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电源赴港IPO!

彬彬评商业 2025-04-25 20:16:41

南都电源也准备开启A+H模式。

起点锂电从南都电源公众号获悉,目前南都电源正式启动港股上市事项,此次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运作的突破,更是迈向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目前该计划尚未有更多细节披露,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具体方案确定后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再去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审核。

今年锂电企业港股上市成为一股风潮,一批A股上市失败的企业转而港股上市,另一批已经A股上市的企业希望开始A+H模式,还有个别公司拆分旗下子公司进行A+H,且这一势头也蔓延到了其他行业,据统计近40家A股公司正在筹划双上市目标。

01

不惧业绩下滑,频繁迭代产品

1994年成立的南都电源已经在电池行业混了三十年之久,经历多轮浮浮沉沉,自然懂得一个道理:越是行业情况不好,越要用产品征服市场。

所以今年以来,南都电源的产品迭代异常频繁。

首先来看储能领域,4月10日南都电源在公开场合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 L 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

Center L Max 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与目前主流20尺5MWh的储能系统相比提升167%。

该产品有以下几点优势:1.模块化分舱设计;2.全域主动防御,实现“零失控”;3.系统能耗降低70%;4.AI全域自进化 运维成本锐减60%。

同时还有小一号的产品Center L Ultra 6.25MWh,搭载783Ah超大储能电池,采用交直流一体化设计,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6.25MWh的容量,适用于2至8小时的储能场景。

再来看固态电池领域,南都电源固态电池在20Ah版本问世不久后又推出了30Ah版本,为此南都电源介绍到:30Ah全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能量密度350Wh/kg,已通过挤压、短路等安全测试,具备宽温域工作能力,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过92%。

前两个储能系统产品搭载的783A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更值得一说,南都电源在固态电池方面自研的主要技术如柔性两相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多层异质复合结构设计、电解质原位成膜等均用于此产品上,该产品循环寿命不低于10000次,单体能量超过2.5kWh,能量效率超95%,体积能量密度大于430Wh/L。

在3月的机构调研中,南都电源表示当前在手订单饱满,其中高压锂电产品表现优异,2025年初中标项目不少,有万国数据高压锂电数据中心框采项目、某全球最大软件公司数据中心锂电设备采购项目等。

02

A+H模式成为趋势

前面提过,港股上市风潮已经不仅局限于锂电池领域,一些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兆威机电、饮料企业东鹏饮料、新能源车企赛力斯、芯片企业纳芯微、存储企业江波龙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开启此模式,已经A+H股的企业也大多功成名就,例如比亚迪、美的、顺丰等。

A+H最为明显的是新能源领域,当前国内两大新能源巨头宁德/比亚迪均在此布局,其次是半导体、高端制造领域,消费领域中的一些巨头也对此充满兴趣纷纷计划。

但有个共同点是,走这步棋的企业都已经在综合实力或某个单方面位居行业龙头地位,且高科技领域和消费领域还是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两个板块,潜力大自然资金的需求也会变大,赴港上市也或多或少的表明,这些企业已经在国内摩拳擦掌准备出海大干一把。

内地企业如此热情,香港方面也有积极的回应,观察可发现港交所正上市壁垒正逐渐降低,去年下调特专科技公司最低市值要求,几个月后又开辟了超100亿元市值的A股公司快速通道,为这些企业上市充分开了绿灯。

但天下没有容易做还赚钱的事,港股上市照样会存在诸多挑战,与A股的门槛不同,港股除了有市值要求还需要面对估值差异、公司管理差异、市场监管体系不同等多个难题,A+H需要同时满足两地条件,对企业综合实力是相当大的挑战。

0 阅读:21
彬彬评商业

彬彬评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