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波动对房企影响巨大

明说这地产 2024-02-20 07:46:57

2024年伊始,统计局70城市的新房价格,从2022年4月开始,已经出现超过20个月的下跌。2023年全年,70大中城市中,仅有18城的新房价格没有出现下跌。而二手房价格方面,70大中城市中仅有北京、长沙、成都、南充在2023年没有下跌。

与房价下跌趋势相同步,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许多发债主体出现新的信用风险,而A股主要地产开发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超过100%,上市公司也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投资者们也对未来的市场行情表示担忧——如果房价下跌的趋势没有得到企稳,房企的财务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房价波动向房企财务表现影响的传导机理是怎样的?

问答实录

①丨存货跌价准备后的秘密:趋势、结构、房企案例

- 房价下跌最直观的影响在于存货跌价准备

主持人:

说起房价下跌对房企财务的影响机理,我脑中第一反应就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毕竟住宅开发类企业的核心资产就在存货科目,如果房价下跌,已经完工和尚未完工的存货,按照审慎性原则都需要计提跌价准备,从而形成跌价损失。那么近两年房价整体下跌的趋势,如何反映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上?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变化,是否也预示出行业的变化趋势呢?

整体上看,房价对房企财务的影响机制有三个:存货跌价准备/损失、结转收入和毛利,以及综合影响三大现金流。我们首先来讲存货跌价准备。

1丨存货跌价损失的趋势变化

近年来,房企因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最终无法转回,造成存货跌价损失 的情况愈发严重,在2011年A股上市住宅开发企业的存货跌价损失仅为6.75亿元,到了2022年,就已经达到784.09亿元。而存货跌价损失的变化周期,与房价的变化关联很大。具体详见下图。

图:房价、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存货跌价损失变化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我们发现,2014年和2015年,是上一个周期房价出现下跌趋势的时间段,而这个时间段里,房企的存货跌价损失也出现明显增长。2014年报住宅开发企业存货跌价损失为83.75亿元,而2015年报为112.93亿元。

但是随着2016年开始房价趋势好转,存货跌价损失的数据也出现好转,2016年报恢复到34.10亿元。

当然,从2018年开始,本轮房价的增速开始下降,也导致了住宅开发板块上市公司的存货跌价损失上升,直到2022年报,板块的存货跌价损失已经高达784.09亿元。

2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景:阳光城案例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讲一下房价下跌情景下,房企为什么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我们使用阳光城2022年2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的案例。具体详见下表。

表:阳光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案例

数据来源:公示公告,嵩山论市

① 房价发生明显下滑

我们可以看到,阳光城在问询函回复中,提到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典型项目,都发生了较大的房价下跌。而根据会计准则,未来售价无法覆盖存货的成本,就需要根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差额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 销售进度出现问题

很多时候,房价下跌只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开端,而在房价下跌背景下,项目去化依旧困难,就导致项目可变现净值估计更低,这对于房企分期开发、销售的大盘项目更是如此。

③ 降价加速出清,主动计提跌价损失

在这个时候,项目周边竞品开始降价,本项目不得已也要开始降价加速出清,所以推动加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 业态配比出现问题,去化压力更大

我们可以看到阳光城案例中的项目F,属于综合业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为住宅的售价出现明显下降。而非住宅部分的商业、办公、公寓、车位等业态的配比如果更高,会加大项目本身的去化压力,从而形成拖累,加大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我们也可以发现,项目F的房价下跌比例,也是所有项目中排第二的。

3丨从会计科目看存货跌价准备的趋势

表:地产公司存货科目简要

数据来源:会计准则,嵩山论市

其实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核心存货就是上表所示的三类: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和拟开发产品。那我们是否可以从存货科目的三分类中,找到跌价准备的分布呢?

根据克而瑞研究,当前重点22家样本上市房企,在建项目的存货跌价准备最高,已完工的项目跌价准备次之,完全未开发的的跌价准备最少。2022年的分项中,在建开发成本为645亿元,开发产品为440.3亿元,拟开发成本为9亿元,其他类别的是11.1亿元。整体来看,在建开发产品的跌价准备占比最高,达到58.3%,开发产品次之,为39.8%,这两项占比达到98%,存货跌价准备主要集中于在建项目以及已完工项目,未开发土地的跌价占比不到1%。具体详见下图。

