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之前,为啥不让姜维接替自己?反倒选了不出名的蒋琬?

晓彬读历史 2025-01-26 19:46:48

在诸葛亮人生的最后时期,他把自己的传承交付给了姜维,这位原本是魏国的降将,而后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

然而当刘禅询问他谁能够接替宰相之位时,诸葛亮毫不迟疑地举荐了蒋琬,为啥诸葛亮会挑当时没啥名气的蒋琬呢?姜维和蒋琬存在哪些差异?

【鞠躬尽瘁,死后不已】

大家都讲诸葛亮这一生尽心尽力,直到去世才停下,然而就算诸葛亮离世了,也没能够平静安息,因为他在生前就把自己死后的事宜都给安排妥当了。

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生命垂危之际,刘禅派人前去探望他,不过这探望可不只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着一些隐秘的任务。

那会儿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倒了,好多人都去看他,这事儿也传到了成都刘禅那儿。刘禅心里明白,诸葛亮对他那是一片真心,他自然是很关心诸葛亮的。

于是刘禅即刻让身旁的官员李福去看望诸葛亮,说要是身体实在撑不住,就先回来调养,北伐这事不用急。

李福抵达前线军营,看到诸葛亮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李福没敢多去叨扰。

他仅是代表刘禅慰问了一下,顺带打听了一些国家方面的要事,随后便离开了。

李福没在军队里久待,他探望过诸葛亮后,次日就走了。

然而没几日他竟又回来了,大伙看见他都挺吃惊的,毕竟大家都觉得他这时候应该已经回成都了。李福呢,也没多讲啥,就表示还有事得问问丞相。

当他又一次进入诸葛亮的营帐,诸葛亮丝毫不觉惊讶,仿佛早就料到他会来,就连李福要问啥,诸葛亮都心中有数。

李福刚在床前一坐,诸葛亮就说话了,他认为李福这几日虽说问了好多事,可还有一件最为要紧的事没问呢,所以他断定李福会再次回来。

诸葛亮没啥特别的感觉,可李福却显得有些不自在了,实际上他心里始终有个问题,只是不敢往外讲。

诸葛亮瞧着他那模样,心里就明白了咋回事,然后直接跟李福讲:“你想问的那件事,让公琰来办挺合适。”这里说的公琰,指的就是蒋琬。

李福瞧着诸葛亮如此爽利,心里不禁越发钦佩,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

李福承认自己有失误,他本是想询问诸葛亮百年之后由谁继任,可又觉着问这问题不太妥当,所以就一直没问。

不过这事儿相当重要,不得不问,所以他又转身回来了。

接着李福又询问诸葛亮,要是蒋琬能够接替他,那么谁又可以接替蒋琬呢?诸葛亮回答是费祎。

李福又追问了一句:“那再然后呢?”诸葛亮却不再言语。能看到两个人已经算是可以的了,谁也没法真正做到提前知晓一切啊。

当年汉高祖刘邦身患重病时,吕雉也是这般询问他的。吕雉问完两代人的事之后还想接着问,可刘邦并未直接回应她,毕竟那时谁能担任,已经不是他所能知晓的了。

诸葛亮把所有事情都给李福讲清楚后,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些信息原原本本告知皇帝,李福当即发誓保证会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接着,李福坐车回到成都,把这些事儿都跟刘禅说了。刘禅赶忙把蒋琬找来,让他留在自己身旁。

【安民为本,社稷之器】

诸葛亮特别信任的蒋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跟始终伴随在诸葛亮左右的姜维相比,蒋琬又有啥过人之处呢?

蒋琬是零陵郡的,在刘备尚未入蜀之时,蒋琬就跟着他了。另外,蒋琬有个表弟是刘氏宗亲,他们俩都挺有才能的。

起初,刘备并不认可蒋琬的才能,仅安排他做了个县令。

刘备与诸葛亮外出时,恰好经过蒋琬所在的县,打算瞧瞧蒋琬平日的工作状况。谁知他们刚一进去,就发现蒋琬醉得不成样子,本县的政务都被搁置一旁,压根没去处理。

刘备大发雷霆,即刻命人将蒋琬拖出去斩首,然而诸葛亮却替他向刘备求情,这才使得蒋琬得以保命。诸葛亮与蒋琬是初次相见,那他为何要为蒋琬求情呢?

这个缘由能从诸葛亮替他求情所说的话里知晓。那时刘备大发雷霆,诸葛亮只得在众人面前给蒋琬求请。

诸葛亮跟刘备讲:“这人是个能人,可不是那种普通的人才,地方官关键得让百姓安定,不能光做表面功夫,主公您可以饶他一回。”

刘备纵然气恼,可诸葛亮的劝说他还是得听。当下诸葛亮又当着大伙的面给他铺了个台阶,他便就着这个台阶饶过了蒋琬。

诸葛亮讲过“为政要把让百姓安定作为根本,而不是把表面修饰放在首位”,蒋琬不注重表面修饰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想必他让百姓安定的办法大家也都见识过了,要不然诸葛亮咋能这么说呢?

所以,打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就看出蒋琬具备“安抚民众的才能”,正因如此,诸葛亮才对他予以重用。

【安民与安国】

蒋琬与姜维的差异,实则体现了蜀汉的两个不同时期。当诸葛亮在世时,他能够确保蜀国的正常运转,也能够保障北伐的顺遂进行。

在他的引领下,起码能确保蜀汉不会因北伐而陷入危难之境,并且诸葛亮的北伐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北伐,实则是在为蜀汉的将来筹谋。

那蜀汉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按照诸葛亮的想法,蜀汉没法一下子就变得强大起来。

凭蜀汉那仅有的益州,想去打败占据北方大片地域的曹魏,那是没啥可能的,所以诸葛亮得通过北伐来拓展自己的地盘,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就是陇右。

然而,北伐的大业未能达成目标,且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没了顶梁柱,无法再继续北伐,蜀军也没了再次作战的本钱。

所以诸葛亮觉得,他离世后,蜀汉要由进攻的态势变为防守的态势,尽可能减少战争,把安定民众、养育民众当作主要任务,持续积累力量,能守住蜀汉就算成功了。

所以接下来领导蜀汉的人,得是个善于安抚民众的人。姜维老是跟着诸葛亮去打仗,要是说起兵法,蒋琬或许比不上他,可要是论及治理国家、安抚百姓,那肯定是蒋琬更擅长。

蒋琬或许在这方面比诸葛亮更在行。

当蒋琬成为诸葛亮丞相的帮手时,诸葛亮便察觉到了他的才干。

诸葛亮屡次劝蒋琬留在蜀国,就担心这么个能人走了。

实际上,诸葛亮在身体还康健之时,曾给刘禅呈上过一封密信,信里跟刘禅讲:要是我在外征战时发生啥意外情况,蒋琬能够承担重任,遇到危急时刻找他便可。

诸葛亮对蒋琬是极为信任的。

在蒋琬的管理之下,蜀国的政事顺畅,百姓和睦,钱财愈发充裕,粮食也愈加丰富。

蒋琬着实没辜负诸葛亮的期望,终止了蜀汉连年打仗的政策,转而注重养育民众、安定民心。并且,他把“将安定民众作为根本”的这一理念明确提出,对后来的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这回算是选对人了。

遗憾的是,他比诸葛亮仅仅多存活了十二年,紧接着就因病去世了。

0 阅读:10
晓彬读历史

晓彬读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