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意外夭亡,“贾珍哭得泪人一般“,立意要不顾一切,给可卿一个隆重的葬礼。
然而,正是需要有人打理内务的时候,身为当家主母的尤氏却病例了。书中说是“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
于是有读者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尤氏分明是装病啊,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媳妇“扒灰”,不发作已经非常有涵养了,怎么可能会给儿媳妇操办葬礼?
是的,这是正常的心理。
尤氏该不该有这种正常心理呢?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要拥有这种正常心理,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对丈夫有爱,从而像王熙凤那样,对所有接近丈夫的女人排斥打击。比如鲍二媳妇上吊自尽(可卿本也是上吊自尽的),王熙凤不但自己不帮忙,还不允许贾琏出钱出力。
二是爱面子,不愿意看到自己被人当笑话看,所以要躲起来不肯见人。
三是心胸狭窄,过于计较,即使对方已经死了依然愤愤不平。
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之一,尤氏都会装病逃避为可卿操办葬礼。
那么尤氏是否符合这两个条件呢?
我们逐一来分析。
现代人读红楼,喜欢用现代的观念去代入,完全无视当时的环境,比如把宝钗批为插足宝黛的第三者,认定王夫人和赵姨娘存在雌竞等。
明清时期是没有爱情这个观念的,婚姻必须由父母或者长辈作主,嫁鸡就得随鸡,嫁狗就得随狗。而且,女人从出生就被教育要接受多女侍一夫的现状。尤其是做妻子的,不能嫉妒,不能吃醋,要善待和爱护男人的那些美妾。
所以,赵姨娘的丫头月钱被王熙凤克扣,王夫人会为她出头,问王熙凤是怎么回事;邢夫人会极力帮贾赦求娶鸳鸯,哪怕明知这件事吃力不讨好。
尤氏也和贾珍的姬妾们相处融洽,还把她们带进大观园来游玩。

所以,对于尤氏来说,她已经习惯了贾珍身边有各种女人的存在,只要不影响她将军夫人的地位,就懒得去管。
这是第一个条件,尤氏对贾珍没有爱情,不在乎贾珍是否乱来。
再看第二个条件,面子问题。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是有羞耻心,由羞耻心而生出面子问题,在意旁人的看法。
尤氏还是要面子的,第七十四回,惜春对尤氏说“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时,尤氏“心中羞恼激射”,说明她也以贾珍那些禽兽行为“羞恼”,也害怕被人议论。
但是,有一个现象往往被读者忽略:虽然宁府脏臭得不像样子,却心照不宣地共同守着这个秘密。读者是因为有上帝视角才知道宁府有多乱,实际上不走近它的外人是无从知晓的。就连最为亲近的荣府都不知道,所以贾母认定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这就说明,宁府中人身在其中,就连小丫头卐儿都能大大方方地和茗烟行苟且之事,自然也不会去议论别人。
外人不知道实情,也就不存在议论。
所以,尤氏也不必担心贾珍与可卿的事被人议论而抹不开面子,也就没必要装病来逃避。
最后是心胸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尤氏这个人的性格。

一个人的言行,离不开她的性格,所以有“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
对尤氏这个人,作者是多加赞誉的。
尤氏出身并不高,只能算小门小户,能成为宁国府的当家主母,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但她并没有因此就得意洋洋、作威作福,反而更懂得怜惜那些可怜人。
比如第四十三回,贾母提议大家凑分子为王熙凤过生日,凤姐得意得很,尤氏敲打她:
“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泼出来的。”
“弄这些钱哪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这说明尤氏做人非常清醒,不认为居高位就可高高在上,并没把自己将军夫人的身份太当回事。
另外,当王熙凤点名要周赵两位姨娘也出分子时:
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
“两个苦瓠子”即可体现尤氏对这二位姨娘的同情。当然,她也光是嘴上说说,而是有实际行动,利用手握支配资源的权力,把钱还给了周赵两位姨娘。
这说明,尤氏内心是柔软的,待人仁慈宽厚。这样的人是不会记仇的,总会把体谅放在首位。

所以,当可卿病重时,尤氏是真心为她着急。
我们注意用心读第十回,金荣在学堂和秦钟闹矛盾,回家告状,说是被秦钟欺负了,她姑姑金氏马上跑到宁府想找可卿评理讨说话。
谁知到了宁府,听到尤氏忧心忡忡地说起可卿的病,提到了秦钟在学堂闹事。尤氏的话里,满是对可卿的担忧和维护,吓得金氏不敢开口了。
这说明尤氏是真心爱护可卿,如果她对可卿有怨恨,此时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尤氏有落井下石发泄对可卿不满的想法,这个场景会变成这样:
金氏来了,尤氏正想找个人说说秦钟在学堂的事,于是她说:“真是报应啊,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都爬到我头上去了。现在连她兄弟都在学堂里仗势欺人了,还有脸来告状。”
金氏马上接话:“就是就是,我那侄儿就被他欺负了,把我那个寡嫂气得不行。以为他们是孤儿寡母就好欺负,我今天可要为他们讨个公道。”
二人越说越投缘,把可卿秦钟姐弟好一顿批才解气。
看,这才是心胸狭窄的妇人的日常,只要心里稍有不爽,就一定要说出来,而且不自觉地添油加醋,只为要发泄心中那股怨气。
“长舌妇”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显然尤氏不是长舌妇,她对可卿也没有怨气,反而只有怜惜和爱护,所以她会指责秦钟不懂事:
“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她,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曲,也不该向她说才是。”
也正是她对可卿的维护,连秦钟都被她指责了,金氏便知道自己在她这里讨不到好,也就把委屈咽了回去。
接下来,贾珍回来了,尤氏急切地要贾珍想办法为可卿找靠谱的大夫,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完全是真情流露,说明她是真的关心可卿,对可卿毫无怨气。
生前都无怨气,何况是身后呢?以尤氏的慈悲心,我相信她会有“死者为大”的敬畏感,哪怕以前有一些不愉快,也会在此刻烟消云散,一切都不再计较,也就没必要装病回避了。
所以,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并非刻意,确实是巧合,也许正是因为伤心才引发了老毛病。
作者这么写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要给王熙凤腾位置,让王熙凤大显身手,表现出色的管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