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锂电项目喊停或调整!

彬彬评商业 2025-04-25 20:22:54

电池产业的“吸金”能力依旧,但随着新一轮竞争周期的到来,此时的扩产投资风向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据起点锂电观察,自2020年开始的锂电产业扩产潮,从无序化正逐步转化为按需投资,随着竞争格局清晰,各领域的布局也更为谨慎。

从项目上来看,各赛道均有项目“喊停”,而这背后的原因与转变都有明显的特点。

01

多个锂电项目折戟

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多个锂电项目被撤回,其中4月份“撤单”数量明显增多。

电池端,欣旺达4月22日发布公告叫停两大项目,分别为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欣智旺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其中就包括百亿级别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据了解,欣旺达原计划投资120亿元,在珠海市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从事动力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 生产及销售。

材料端,芳源股份4月17日公告宣布终止投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原计划总投资金额不超过3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4.6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一期)、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二期)。

金浦钛业4月7日公告表示,将终止投资合资公司甘肃金麟。原计划金浦钛业全资子公司南京钛白拟出资5000万元。

合资公司甘肃金麟原计划采用南京钛白磷酸铁产品作为原料,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随着投资的终止,该项目进展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包括韩国LG新能源,也于近日宣布退出了价值617亿元人民币的印尼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项目(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前体、正极材料和电池制造等环节)。

该项目于2020年末签订,由于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暂时放缓或停滞不前,LG新能源决定退出该项目。

从时间线来看,以往以及目前终止的项目均发生在2020年-2023年中,当时投资环境良好,各环节产能不饱和,产品价格居高震荡,抢先落地产能则意味着抢占先机,奠定了竞争优势。

但随着建设周期的结束,产能释放落地,细分市场进入产能大爆发阶段,以碳酸锂为代表的相关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击穿成本防线,刺激行业洗牌加速。

行至当前,锂电相关配套环节产能饱和趋于过剩,价格处于低位变动,各大企业回笼资金、重新调整投资计划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02

扩产新风向高度确定

新一轮竞争周期的冲击,正加速席卷整个行业,即使是头部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

明显的是,过度扩产、产能过剩的情绪正向行业头部企业蔓延。从项目动态来看,除了此前跨界布局的企业在减少、撤回投资项目,诸如欣旺达、天赐材料、万润新能,以及海外LG新能源等头部锂电企业也受到了影响,或终止项目投建、或进行项目延迟。

而且从业绩来看,2023-2024年,尤其是材料端的企业,正在经历锂电产业的黑暗时刻。

这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均指向“市场需求下调、供大于求”。

但实际上从市场表现来看,锂电行业的投资依旧“热火朝天”,准确地说,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特征的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到来。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止目前,锂电产业链有超60个项目在加速推进,综合来看,这一轮扩产潮有着三大明显的变化。

布局地区生变,海外项目增加,建设推进加速。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锂电产业链相对空白,且中国作为锂电产业的主要输出国家,在助推全球新能源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瑞浦兰钧等为代表的锂电企业,正在构建全球产能供应系统,以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

从具体布局地点来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德国、匈牙利、西班牙、摩洛哥等具备地理位置、基础产业、矿产资源、良好贸易环境等优势的地区,成为锂电企业布局重心。

据悉,仅在4月份,海外就有10个以上大锂电项目传来新进展,包括海四达4月6日首家(马来西亚)海外电芯工厂厂房交付;亿纬锂能4月8日匈牙利工厂获得建筑许可;中比新能源4月14日宣布与康迪集团战略合作,将在美国分阶段规划建设两座锂电池生产基地;杉杉科技4月16日宣布与Falcon Energy 达成合作,计划在摩洛哥联合开发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项目等。

产能两极分化,高端材料产品供不应求,主导价格上提。

与海外市场空白相对应的是,国内市场已从产能、价格竞争转变为技术、质量的竞争。

电池端,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循环寿命、高倍率等性能需求进一步升级,刺激快充电池、大圆柱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加速量产。

材料端,为辅助以上电池技术达到相应的性能条件,也在进行新一轮技术升级。比如正极材料领域,三元材料朝着高镍体系发展,磷酸铁锂材料朝着锰系、高压实升级;负极材料领域,传统石墨朝着硅碳材料、硅氧材料等迭代。

据市场反应,以上新升级材料成为提振锂电产品价格的主要驱动力。以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为例,目前掌握技术的企业仅有湖南裕能、常州锂源、江西升华等少数企业,产能供不应求,可能享受3000元/吨溢价。业内分析,中短时间来看,高压实磷酸铁锂等高端产品价值较高,将成为行业主要布局的产能。

形态之争变化,圆柱电池或将重回巅峰。

凭借技术成熟性、灵活性、安全性等优势,圆柱电池重回视野,在消费、小动力、汽车动力、储能以及新兴科技领域攻城略地。

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达到151.2GWh,同比增长24%,预计2025年出货量有望增长到172.4GWh,同比将增长14%。

从项目来看,自2024年以来,圆柱电池成为扩产主要产品,包括32、40、46、60等大圆柱电池系列,以及18、21、27等小圆柱电池。

起点锂电认为,圆柱电池新一轮增长背后主要是2个方面的驱动。一方面是大圆柱电池的发展,与动力、储能、新兴产业的性能需求高度适配;另一方面是全极耳技术的成熟,推动圆柱电池性能成功跃升。并且全极耳技术正在渗透进入小圆柱电池领域,扩大了18/21等小圆柱电池的应用范围。

可以确定,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睿恩新能源等拥有全极耳技术及具备产能优势的圆柱电池企业将率先进入行业增长期。

0 阅读:274
彬彬评商业

彬彬评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