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在全国范围内呈现高发态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2周)》数据显示,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流行株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
其中,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无论是门急诊病例还是住院严重病例中,流感都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
甲流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且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多地疾控紧急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一、易感人群需警惕
五类高危人群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包括: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疾病或状况者;
孕妇及围产期妇女;
婴幼儿及儿童;
肥胖人群。
这些人群尤其需要高度警惕,需尽早进行检测和治疗。
二、甲流有哪些症状?
甲流的症状通常与普通流感相似,但也有一些特殊表现。以下是甲流的主要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8摄氏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热。
咳嗽:干咳或有痰,咳嗽频繁,可能伴有咽痒。
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鼻子可能感觉堵塞,并伴随打喷嚏、流鼻涕的现象。
喉咙痛:喉咙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吞咽时疼痛加剧。
身体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可能会感到乏力和身体不适。
头痛:头痛较为常见,可能伴有眼眶痛。
寒战:体寒或发冷的感觉,尤其在发热前明显。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必定出现,而且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中医病机分析及防护建议
01
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甲流属于“时行感冒”或“瘟疫”范畴,甲流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外感风寒、疫毒侵袭、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外感风寒:是甲流发病的重要外因。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
北方地区:今年风寒为主,夹燥,发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酸痛、口干咽干、喉咙干的症状相对较重。
南方地区:在风寒基础上,化热、夹热、夹湿的症状较多,所以发热、喉咙痛、全身困倦、口干口苦,部分伴有胃肠道的症状。
疫毒侵袭:是甲流流行的关键因素。甲型流感病毒作为一种疫毒之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能够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导致人群普遍易感。
正气不足:是甲流发病的内因。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对外邪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正气不足可能与营养不良、缺乏锻炼、长期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02
症状解析及中成药推荐
根据甲流的症状表现,可以采取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及对应的中成药推荐: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疫毒,邪正交争于表,导致发热恶寒;风热之邪侵袭经络,导致头痛身痛。
中成药推荐:银翘解毒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
咳嗽、咳痰:
病因病机:风热疫毒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咳痰。
中成药推荐: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这些药物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咳嗽、咳痰等症状。
喉咙痛、咽干:
病因病机:风热疫毒侵袭咽喉,导致咽喉红肿疼痛,咽干不适。
中成药推荐:板蓝根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喉咙痛、咽干等症状。
胃肠道症状:
病因病机:风热疫毒内蕴肠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中成药推荐:藿香正气水、保和丸。这些药物具有解表化湿、和胃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胃肠道症状。
03
中医防护建议
中医在预防甲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分享一些中医防护建议,帮助大家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在提升人体的抵抗力、正气方面,中医也有很多办法。我们中医药说“一针二药三外治”,有很多用来增强体质、祛除外邪的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针灸、艾灸、药膳、沐足、按摩等。中医功法:在提升人体的抵抗力、正气方面,中医也有很多用来增强体质、祛除外邪的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茶饮:
如果平时容易出汗、感冒,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来煲水喝,疏风补气。
如果平时容易疲倦乏力、胃口不好,又容易咳嗽、打喷嚏,可以用党参、黄芪、陈皮来煮水或煲汤喝,健脾补气、固表。
平时容易口干咽燥,又很容易疲劳,用西洋参、玉竹、陈皮煮水喝,既能滋阴,又可以补肺健脾,增强抵抗力。
中医外治法:
泡脚:用艾叶、紫苏叶、生姜水来泡脚,40摄氏度左右泡15~20分钟,也可以增强体质。
按摩:经常按摩迎香穴、风池穴等穴位,也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每天按摩数次,每次按摩几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小妙招:如果以上条件都无法达到,可以用风筒吹后颈部,风从头来,也可以提升抵抗力。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
戴口罩,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和流感高发季节,要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等。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交流,相关方药不作为临床用药指导。因各人体质不同,还需进一步具体辨证。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