持好心态,别让情绪把血压推上去。
血压高,不是世界末日,但糊弄不得。该吃药的别硬抗,能调整的就抓紧调整。真正的健康,从好习惯开始。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版
2.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全球报告》
3. 《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