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天下传,至今仍觉很新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概全国一半人会背;腹有诗书气自华,则成为无数怀才不遇者的自我安慰。
今日读到一篇,当中一句,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写来与大家分享。
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
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
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
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
(AI画作)
颔联虽然看似很有哲理,但我更喜欢的是首联。
准确地说,是首联的第二句。
第一句的薄雷和轻雨,都落在第二句的春字上。
春雷悠远,不似夏雷那般晴天霹雳,震人心弦。
春雨如丝,不似夏雨那般奔腾而至,摧枯拉朽。
陌是田间小路。
裾则泛指衣服。
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自然是苏轼和他的小伙伴们了。
春雨过后,田中禾苗青绿如洗,羊肠小道杂草茂盛,时有不知名的小花,或黄或白,点缀其间,令人忍不住弯腰采撷,簪于冠上。
宋人有簪花习俗,与性别无涉,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水浒传》电视剧里,插着一朵花,跟潘金莲饮酒的西门庆了。
(剧照)
苏轼诗中言及簪花的不少: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虽称自己老了,簪着花儿别人不笑,花儿也会笑话,但写陌上春泥时,他却只三十出头,正是好玩的时候。
当然,诗句里最让人高兴的,还是春泥未沾裾。
既饱览了春天的美景,吹尽了不寒的杨柳风,而且衣服上,也没有沾上泥巴,轻松自如,何等惬意?
此情此景,不正是很多人的诗和远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