图:存货跌价准备的科目分布

数据来源:克而瑞,嵩山论市

也就是说,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在建和完工产品的计提比例在3:2左右。

4丨区域、层级城市房价变化对不同房企的影响差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房价下跌的背景下,房企是有动机主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而且存货跌价准备是可以转回的,所以在常规时期这个科目可以起到利润调节作用。但是2018年之后,房价增速下降,直至2022年4月开始房价持续下跌,大量房企的存货跌价准备也无法转回,最终形成利润表中的“存货跌价损失”,影响房企利润。

其实,中国的房价变化是不均衡的,尽管整体上房价开启下跌趋势,但是很多地区,比如环京、东北,很早就开启了房价下跌。相比于2017年高点,怀来、涿州、涞水等地二手房价格甚至出现50-70%的下跌。

我们通过微软的三维地图功能,直观呈现出近三年70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红色气泡基底、正向柱形图的城市代表房价上涨,柱子高度和基底面积代表涨幅。白色气泡基底、负向柱形图代表该城市房价下跌,柱子负向高度和基底面积代表跌幅。具体详见下图。

图:70大中城市2021年至今房价变化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如图我们发现,长三角的整体房价表现较好,而房价普遍下跌的环京区域围绕房价增长的北京。

我们看70大中城市近三年的涨幅分化,最低的北海是下跌16.81%,最高的成都上涨21.87%。这是统计局房价的变化,波动性远小于实际二手房交易价格,但是城市间的分化依旧明显。

图:近三年房价增速前、后五名(70大中城市)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中国的城市发展特征,除了按照区域集聚之外,城市能级也有较大影响。而从目前来看,三四线房价的下跌趋势更加严重。特别是2018年棚改货币化退潮,三四线房价增速从同比10%下降到负值,变化最大。具体详见下图。

图:中国不同城市能级房价变化(统计局口径,%)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顺着不同区域、能级城市房价变化的规律,我们从发债房企中找到样本,找到了销售前50名中的环京民企、长三角民企、西南民企、全国三四线民企、长三角三四线民企,观察这5家房企的存货跌价准备变化。具体详见下图。

图:5家样本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亿元)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我们发现,长三角民企的表现最好,在2022年之前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实际上,这家民企也是当前所有地产民企中融资表现最好的之一。其公司土地储备60%位于杭州,82%位于浙江省,而且项目基本上都位于一二线城市。

而环京民企和西南民企,在2021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明显增加,在2022年进一步大增,并均于2022年触发债券展期。如此来看,区域房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了房企在该地区的存货价值上。

而我们把视角转向城市能级。全国三四线房企和长三角三四线房企,均是从2020年开始有明显的存货跌价准备,也体现了棚改货币化安置退潮后的负面影响。但是长三角三四线样本房企,至今仍然没有触发债券展期、违约,而全国三四线房企,2022年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3年也最终触发债券展期。

5丨非理性拿地带来的存货跌价准备

我们刚才讨论的房价下跌,引起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整体上都属于大环境影响。但是很多房企在大环境尚好的情况下,高估未来售价和去化进展,通过高溢价率拿地,最终面对地产景气下降,不得不为自己的非理性拿地行为买单,计提高额的存货跌价准备。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民企身上,甚至部分央企也有类似案例。具体情况我们做了相应整理。在这里暂时隐去具体企业和项目名称。详见下表。

表:非理性(高溢价率)拿地带来的存货跌价准备

数据来源:克而瑞,公示公告,嵩山论市

②丨结转营收与毛利:利润表与房价时间差、央国企的韧性

- 房价下跌传导到结转利润受损有2年时滞

主持人:

我们对房企的利润表也很感兴趣。房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是体现竣工交付后的结转情况。那么房价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结转营收和毛利的?房价的波动到利润表的波动,是否也存在着时间差呢?

刚才讨论完存货跌价准备后,我们开始对利润表进行分析。

既然房企的利润表体现的结转水平,滞后于直接销售,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房价变化对房企结转收入、利润的影响是否有滞后期;第二,不同类型的房企,面对房价下跌,在结转上韧性是否不同。

1丨房价下跌传导到结转毛利的时滞

当房价下跌时,房企的刚性支出,原本的拿地成本、开工成本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房价的下跌会直接压缩房企的毛利率。如果房企的销售均价在1万元/平方米,原本毛利率为20%,那么当房价下跌10%之后,房企的毛利率直接腰斩,变为10%。

