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共阵亡54246人,其中战区外阵亡17627人。这一数据到今天,仍然存在巨大争议。美国号称“灯塔”向来擅长引导价值观,又宣称自己的数据客观、准确,因此即便是国内许多人也对其深信不疑。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美国著名军史作家阿普曼在他的《李奇微而朝鲜而战》一书中却披露了一个美军试图隐瞒士兵伤亡的事实。
1951年2月初,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很快就攻下了横城,并继续向原州和砥平里进攻。砥平里朝鲜半岛中部的一个交通要塞,美军将其视为北进的战略支点,尽管位置十分突出,易遭到志愿军的包围,美军仍未打算放弃。从横城撤退以后,为了保障砥平里和郦州的主要运输线安全,美军第2师第2装甲侦查连及第9团3营L连部署在砥平里东南一个叫注岩里的小村庄中。由3营副营长斯廷指挥。
2月13日,邓华决定攻打砥平里,其中39军116师的任务是穿插到砥平里东南,切断敌军退路,阻止其增援。13日夜,116师出发,计划以347团向注岩里进攻;346团插至砥平里以南的德山里、内龙里、石隅里地域断敌打援;348团作为预备队。14日凌晨,347团进至注岩里东南地区时,发现该地有美军,便立即抢占周边高地,对美军形成四面包围。
1营主力攻入村内,美军发现后展开了激烈还击,并试图抢占西、西北两处高地,但被志愿军击退。双方交战到清晨6时30分,美军副营长斯廷发现弹药不多,害怕被全歼,决定突围。美军以一辆坦克开道,8辆吉普车和2辆M-39装甲运兵车居中,其他坦克断后,朝郦州方向突围。347团发现情况后,趁美军队形混乱之际,组织数十个打坦克小组,以爆破筒、炸药包冲向美军坦克。
美军虽然依靠其机动能力,部分人员冲出347团防线,但346团早已经在注岩里以南的各处要点布防。美军一路狂奔一路挨打,直到前方志愿军战士将一座小桥炸毁,才将美军堵住,最终将其歼灭。116师的战报统计,此次战斗歼灭360余人(其中俘虏90人),击毁坦克10辆,缴获汽车80余辆,仅有2辆坦克和十余名搭载步兵向南逃去。
朝鲜战争中的英军旅
根据英国战史描述:14日白天,英军27旅也奉命沿着美军被歼灭的公路增援砥平里,但他们没走多远也遭到志愿军的阻击,当天他们寸步未进,只接到了10多名从注岩里逃出来的美军。英方描述的数据基本与志愿军的数据吻合。只要不是自己的战争,英国人向来出工不出力,对于形势危急的砥平里,英军并不上心。他们有英格兰,苏格兰营,澳大利亚,加拿大各1个营和1个新西兰炮团,但却被志愿军2两个团堵在路上。
直到17日,志愿军放弃攻打砥平里,退出现有阵地后,英27旅的澳大利亚营才得以进入该地区,还顺便接手了30名志愿军释放的俘虏,同时发现大量美军尸体。一名加拿大的战地记者目睹了这一切后,写了一份通讯刊登在报纸上。事情已经过好几天,正常情况逃回去的士兵应该向上级报告状况,但美2师并没有将该情况逐级上报,也没有记录到官方的情报信息中,以至于阿普曼在写书时仍然在官方记录中查询不到关于这次战斗的描述。
志愿军阻击点
对于在一次大的战斗中伤亡统计上只有数人伤亡的美军来说,一晚就损失了几百人,无疑是一次灾难性事件。而面对这类事件时,几乎所有领导者的本能反应就是先捂起来,再随机应变,因此当时美军高层也不知情。事实上,美军非常介意这个数字,因为每增加一个数字,则意味着他们在国内受到的阻力会增加一分。这份报道不论是对美军的士气,还是对美国国内的舆论都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许多天后,正在东京的办公室里喝咖啡的“联合和国”总司令麦克阿瑟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则信息,他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开口并不是了解该部伤亡人员情况,而是质问:“为什么这个故事会通过你的审查?”如果说麦克阿瑟职位太高,这种小事没有上报给他,也属情理之中的话。直接掌管第八集团军的李奇微在遭到麦克阿瑟责问时却也是一头雾水,他急忙要求监察部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李奇微
直到3月13日,调查报告出炉。美军在注岩里附近找到114具尸体,第二侦查连连长阵亡,第2师共损失212人。报告中说:他们睡觉时只有一个哨兵,大部分躺在睡袋里或者正试图从睡袋中出来,他们没有挖任何散兵坑或其他防御阵地。
然而这件事最终事情也大事化小,没有人遭到处理。如果没有加拿大记者那份报道,这个事件可能又要成为无头冤案。这些阵亡的美军士兵,作为一个数字,是会被列为被俘失踪人员,还是平摊到其它战斗中的伤亡中,或者干脆忽略不计呢?恐怕只有美军自己知道。类似的没有被曝光的事件有多少呢?恐怕也只有美军自己才知道。
最有意思的还是美军统计的伤亡总数。朝鲜战争后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是54246名军人丧生,战争刚刚结束,大家都在平复心情,也没人在意这个数据,因此当初并没有什么争议。诡异的是1973年7月12日夜,位于圣路易斯的美国人事档案中心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办公楼内的绝大部分东西烧为灰烬,这也包括当年朝鲜战争阵亡士兵完整名单。这场大火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没有明确的说法。美国吸取教训,后来将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名单录入数据库当中。
对于名单被烧毁一事,美国公众恐怕是不知情的。1995年美国民间人士自行筹资修建的“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竣工,上面刻的阵亡数字仍然是54246。(没错这个纪念碑直到战争结束45年后才修建,而且是自行筹资,难怪美国人将朝鲜战争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在美国准备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之际,已是信息化时代,于是各方再汇总了一次数据库,得到的数据是36909人,与最初的数据相差一万多人。
1999年前后,美国准备对民间开放这一数据库,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这个数据与之前统计的数据差别太大了,这不是打脸吗?于是聪明的美国人发明了一个“战区外阵亡”概念,并解释由于当年未加区分,统计的是美军在全球的阵亡数据,战区外阵亡的士兵与朝鲜战争不存在任何关联。虽然除了朝鲜战场以外,美军并没有其它战争,但是在3年间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竟然死亡了1.7万余士兵,将近战场上的一半。
后来有好事的美国民众,发现自己的亲属不在这个名单之内,于是抗议声越来越大。官方坦率地承认,由于当年的大火,完整名单已经被烧毁,虽然我们很努力地找到了许多数据,但仍然有个别信息不在其中。我们向社会征集这些信息,如果发现自己亲属不在名单上的,麻烦带上证明资料来华盛顿,我们会帮你补上。
档案中心的大火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阵亡士兵的亲属大多年事已高或者已经故去,而且已经领过抚恤金了,也没多少人去理会有没有这个名单。即便有,考虑一下要大老远跑一趟华盛顿还是算了吧。即便能去华盛顿的人,想想证明材料似乎也不好搞。所以,美国统计的阵亡数据最终也3.6万余人。
所以美国号称“客观、准备”的伤亡统计数据,实际上也存在漏报、瞒报、有意删改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有说服力。这并非什么阴谋论,而是美国当局一系列操作,给人留下太大的想象空间。
专注近代战争史,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