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书法家赵模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赵模书法作品。
赵模(627年—649年),史阙其传,唐代翰林。唐太宗(六二七至六四九)时翰林供奉拓书人,太子右监门府铠曹参军。正书字画甚工。尤工临仿,始习羲、献学集成千文,其合处不减怀仁。又许敬宗所撰唐高士廉茔兆记,为其所书。《金石录、宣和书谱》
模喜书,工临仿。始习羲献,学集成《千文》,其合处不减怀仁,然古劲则不迨。盖翰墨之祖,必语羲献,而师之者,世难其人。如晚生辈,以家学相承为一律,非不以王氏为宗,然其泥于形似。而俗恶凡下者,病在索马于唐肆。浮屠氏怀仁,乃能稍得。故步固不易得,然至于奔逸绝尘处,则又不可以同日而语。若模之书复出怀仁下,则所谓思其上者不可得,又思其次也。噫,古人真难到耶!观《模集书》一帖,颇工楷法,信前人之论为不谬。今御府所藏正书一模集千字文。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赵模《高士廉茔兆记》赏析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 655年。许敬宗撰,赵模楷书,永徽六年(655年)立石。其书方整秀逸,明代学者赵崡《石墨镌华》有“大类欧、虞”之评,至刘熙载《艺概》则谓其精熟遒逸,比肩王知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对赵模亦有较高评价:“赵模之《兰陵公主碑》、《高士廉茔兆记》、《崔敦礼碑》体皆相近,皆清朗爽劲,与欧虞近者也。”,康氏谓《兰陵公主碑》、《崔敦礼碑》出自赵模手笔,虽为有显误,然亦可见其对赵模之推重。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赵模《千字文》赏析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水墨纸本,手卷,书法25.5×170cm;跋1、25.5×139.5cm;2、25.5×89cm; 3、25.5×214cm鉴藏印 备卿鉴赏、定圃珍藏、何·荦(二次)、张贤、卬卬轩、张氏、嘉乐宝藏、鱼饮梅竹之斋(二次)
《(传)唐赵模集王羲之千字文卷》(双钩廓填本)传为唐代弘文馆拓书名手赵模,以王羲之字迹集成千字文。本卷曾经火焚,上半部多烧缺,现存五十九行,五百九十字。
卷后有元人滕宾,元末明初夏克复,明代吴宽、徐寓、范允临、徐枋,以及近代罗恽、罗振玉、梁启超、庄蕴宽、王国维、汪大燮、于右任题跋。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一
赵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自宋元以来记载不绝,经整理主要有两个藏本:郭天锡本和史鉴本。郭天锡藏本清初昙花一现,销声匿迹。而此幅因卷后有吴宽为史鉴题跋,通常被认为正是史鉴藏本,经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汪砢玉《珊瑚网》、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等重要书画文献著录,并极有可能正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本。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二
徐邦达曾撰文指出:本卷后曾有元代钱佑、伯颜、班惟志、仲亨、子正、敬思、汪鹏升、薛汉与吾丘衍题跋观款一纸,被人拆下移配至唐代杜牧书《张好好诗》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三
本卷明代曾经刻帖,原帖虽已不存,但现今访得日本苏峰德富(1863-1957)所藏翻刻拓本,可帮助我们还原此卷遭遇火焚之前,以及卷后题跋尚未拆配时的完整样貌。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四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五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六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七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八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九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十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十一
唐著名书法家赵模集王《千字文》之十二
本篇以残卷上的印章“备卿鉴赏”、“定甫珍藏”,推定其为《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原件;通过与刻本(吴邦桢刻帖之翻刻本)比对,确认其为明代刻帖所据之底本;再由本幅上“匡”字刮削,“桓”等字朱圈,及刻本“殷”等字缺笔,判断这些宋代讳字是宋代人所为;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御书院书千字文这一赵模千字文的临本,解释这样处理讳字的原因。综上信息得出结论:本件“赵模千字文残卷”的年代,应该在北宋以前,确为唐代摹本。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是独具一格,非其他书法所能及。所谓艺术无国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多种方式深入到世人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带给人的慰藉已远超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