而在毛利率下降之后,如果不能实现市场的“以价换量”,就会出现量价齐跌,房企减收减利。

图:2022年报主要房企营收(横轴)、毛利(纵轴)增速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从2022年报来看,主流房企都已经进入减收、减利的阶段,而仍然能保持营收和毛利持续增长的公司,也基本上是国企央企,或者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企业。

而房价的下跌,自然是结转收入、利润下降的开始。尤其是房企预售项目时,直接面临房价下跌的冲击,而从预售到结转项目,往往有2年左右的时间差,所以房价的波动趋势,和整体上市住宅开发企业板块的营收、营业利润趋势,也有2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数据上得到验证,详见下图。

图:房价的峰值到上市房企营收、营业利润峰值(间隔2年)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2022年至今,已经出现了连续20个月房价下跌,按照房价传导至毛利的2年时滞,我们可以判断,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未来至少两年,其结转营收和毛利依然会继续受到冲击,整个板块的盈利能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2丨不同类型房企在房价下跌时,收入和利润的韧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整个地产行业的营收、毛利受到房价下跌的持续影响,甚至按照过往的房价→财务的传导时滞,起码2025年房企的利润表仍然大概率不乐观。但是在这种趋势之下,不同类型的企业,是否表现不同,地方国企、央企开发商,是否比民企更有优势?

首先是结转的营业收入规模。在房价下跌背景下,民企开发商的负面问题还有信用风险和潜在交付压力,所以这个时候国资房企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而地方国资房企,特别是专注当地市场深度发掘的国资开发商,结转营收仍然有优势。具体详见下图。

图:不同类型房企结转营业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使用2022年报的数据,地方国企开发商的营收同比仍然有9%的增长,而央企则维持了2%的小幅营收增长,民企开发商营收已经下降12%。预计今年4月,2023年报表披露季,这个趋势会得到延续。上图的趋势,与我们之前那幅散点图一致。

从房企的毛利率上,就更能看到国企和民企开发商面对房价下跌时的韧性。我们来看下不同类型房企的毛利率变化,详见下图。

图:不同类型房企毛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2018年的时候,民企上市开发商,和央国企开发商的毛利率没有本质区别,而随着后续房价增速下降,乃至于房价下跌,到了2020年报,央国企毛利率仍然维持在20%,但是民企开发商的毛利率仅有14.70%,相差接近6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央国企开发商,即使面临房价下跌,其项目资源仍然较好。而央国企开发商也不存在民企的信用风险和交付风险,所以即使房价下跌,央国企的项目定价和去化上仍然有明显优势。

③丨三大现金流:房价的综合影响与周期划分

- 房价下跌对筹资性现金流的影响最深远

主持人:

所有房企财务的问题,最终都会落实到三大现金流上。当房价下跌,第一时间会影响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但是价的下跌是否会实现“以价换量”?另外,房价下跌如何影响投资性和筹资性现金流?

1丨经营性现金流讨论:新房端是否存在“以价换量”

和利润表结转不同,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直接体现房价下跌。但是房价的下跌是否一定引起房企经营性现金流的收缩?毕竟如果房价下跌后,房企能够实现“以价换量”,就可以增厚经营性现金流入。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查看过往几年的统计局销售金额与面积数据。特别是2021-2022年,出现房价峰值开始下跌时,整个中国地产新房销售,没有出现以价换量,反而伴随着房价下跌,销售面积也开始同比下降。具体详见下图。

图:中国新房不存在“以价换量”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在房价之外,居民购房意愿受很多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未来的房价增长预期和未来收入预期。

房价的下跌,如果形成趋势,让居民觉得后续房价不会上涨,那么投机性买房行为会得到抑制,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会推后。

而收入预期更是决定了居民后续的买房能力,疫情至今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趋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很难在新房端看到“以价换量”的成功表现。

图:收入预期影响买房意愿和能力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图:居民加杠杆买房趋势与房价趋势一致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2丨投资性现金流:合作开发和卖资产

其实房地产公司在住宅开发领域的投资行为,主要体现在存货的变化,体现在经营性现金流。而投资性现金流的变化,核心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处置自持物业、固定资产,第二是合作开发的投资收益。

由于房价的下跌,整体上自持物业的估值也受到影响,而且大部分出现信用风险的房企,也没有进入大规模处置物业的阶段,大部分房企卖资产的行为都比较“一次性“。所以,在房价下跌时,投资性现金流的流入并没有得到改善。

