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不是万能,但没有就万万不能(上):GDP帮美国打赢二战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22 14:21:27

GDP,这个词我们很熟悉了,地球人都知道,它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国内生产总值”。

当我们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时,GDP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衡量标准。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衡量的就是GDP总量。

GDP的发明被称为是“经济学领域的曼哈顿计划”,它是美国赢得二战和冷战的幕后功臣。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GDP。

01

GDP的发明是很晚的事情,至今不到100年。

在GDP发明之前,人们又是用什么指标来测量经济增长呢?

答案是,没有。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默认经济增长是常态,一旦哪个国家的经济停止增长,就是出了大问题。

但实际上,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经济不增长才是常态。

没有哪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经济增长”这个概念,当然也就不存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为了衡量经济增长才发明GDP。

恰恰相反,是GDP的发明让人们有了经济增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普及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了。

一开始,经济学家只是为了衡量静态的国民财富,因为统治者要征税,需要知道现存的财富总额有多少。

西方经济史学家认为,历史上第一次对国民财富的测量,是由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完成的。

当时,英国的克伦威尔强行镇压了爱尔兰人民的起义运动。

之后,英国派出威廉·配第,对爱尔兰的土地进行详细测绘,以便没收这些土地并重新分配给英国士兵。

同时,对房屋、船只等个人财产和劳动的价值进行调查统计,这样一来,英国国王就可以更方便地在爱尔兰征税。

威廉·配第顺利完成了任务,他后来发表代表作《政治算术》,被认为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所谓“政治算术”,就是指国民财富的统计方法,这个书名充分表明了,国民财富统计始终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在这部著作中,威廉·配第对当时欧洲几个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国民财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英国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02

到18世纪,法国也有了第一份自己的国民财富报告。

当时美国正在闹独立战争,而法国和英国是死对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想通过支持美国闹独立,来削弱英国的势力。

不过,路易十六先得搞清楚,以法国当时的经济实力,能不能负担得起这场战争。

当时的法国财政大臣内克尔是个投机分子,当时法国明明已经负债累累,内克尔却提交了一份无比漂亮的数据报告,告诉路易十六:仗随便打,法国有的是钱!

路易十六信以为真,果然派兵帮美国人打赢了独立战争,但法国财政严重亏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没多久,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这一切,恐怕都和那份严重失真的国民财富报告脱不了干系。

03

以今天的眼光看,无论是威廉•配第还是内克尔,他们对国民财富的统计是相当粗糙的。

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国民账户体系,是1930年代由美籍俄罗斯裔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编制的。

1929年9月美国股市崩盘,引发银行业危机和经济崩溃。

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清楚经济糟糕到了什么程度。

他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很快会自然复苏,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强有力的措施来刺激经济。

结果,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

胡佛下台后,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推行新政,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但这样做有个前提,就是政府必须掌握国民经济的详细数据,这样才能知道刺激政策有没有效果、需要持续多久。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库兹涅茨的头上,他当时担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高级研究员。

库兹涅茨的计划很简单:他要用一个数字,来反映个人、企业和政府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

美国政府给库兹涅茨配备了一个小团队,包括3名经济学家和5名统计分析师。

他们首先把美国的经济部门分门别类,比如能源业、采矿业、制造业、农业等等。

然后跑遍全国的各大工厂、矿山和农场进行实地调查,再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估算出全国经济总规模。

1934年,库兹涅茨团队发布了第一份报告,叫做《1929—1932年国民收入》。

报告显示,自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的三年里,美国的经济体量几乎缩水一半。

这份报告为罗斯福总统坚决推行新政、刺激经济复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以说,没有库兹涅茨的调查报告,美国就没有这么快走出大萧条。

两年之后的1936年,在库兹涅茨主持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了GN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术语。

虽然GNP和GDP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但通常认为,这标志着GDP的正式诞生,库兹涅茨也被称为GDP之父。

04

GDP的发明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它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它深刻影响了包括二战、冷战在内的20世纪重大历史走向。

有经济史学家指出,发明GDP是经济学领域的曼哈顿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曼哈顿计划是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而GDP和原子弹一样,是美国赢得二战的战争利器。

1942年,库兹涅茨加入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规划委,主要任务是运用他的国民账户计算方法,来计算美国有多少生产力和闲置产能能够投入战争,美国的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支撑在欧洲和亚洲两线同时开战。

