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哥,今年38岁,从事网约车服务工作,在五一过后,王哥在家突然出现不适,随后被家属送到了附近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入院原因是持续腹泻以及发热。
据王哥自述,自己的腹泻和发热症状是突然出现的,拉肚子的时候肛门出现了灼烧的感觉,而且有便血存在,发烧并不是持续出现的,在下午开始发热,晚上消退。

急诊医生给王哥做了简单的查体,发现王哥有混合痔的存在,便血可能与痔疮有关,至于它的肛肠,指检显示无异常。
而正当医生要以胃肠型感冒给他开药时,王哥突然晕倒在医生面前,这可把医生吓坏了,马上把所有值班医生叫了起来,然后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经过详细检查,医护人员松了口气,王先生不过是普通昏迷,血压和心率都是正常。
但是王哥的体温却在昏迷的时候出现了高热症状,医生怀疑王哥可能是病毒感染,随后立即安排王哥做了核酸检测,但是结果是阴性。两小时后,王哥在噩梦中苏醒,浑身大汗,神疲乏力,医生想继续询问一些细节,但王哥意识似乎不是很清醒,难以进行详细的回答。

那只好留院观察,等待基础检查的报告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王哥的检查报告出来了,检查报告显示王哥血液中的白细胞降低,胸片提示有,而且护士报告王哥的尿量只有600ml,少尿状态,血小板也很低,医生明白,血小板降低是严重感染的标志。
但不管怎么找,就是找不到王哥有明确的感染源,接诊医生根据王哥的症状,认为它是胃肠道或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也有可能是多感染灶。
除了继续观察,寻找感染源,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就这样,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王哥的状态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他的妻子来到医院给他送东西吃,同时焦急的问丈夫的情况如何。
她表示,一般在早上,王哥的症状是不明显的,但是到了下午或晚上,情况就开始加重,很是奇怪。
医生询问:“你有没有印象他吃了什么东西或干了什么,我们怀疑他现在可能是感染了什么病毒之类的”。
王哥的妻子好好的回忆了一下,想到,在几天前,他们夫妻俩一起吃了烤鱼,是街边的那种,不知道和王哥的病情是否有关。
医生追问她是不是也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妻子则表示没有,而且说家里其他人也吃了烤鱼,但只有王哥中招。
没得到有用的信息,医生只好让王哥的妻子先陪护患者,提醒她一定要关注患者的情况。

第三天,王哥的体温开始不断升高,精神情况也在恶化,开始神昏谵语,医生知道王哥的体内情况正在逐渐恶化,于是医生给王哥上了呼吸机和心率检测仪,并召开会诊讨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当天下午,王哥妻子急急忙忙找到了医护人员,报告王哥不知道为什么开始突然吐血,医生立即赶到病房,看到呼吸面罩里面确实有一些脓血,医生心中咯噔一下,这表明王哥因为感染,可能出现了脓毒血症。
很快,王哥的心率就升高到了160次每分钟,情况非常紧急,立即送往ICU抢救!在ICU中,医生给予王哥抗生素,并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当晚,王哥在医生无微不至的治疗下症状得到缓解,但高热不断。
之后两天,王哥的情况始终稳定在不错的状态,但就是醒不过来,每天浑浑噩噩的,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妻子不知道为什么也出现了类似症状,皮肤滚烫,有腹泻的表现。
看到王哥的妻子同样出现问题后,医生终于醒悟过来,二人可能是被同一种病毒感染的,而他们所处的是广州。将王哥的妻子安置在病床上后,医生趁着她还清醒的状态抓住机会询问她们家中有没有养植物或动物?
王哥的妻子表示自己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绿化带,养了不少好看的植物。
这进一步佐证了医生的推测,突然意识到可能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那怎么确定呢?
医生回想了他们夫妻俩的症状,均存在包括发热、腹泻,检查全身淋巴后存在淋巴结肿大的问题,符合登革热的临床诊断。
之后就是实验室检查,一般是血常规检查,如果真的是登革热病毒,那可以明显观察到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偏低。然后要做血清学检测,如登革热NS1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可以用来确认登革热的诊断。NS1抗原检测可以在感染后不久出现阳性结果,而IgM和IgG抗体检测可以用来区分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
最后还可以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登革病毒的RNA,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做完登革热的针对性检查后,医生确定他们夫妻俩患的就是登革热!随后,医生通知急诊科对王哥夫妇给予对症治疗,几天后,王哥和妻子的症状总算开始好转,王哥终于可以从ICU中转出。
又五天后,王哥和妻子顺利康复出院,恢复了健康。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登革热有四种血清型,分别是登革病毒1型、登革病毒2型、登革病毒3型和登革病毒4型。感染其中一种血清型后,并不会对其他血清型产生长期的保护,因此一个人可以多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
登革热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数感染者可能只出现轻微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7天内出现。

然而,某些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形式,如登革热出血热或登革热休克综合征,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严重出血、低血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登革热病毒已经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因此,了解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其传播和影响非常重要。
那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第一,蚊子叮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当这些蚊子叮咬感染了登革病毒的个体时,病毒可以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新的宿主体内。
第二,病毒在蚊子体内的复制。登革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然后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第三,病毒的传播范围。由于蚊子可以在飞行中传播病毒,因此登革热可以迅速在人群中传播。

第四,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素。人口密集的城市、垃圾堆积、未覆盖的污水池、不适当的垃圾处理和房屋的开放排水系统都增加了蚊子繁殖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第五,病毒的储存宿主。除了人类,登革病毒还可以在某些鸟类和其他动物宿主中存活,这些宿主也可以成为病毒的储存库,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潜力。
第六,旅行和人口流动。随着国际旅行的增加,登革病毒可以被携带到新的地区,从而增加了病毒的传播范围。
目前为止,蚊子传播也就是引起登革热感染的主力军,大家一定要小心。
如何合理预防登革热?
每年春夏季,就是登革热传播最为猛烈的时期,因此做好登革热的预防非常重要,医生建议大家从这几方面最好保护。
1,清除积水。蚊子喜欢在积水中产卵,因此及时清除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盆底、瓶子、轮胎、雨伞等,可以有效减少蚊子的繁殖。
2,使用蚊帐和蚊帐网。在睡觉时使用蚊帐,或在窗户上安装蚊帐网,可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3,使用蚊虫驱避剂。外出时,尤其是在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使用含有DEET、IR3535、PMD(p-menthane-3,8-diol)或OLE(Olemumab)等成分的蚊虫驱避剂,可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4,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可以减少皮肤暴露,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5,疫苗接种。目前,有几种登革热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如果登革热疫苗可用,可以考虑接种。
总之,登革热还是很危险的,一旦感染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危险的并发症导致死亡,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办法,愿大家远离登革热,享受美好人生。
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