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豪宅藏在城中村,原主人名气很大,南宁人不一定知道

痴旋聊房产 2024-01-21 07:39:29
南宁拥有上千年的城建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自然少不了被世人铭记的古建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近百年建筑,陶公馆。

“藏”在城中村的豪宅陶公馆位于河堤一街37号,于1935年建设,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因为它“藏”于凌铁村城中村,我几经打听,才寻见陶公馆。初见陶公馆,我的第一感觉是建筑恢弘。它是一栋呈长方形单体楼,占地约400㎡,两层洋房通高12米,再加上欧式的建筑风格,大气又宏伟。陶公馆建筑是砖木结构,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梁。房屋采用内走廊布局,走廊上设计有“拱门”造型,非常洋气。

▲陶公馆占地400㎡,欧式的建筑风格,恢弘

▲陶公馆早年实拍(网络)

▲走廊上设计多个“拱门”造型,采光佳再仔细瞧它的结构设计,又有很多元素彰显当年的豪宅感。比如南面大门顶上设计有精美的西洋浮雕图案,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南面大门顶上浮雕图案而且在用材用料上,花了重金。据当地老人介绍,房屋内的木板,来自柳州。这些木板经过蒸笼蒸这道工序,再运来南宁建设。这种蒸过的木板不容易长虫子,更耐用。据去过屋内的市民介绍,陶公馆二楼有多间厢房,屋内设有西餐厨房、西餐厅、烤面包炉架、浴缸等,功能分布齐全。这么看,80多年前陶公馆,是真的豪。值得注意的是,陶公馆屋顶是青瓦片搭建的“庑殿式”造型,这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据了解,陶公馆是目前南宁市作为私有住宅中西结合唯一建筑群。建成之初,陶公馆是当地最高大的建筑物,站在屋顶就能远眺邕江。现在它已经被周边自建房、单位房“包围”,也已经望不到邕江。

▲陶公馆被自建房、单位房“包围”随着一代代变迁,再加上没有维护,时间久了,陶公馆愈发沧桑,犹如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在守望。现场可以看到,陶公馆的部分墙体发黑斑驳、甚至外墙剥落,露出青砖。包括门窗、栏杆、屋顶、屋内木板等,都不同程度破损。在陶公馆这栋建筑上,最有生命力的可能是缝隙中向阳生长的绿植。

▲屋顶破损修整

▲墙体发黑,门窗破损短短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这栋建筑向世人展示的辉煌与落败感。

它的主人是位大人物那么,陶公馆的主人是谁?顾名思义,它的主人姓陶,全名为陶绍勤。陶绍勤先生(以下简称陶先生)是广西玉林兴业人,1922年远赴德国留学深造,期间与周总理等名人同窗。之后陶先生在他们的影响介绍下学习马列著作,并参加共产国际旅欧小组活动。1931年陶先生回国,并在1935年担任国民党政府广西矿物局局长期间建造陶公馆。据说,陶公馆是陶先生花了一万多的大洋建设(1935年1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50-300元)。因为建筑风格独特、占地大,当地人称之为“大屋”“陶公馆”。然而陶先生没有居住太久,便前往梧州参加工作。1950年,陶先生回南宁担任省政府技术研究专门委员会委员、工商厅工矿处处长等职,之后调到北京工作。1982年,陶先生获中国地质学会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周年奖章及荣誉证书。1984年,陶先生被特聘为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

▲如今的围栏已经破损陶先生的一生为新中国的地质探矿事业做出杰出奉献。值得一提的是,陶公馆在南宁解放前夕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据点,为南宁的解放做了一定贡献。陶先生实际住在陶公馆的时间并不长,后来是其后人居住。1993年,陶先生的妻子将陶公馆以40万元出售。自此,陶公馆不姓陶。一位阿婆告诉我,她是1979年来到凌铁村,住了40余年。早前陶公馆没有围墙,她们随意到里面玩,但是后来建了围墙,外人进不去。“以前我见到过里面的主人,高高大大的,是不是陶先生不清楚。”阿婆说。

