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不让我们过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你们凭什么不让,凭什么抓我们!”
“不管你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个新年就是不许过了,谁敢反抗,就等着坐大牢挨枪子吧!”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两个新年,百姓们不仅不能辞旧迎新,就连最基本的道贺都不能,谁敢违抗立刻抓进大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就这样被废掉了?是谁如此强硬的要废掉传统习俗,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最终真的实现了吗?
特殊的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盼望的节日,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年终奖和年假,而是团圆,是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歇一歇,回到最温暖的港湾。
小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还能拿到压岁钱,甚至晚上睡觉之前,都会搂着新衣服一起睡觉,睁开眼第一句就是“过年好”,只要嘴够甜,压岁钱赚到手软,只可惜最后都被母亲“代为保管”。
而长大后,春节也就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候。每逢春运,火车站,高铁站,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连排好几个晚上的队,只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无论人潮如何拥挤不堪,都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而“春节”这个说法,其实真要追溯起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只占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晚清时期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那会不叫“春节”而是“元旦”,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年的名字一直在演变,最终才定下来叫“春节”。
然而这个延续在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几千年的节日,也曾经几次遭到过“排挤”,甚至下令不许再过春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废除新年对春节的第一次排挤出现在民国时期,那时候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叫做“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是当时的革命同志们编出来的顺口溜,其中的含义并不是说要搞分裂,而是在通过对联传播男女平等,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孙中山先生当时的主张也是一样,我们要摒弃一切旧社会的,封建的思想,从头开始,当时很多人都主张民国要发展,就要效仿西方的进步思想。
于是我们将一些能用的都拿来用,包括西方过的“阳历新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就任大总统的时候,向全国宣布了推广新历法,过新的“新年”的制度,将春节改为了元旦,但却遭到了百姓们的反对。
这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多少年的,如今大清朝亡了,老百姓们本想着痛痛快快的过个新年庆祝一下,怎么能说不过就不过了呢?
孙先生见百姓们都不太赞同这个制度,从老百姓角度考虑后,他决定将制度重新修改一下,愿意过年的可以继续过,支持“元旦”新年的自然更好,法令颁布以后,老百姓们既要遵守,又舍不得抛下传统习俗,于是就产生了两个“新年”,一个是农历春节,另一个则是阳历新年,即为元旦。
强行废除原本这个制度是既完成了摒弃封建的作用,又没让老百姓有意见,但没想到这个平衡很快就被一个人打破,那就是袁世凯。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不仅要当大总统,还想继续搞封建主义那一套,国内无人支持,他就想找国外的援助,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也为了向西方国家证明,自己甘愿做他们的狗腿子,事事向他们靠拢,于是向全国宣布废除春节制度。
光是废除新年还不够,原本是新年团聚的那一天,袁世凯下令所有的政府官员必须按时上班,所有商铺为了配合他,也要在大过年的开门做生意,这种为了讨好帝国主义,抱紧他们大腿,而不够老百姓想团聚和休息的心愿,强行改变过年制度。
除了不许休息以外,其他任何跟旧历新年有关的都不许出现,那一年家家户户都冷清的不像样。春联不许贴,红灯笼不让挂,就连孩子馋了想吃个饺子,被巡逻的官兵们发现了都要被抓走。
袁世凯这种专政,强硬的态度,很快就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和抗议,一些胆子大的,甚至跑到总统府门口去闹,官兵们见人多势众,也不敢轻易驱赶,只能请示袁世凯,此时的袁大总统心里也很郁闷,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孙大总统颁发这套制度的时候,没多少人反对呢?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废除制度虽然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但孙先生是平和心态,支持阳历新年的可以,不想过的也可以依照旧例,轮到袁世凯却变成了强制性,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老袁的最终下场也说明了一切。
建国后的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迎来了真正的改天换地。
在全国第一届政协大会上,经过一众中央领导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表决同意之下,“过年”第一次出现在法律法规上,规定旧历年初一为“春节”,给予它法定的意义,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偷偷过年,也不用担心被抓进大牢。
新年当天,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有了更多的新花样。八十年代开始,外出务工的人们开始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每年春节前后,他们都会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去和一家人团圆,这也就是“春运”的由来。
春运出现以后,紧接着就是春晚。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台播出,没有节目单,没有主持人,更没有提前排练。一切都由到场的演员和全国的观众做主。观众想听谁唱歌,看谁表演,就给电视台打去电话,接线人员现场写节目单,通知演员上台表演。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也是中华儿女对春节的到来,做出的最好迎接 全国人民欢聚一堂,围坐在电视机前,唠着家常看春晚,享受着温馨一刻。
再后来,春节档电影出现,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不再拘泥于电视机前,而是更广阔的大屏幕上。
总结时代在发展,人民庆祝的方式也在变化,然而无论怎么变,传统节日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和底蕴不会变,即使如今我们大部分人已经抛弃了春节的一些传统,但节日不能丢,礼节不能废,希望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每一年都能以更崭新,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年,庆祝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