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暑逢丁丑,交在中伏前”,今年要热到几时?大暑有预兆

青丝评文化 2023-02-22 18:18:08

民间俗谚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反应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谚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其中不乏哲理和人生道理;但同时又存在着一些与当下观念相背离甚至违背的地方,如缺乏科学精神,过于玄幻等。不过,许多农谚却是古代百姓长期观测自然现象后总结的经验,时至今日依旧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农谚中又以节气俗语最为普遍,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俗语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准确反应了当时的气候环境,为百姓耕种提供了较为及时的气候预测,极大地降低了天气无常带来的损失,而大暑节气也不例外,俗语“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等等便是最为生动的例子。题中俗语则是通过大暑出现的日期来断言夏季炎热的持续时长,在古代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丁丑是干支历中的说法,今年大暑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在干支历中是丁丑日。在阴阳五行中,丁属天干乃阴之火,丑属地支乃阴之土,二者结合便是火生土的相生关系。因为四季缺一无法与五行形成完整的相生关系,如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从秋到夏都是正常的相生关系,而夏季到秋季就成了火克金,这违背了自然规律,古人便以农历六月为长夏来弥补,长夏属土,如此一来便是火生土,土生金的一套完整的相生体系。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大暑则是夏季中最热的一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候,自古就被视为“湿热交蒸”的顶点。而丁丑日象征火生土,从这一天开始后面的气温相对降低,但依旧维持着三伏的态势。

所谓“交在中伏前”顾名思义是说大暑出现在中伏之前,今年中伏从六月二十八,意味着今年的三伏与往常一样长达40天,出伏的时间要到8月25日,已经过了立秋来到了处暑,三伏本身的酷热加上9月前后的秋老虎,今年的高温天气无疑是最难熬的一年。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全球气温再度升高,国内气温普遍高达40度,还因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射病现象,以往非洲热死人的情形在全球逐渐普遍,给室外的劳作的人们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俗语中的经验之谈往往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尤其在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天文气象的观察最为敏锐,也更容易理解这些规律。诸如顾炎武所说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便生动地再现了古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0 阅读:8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