▲陶公馆外围有墙现场看到,陶公馆虽然有些残破,但还具有居住功能。屋内走廊有许多晾晒的衣物、鞋子等,说明有人居住。一位摊主告诉我,陶公馆是私人住所,承包给别人出租了。至于里面住什么人,她并不清楚。80余年的时光,陶公馆已经换了主人,但是关于陶绍勤先生的故事依然在世间流传。为何不修缮保护?看到这,也许很多人纳闷,既然陶先生在新中国发展之初是位有影响力的人物,陶公馆作为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为何年久失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陶公馆产权私有。前文提到陶公馆是陶绍勤斥资修建,但是在1993年被其妻子变卖。接手的主人不详,但是能出手40万元,想来也不是小人物。也就是说,陶公馆是私人府邸,如果对建筑进行修缮保护,需要征得现在主人的同意。二是,已列入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将陶公馆列入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意味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何修缮、保护,有相关法规条文约束。比如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缮保护的单位必须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等。同时,文物修缮之前,需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陶公馆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费用问题。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换言之,谁使用,谁维修。

▲《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但是修缮文物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动辄几十万元。比如青秀区刘圩镇斑峰书院,进行抢救性维修花了120万元。所以,陶公馆若进入修缮、保护程序,现在房产拥有人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斑峰书院维修花了120万元四是,陶公馆依然具有居住功能。从航拍图看,陶公馆内有人居住,说明依然具有居住功能。而且我查了关于砖木结构的建筑年限,一般是30年-50年。陶公馆部分有钢筋混凝土梁,可能建筑寿命更久。当然,这也与环境有关,如果保护得当,建筑年限会更长。此外,并不是说年限一到就不能住人,而是安全系数降低。如果进行加固、修整,经过第三方鉴定,安全系数在可控范围,也能进行居住。其实现场也看到,陶公馆其实大体保存尚好,在局部已经进行修整、加固处理。

▲栏杆加固中当然,如果陶公馆建筑物结构严重损坏,存在倒塌风险,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人是有义务去修缮的。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文脉不知道有多少南宁人、或者久居南宁的人了解过陶公馆的故事。其实当天我打听陶公馆时,当地人表示并不知情。但听说是一栋老建筑,他们才后知后觉。不得不承认,关于陶公馆的历史,许多人不知晓。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警醒。作为名人故居,陶公馆亟需修缮、保护。保护的不只是建筑体,还有透过文物关于它与主人的历史记忆。在文物保护的工作上有很多方式,比如原址修缮、修复改造、重建等,南宁在这方面许多做法值得表扬。比如改造修复后的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汇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20多处,包括金狮巷北宋古城墙遗址、知州苏缄殉难遗址、广西高等法院旧址等。每一个历史建筑,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如今,三街两巷已经成为南宁对外的一张名片,游客来到南宁首要打卡地之一。在2023年国庆节期间,三街两巷的人流量挤进全国第六(“中秋国庆假期”国家级休闲街区热度榜),足见市民、游客热爱程度。

▲三街两巷(南宁文旅)再如中山路的钟鼓楼,重建再现。据悉,现在钟鼓楼已经开始落架,不久将亮相。500年前的老建筑再现,恍如隔世,瞬间有穿越的错觉。

▲钟鼓楼开始落架,很期待一代传一代,文物保护好,等于保住城市的文脉。期待南宁的古建筑、文化馆等历史文物不定期修缮、保护,它们自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都是城市中珍贵的宝藏。

作者|朱柒柒

编辑|白非非●良庆区官宣多所名校,五象实验四小+14中再进五象湖●南宁一幼儿园招不到新生关闭,“幼儿园关停潮”要来?●事关2024年学区划分!近30所新校进度曝光●有人说,这是南宁楼市最大的诚意!●东北蔓越莓啥味?南宁老友冒雨排了几条街也要尝
0 阅读:34

痴旋聊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