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小国——杨国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6-02 21:56:52

杨国,目前考古资料确证有二个,一个是姬姓杨国,一个是“姞”姓杨国,至于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全凭文献记载的至少有三个,而且来源不一,有些甚至自相矛盾,这些材料就没有采用。

姬姓杨国

2003年陕西眉县出土的卌二年逑鼎铭记载周宣王四十二年(前786年)册命逑辅助新封建的杨国反击猃狁入侵一事,其铭文翻译后如下;

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命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其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扑猃狁,出,捷于邢阿、于历豃。汝不畏戎,汝光长父以追博戎,汝即宕伐于弓谷。

这是周宣王分封长父于杨地,为杨国,侯爵,“侯”本义是在边地担任军事戍守、警戒之职官,为的就是抵抗猃狁入侵。

这其中,“长父”即“尚父”,“父”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没有父亲的意思。且“尚父”是周宣王儿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汝克奠于其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扑猃狁”,即要求逑勘定尚父封地边界与军队驻屯事宜,效法其先辈扑伐猃狁。尚父不负众望,大“捷于邢阿、于历豃。”

铭文中的“汝”是名“逑”的贵族,他被周王分派到杨侯尚父身边,辅助杨侯。

简而言之,周王将尚父封到陕西宝鸡西北部与甘肃天水临近地区的汧水河谷一带,防备猃狁。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文献记载的杨国在山西洪洞一带。山西与陕西是隔着省的,二者不是同一地方。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二周之际,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杨国也迁至山西洪洞一带,与本地姞姓杨国发生战争,并吞并姞姓杨国,变成姬姓杨国。

又或者在北戎入侵灭亡了姞姓杨国,周王命令姬姓杨国改封为原姞姓杨国故地。

杨国东迁后,留下在本地的一些贵族,他们的后代仕于秦,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留秦将在郑国的杨孙,大概就是杨国后裔。

“姞”姓杨国

“姞”为上古八大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

姞姓分支姓氏有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等,位于山西洪洞一带的姞姓杨国并没有多少信息,但在1995年山西洪洞发掘出许多墓地,其中出土一件“尚父” 簋的青铜器,其铭文“尚父作宝簋,其万年子孙永用”,此“尚父”正好对应陕西眉县出土的卌二年逑鼎的“长父”。

此物为陕西甘肃河谷一带姬姓杨国在两周之际迁至山西洪洞,并吞并原姞姓杨国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证明。

又在晋侯夫人墓地出土杨姞壶—对,有铭文“杨姞乍羞醴壶永宝用”,属杨国有铭文铜器首次发現。

关于“杨姞壶”有二种解释;

其一,杨姞是杨国之女,由此,判定此杨国为姞姓国。这种解谜可推测,此器为滕器,作器者为姞姓女的父母,即姞姓杨国与姬姓晋国联姻。

其二,壶的行文格式证明是女子嫁于杨国后的自称,姞为女子母国国姓,杨为夫国国名。即姞姓女子嫁到杨国,此壶又被灭亡杨国的晋国抢走。

女性嫁到杨国,本身又是姞姓,故名“杨姞”,而且杨姞本人是没有后代,因为但凡有后代的作器者,后面必定有“子子孙孙永宝用” 的词句。

此推句得出的结论是姞姓女子嫁给“姬”姓尚父的杨国,即姬姓杨国灭亡本地杨国后,与姞姓某国联姻。

又“杨姞壶”出自晋侯夫人的墓地,故无法推测杨姞是否为晋侯夫人,还是为杨侯夫人时送给晋侯夫人的礼物,又或者是晋国抢来的战利品。

进入春秋时期,姬姓杨国被晋献公所灭,杨地被封给羊舌氏,羊舌氏有一位著名人物——羊舌肸,又称杨肸,字叔向,他是春秋时期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的政治家。

0 阅读:11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