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萌。 (农健 / 图)
全文共201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争取生育津贴之前,我相信政策总归是在不停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算我不做什么,社会都会更加支持保护女性权益,未婚女性的处境会逐渐改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责任编辑|曹海东尽管使用了化名,但在“国内未婚生育申领生育保险金第一案”当事人这个特殊身份上,张萌展现了最本真的乐观、平和、包容。
2022年8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称,关于领取生育津贴的门槛,可能一些地方有提供生育服务相关材料的要求,但社会保险法遵循权利和义务对等,“只要履行了生育保险的缴费责任,国家层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是没有门槛的”。
备受关注的单身生育群体申领生育津贴问题官宣“松绑”,这对历时4年不断争取生育津贴的张萌而言,是个意外之喜。2021年,中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2.4亿人,但是生育保险对应的生育津贴申领需要种种证明材料,一直困扰着单身生育群体。
据张萌了解,国内城市中,上海和广深等大城市落地执行得更快,中小城市的基层社保部门则需要更长时间转变。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上海是个难得的晴天,张萌正陪着父母晒太阳。“争取生育津贴之前,我相信政策总归是在不停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算我不做什么,社会都会更加支持保护女性权益,未婚女性的处境会逐渐改善。”
1生育津贴的问题就像个毛线团一样2017年,41岁的张萌成为了一个未婚妈妈,建档分娩、生育登记、为孩子落户、给自己争取生育津贴、一边工作一边打官司的酸甜苦辣,张萌选择一个人吞下。
其间,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律师为张萌出谋划策,也有一些和张萌经历类似的单身生育女性向张萌求助,张萌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建议和安慰。
四年后的2021年3月,来自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生育金终于到账。两个月后,也就是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正式实施。宏观的生育政策逐步宽松,生育养育配套措施和保障更受重视。
“一开始我有很多不理解,我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和思考,哪怕失败,我也能得到一些答案,后面如果有人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的经历也能供其参考。”随着深入了解,张萌发现,生育津贴的问题就像个毛线团一样,不单单是社会保险法一部法律的条文辨析,更多是和生育的大政方针以及各地计生规章细则交织在一起,涉及的层级机构也很庞杂。
张萌也曾致信国家医保局,建议厘清单身生育群体的生育保险待遇问题。“书面文件下达之前,刘娟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先口头明确,我觉得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身边关注这个事的朋友也很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新闻发布会的背景是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由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政策,刘娟指出“既要兼顾基金的支撑能力,但同时要体现积极支持生育的方向”。
张萌认识不少和她一样单身生育的女性,对有些人来说这笔生育津贴可解燃眉之急,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种珍贵的身份认同。张萌始终坚定认为,所有的母亲都应受到应有的、平等的、足够的保障。
2“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带孩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几年来带孩子的主力一直是张萌的父母,疫情期间张萌失业了,但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三年来,疫情改变了生活很多轨迹,张萌对家庭和亲情的领悟更深了一层。
张萌看到一些单身妈妈抱着开放的心态找寻合适的伴侣,个别人成功组建了家庭。张萌坦言,组建家庭对她来讲不太现实。“我比较独立,也不太依赖他人,浮于表面的感情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比较深入的感情需要运气遇见,还要花时间相处,但我已经把重心放在孩子和父母身上了。”
继大龄未婚、中年生育、失业之后,张萌比任何人都知道,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陪孩子成长、陪父母变老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有可能的话,大家都可以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家庭和婚姻都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要幸福。”张萌说,看着父母健在、孩子一天天长大,她就很满足了。
据张萌介绍,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孩子上幼儿园还是升小学,上海的学校都没有为单身母亲设置障碍,填写资料时仅需在“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处填写姓名和联系方式即可。
接受采访前一天,张萌看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交谈,孩子们自然而然接受“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这个小朋友家里有哥哥姐姐,那个小朋友家里有爷爷奶奶,有的是爸爸陪伴得多,有的是妈妈陪伴得多,“小孩子是很开放的”。
健言往期精选链接
罕见病组织负责人邢焕萍:我相信患者“每年都有新年礼物”“预制菜大王”王栏树:我相信预制菜前景广阔
养老院与疫情赛跑:“我们希望不要在第一波就倒下”新冠重症救治如何破局 | 封面人物新冠冲击下的产科:“病毒不会管产妇和医生有没有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