换句话说,这时候库兹涅茨的角色和前面说的那位法国财政大臣内克尔有点像,不过,库兹涅茨可比内克尔靠谱多了。

当时华盛顿的专家们分为两派。

军事战略家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经济服从于军事,民用消费必须让位给军事需要,民用企业必须不计利润、快速切换到军工生产。

但是,以库兹涅茨为首的经济学家们反对这种看法。

他们提出,如果以损害民用经济的方式来打仗,战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不能持久。

相反,必须先保证民用经济的正常运转,才能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现代战争打到最后其实就是生产能力的比拼。

经济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民用企业不用大规模转向军事生产,因为民用企业中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闲置产能,只要利用好这部分产能,就足以满足战争需求。

企业界当然也强烈拥护经济学家们的方案,因为这样既不会减少他们在民用消费中的利润,还可以利用闲置产能增加额外的军事生产收入。

在这场争论中,经济学家说服了军事战略家。

美国政府根据库兹涅茨的估算报告修改了军需方案,甚至修订了战争计划。

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美国政府认为在1944年初之前,不能在欧洲直接投入兵力参战。

诺曼底登陆被最终定在了1944年6月。

所以,美国在二战的每一步棋,都是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做支撑。

按照这种精确计算的战时生产计划,1944年美国不但有能力在欧洲和太平洋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而且美国国内的个人消费水平也处于历史最高位。

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实力越打越强,老百姓越打越富有。

反过来看纳粹德国,不顾一切地把国内所有生产能力都投入到军事生产,导致民用经济越来越萎缩,老百姓越来越穷,输掉战争是迟早的事了。

所以,库兹涅茨团队对美国赢得二战的贡献,不亚于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团队。

05

二战结束时,给欧洲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而给美国留下的是强大的工业部门和庞大的民间储蓄,美国的战后经济快速繁荣。

1947年,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来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但有一个附加条件:欧洲各国必须定期统计各自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这样美国才能知道马歇尔计划有没有起作用,以及需要持续多久。

为此,欧洲各国派出上百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接受相关培训。

在美国的强力推广之下,到1950年代,GNP成为了西方各国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不过这时候,GNP还没有一统江湖。

因为世界经济的另一半,也就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用的不是GNP,而是“社会总产值”这个指标。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统计口径完全不同。

社会总产值只计算物质产品的产值,排除掉了服务业,认为服务业只是对物质产品的重新分配,不涉及生产。

但国民生产总值既包括物质产品产值、也包括服务业产值。

在战后几十年中,随着西方国家从产业资本过渡到金融资本,服务业占GNP的比重越来越大,到1980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

这样一来,如果光看数字,苏联阵营的社会总产值肯定比不过西方阵营的GNP,从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

苏联方面肯定不甘示弱啊,他们宣布,如果按社会总产值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

美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声称按GNP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根本不是美国对手。

冷战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双方还在打一场关于国民经济数据的“统计战争”。

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派出间谍获取军事机密,而是收集苏联的经济情报、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苏联经济数据造假的证据,以此来摧毁人们对苏联经济的信心。

美国中情局宣布,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只有苏联官方数字的1/5。

06

与此同时,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库兹涅茨再度出马,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1913~1948年,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突然明显降低了。

库兹涅茨认为,这意味着,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剧,但随着资本主义进入“高级阶段”,经济增长的红利就能自动扩展到底层民众,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当然,现实是,贫富差距这个鸿沟,哪怕到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仍无法解决。

但是在当时,“库兹涅茨曲线”给冷战时的西方阵营打了一剂强心针:它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可以克服它的内在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也就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本主义不会崩溃,也是能实现共产主义所说的共同富裕。

“库兹涅茨曲线”自然也就成为冷战中被广泛宣传的经济理论。

美国一方面围绕经济数据展开强大的舆论攻势,一方面对苏联经济的软肋展开攻击。

苏联由于粮食短缺,需要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并用一半以上的外汇来购买粮食。

美国在1980年代一手打压国际油价、一手哄抬国际粮价,给苏联经济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高层领导开始怀疑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就公开批评苏联经济数据造假,并且认为社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存在严重问题。

1988年,苏联决定放弃社会总产值指标,主动与美国专家接触,学习GNP核算方法,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暗中做了大量工作。

没过多久,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两年之后,苏联解体。

也正是在1991年,GNP被GDP取代,GDP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数字,登上历史舞台。

下一篇,我们继续来探讨,现代GDP的发展和缺陷:GDP的发展,并不等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阅读:1375
评论列表
  • 2021-03-01 16:06

    [爱心][爱心]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