而说到合作开发的投资收益,之前有大量房企,或出于隐藏表内负债、优化报表,或者出于共同承担风险拿地,进行了大量的合作开发,很多房企的销售权益比例不到50%。

但是由于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房价下跌也明显影响了房企的合作开发意愿。很多合作企业违约拖累项目信用、去化的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我们通过中指研究院2023年和2022年房企全口径销售和权益口径销售金额的对比,计算出重点房企权益比例的变化。详见下表。

表:重点房企2023年销售权益比例和2022年对比”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我们可以发现,重点房企在2023年,基本上都开始收缩合作开发,提升权益比例。合作开发意愿的下降,房企通过“投资收益“科目回收现金变少,相应地投资性现金流流入也减少。

3丨筹资性现金流:融资额度和放款意愿

当房价开始下行,直接影响房企用于融资的主要抵押物——土地、在建工程、持有型物业的评估价值。前两项我们在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讨论中已经有详细论述,而持有型物业的估值,虽然与住宅价格的趋势不同步,但是当住宅价格出现当前连续20个月的持续下跌,持有型物业的租金和估值都会受到影响。

从而,房企融资的抵押物估值出现下降,而大部分银行能接受的抵押率也出现明显下降。过往周期银行可以出于对房企资质或者后续销售的乐观判断,在高抵押率甚至100%抵押率情况下,给房企放款。甚至对于部分房企,银行愿意与其签订总对总的开发贷合作协议,甚至不需要抵押物就进行放款。

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房价下跌不仅仅影响了抵押物估值,还让金融机构对项目未来销售去化的态度更加悲观,不仅仅放款的额度受限,连放款意愿也会打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三支箭、16条以来,地产开发贷投放始终困难的原因。

也有部分银行从业的朋友,认为房企融资额度是看项目货值、项目总投资成本缺口来计算。

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常规的,但是忽视了一个问题,项目货值是基于对未来销售的预测,而总投资成本也是预测的,为了扩大融资额度,我们可以做大总投资缺口,调高对项目销售的预期。

但是在房价下跌的背景下,如此操作风险含量太高。而抵押物价值本身才是决定放款额度的最关键因素。额度受限,叠加房价趋势让银行对未来销售和还款来源不乐观,也综合导致了银行的放款意愿不强,最终损害房企的筹资性现金流。

4丨综合:三大现金流的综合表现→房价周期最终形成现金流周期

图:上市房企三大现金流(与当期营收比例)和房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这张图就很重要,综合了房价对三大现金流的影响。我使用三大现金流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累积柱状图的数据,右轴则体现统计局70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增速。

①我们先看第一个黄色区间,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一季度,前一轮调控收紧,导致房价持续下跌,而2014年930对房价的提振,要滞后半年。在第一个黄色区间,房价下跌,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较多。不过这一阶段非标融资旺盛,也开启了房企的公司债发行,所以筹资性现金流仍然支撑行业。

②第二个灰色区间,2015年二季度到2016年全年,整体上房价持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始终处于红利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阶段三四线由于棚改货币化安置,也带来了整个行业景气度的提升。2016年930的收紧,对房价的影响也有半年的滞后。

③第三个蓝色区间,2019年二季度,一直延续到2021年一季度,整个房价增速处于下行区间。这一阶段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受挫,而2019年开始金融去杠杆加剧,23号文也收紧了非标融资。但是后续疫情的出现,虽然拖累了经营性现金流,但是疫情期间杠杆率提升,也让房企融资经历了最后一个旺季。2020年下半年的“三道红线“和年底的”贷款集中度管理“,也主动推动行业释放风险。

④最后一个红色区间,2021年6月至今,行业出现全面下行,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不仅仅导致房企经营压力增大,也对不断出现的信用风险推波助澜,最终形成行业层面较大的风险。整个行业原本现金流的支撑——筹资性现金流,也出现负值,整个行业的现金流收缩。

到此,行业风险问题逐渐从流动性问题上升到“资产负债表收缩“。这也正好与我们前边讨论的”存货跌价准备“趋势相吻合。

④丨从市场到财务,从财务到宏观

- 房价下跌通过四个渠道影响宏观经济动能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专家您一直致力于打通地产与宏观固收研究。在您看来,房价到房企财务的传导,是否能向外扩展,最终影响到宏观经济?房价的波动是否会进一步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变化?

好的,我们刚才一直在聊房价下跌对房企财务的影响,而进一步扩展,房价下跌会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具体机制详见下图。

图:房价下降对宏观经济动能影响的机理

数据来源:嵩山论市整理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房价下跌引起居民房产缩水,推动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0 阅读:0

明说这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