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本月初的一篇报道透露,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工作人员在伊朗核设施附近检测到了丰度达到84%的浓缩铀“粒子”,距离制造核武器所需的丰度90%的浓缩铀仅差那么一点点了。
无独有偶,美国国防部官员日前透露,根据所获情报的分析和研判,得出的结论是:伊朗已经具备在“12天内完成足够的裂变来制造出一枚原子弹”的能力。
应该说,伊朗人还是很智慧的。他们没有因为法国媒体和美国情报部门“吹捧式”的报道及分析“沾沾自喜”,而是在极力辩解和否认,并罕见地主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配合,重新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测。
对于西方媒体和情报部门对伊朗制造浓缩铀能力的“炒作”,伊朗原子能组织负责人伊斯拉米给予了否认,并称,IAEA检测到的只是丰度84%的“铀颗粒”,而非浓缩铀。伊朗生产的浓缩铀丰度并没有超过60%。
此外,伊朗总统莱西还专门会见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双方达成了“谅解”。伊朗宣布同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常规核查,等于重新纳入了联合国的监管体系。而伊朗之所以强调自己的浓缩铀生产没有超过丰度60%这个“数字”,是有原因的。
自“伊朗核协议”问题重新谈判后,至俄乌冲突爆发前,谈判基本上结束,人们甚至乐观地认为,“协议”即将达成。然而,突然爆发的这场东欧地区的冲突却使此前的谈判成果化为乌有。
“伊核协议”的谈判陷入僵局后,伊朗的铀浓缩技术和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式的提高。2022年11月份,伊朗突然宣布,其福尔多核设施已经在生产丰度60%的浓缩铀。但伊朗方面同时申明:只是民用。
对于伊朗铀浓缩生产能力的飞跃提升,西方情报界认为是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在军事层面的“交易”和“深度合作”所导致。亦即伊朗用无人机“换取”了俄罗斯在核武器技术层面的支持。对此,尽管伊朗方面一直在极力否认,但仍然引起了以色列的不安,并扬言会摧毁伊朗的核设施。
今年1月29日凌晨,伊朗6个省份的多个军工厂和弹药库遭到无人机袭击。当然,可能是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伊朗只承认法罕省的伊斯法罕军工厂被袭击,并声称击落和引爆了3架无人机。
对于伊朗1月底的这次境内目标被袭,外界普遍认为是东欧地区这场俄乌冲突的首次外溢。是对伊朗与俄罗斯之间军事合作的一次警告。至于到底是谁干的,舆论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以色列的态度仍然是一贯的“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而伊朗则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显而易见,伊朗不想在此时将事情闹大。因为,一旦撕破脸皮,可能会导致一场真正的“特别军事行动”,而不是情报部门实施的破坏性偷袭。而以色列同样不愿过早背上袭击伊朗本土的名声。因为,以色列的目的不是伊朗的几处兵工厂,而是令以色列坐卧不安的伊朗核武器计划。
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伊朗又一次选择了低调处理境内军工厂遇袭事件,并在遇袭后重申了对俄乌冲突的外交原则和立场,即保持中立。同时还再次否认了西方关于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指控”。伊朗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不愿被卷入这场俄乌冲突中,以免被美国和西方阵营找到打击伊朗的借口。
其实,伊朗真正担心的是美国在以色列摧毁伊朗核设施问题上会“松口”。直白地说,如果不是美国“阻止”,凭以色列一贯的行为准则,估计早就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因为,伊朗的核活动是以色列目前最大的“心头之患”,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
美国在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问题上一直“不松口”,当然不是因为善意,而是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及担忧,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担心以色列的行动会导致中东地区战略失衡。二是担心核后果导致的政治灾难。三是担忧中东地区的乱局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对手,从而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博弈“半途而废”。
当然,美国“不松口”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确保伊朗核进程在可控范围内。一旦伊朗到了可以随时制造出核武器之时,美国极有可能会“放任”以色列“自我行动”。而果真如此的话,几乎可以肯定,以色列会毫不犹豫地实施对伊朗核设施的毁灭性打击。
正是基于多年来的“心血”可能会前功尽弃的考量,伊朗才在被曝出能够生产丰度达到84%的铀浓缩后,主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修复关系,并再次回归了联合国的监管体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给美国“松口”的理由,也就等于是不给以色列发动袭击的机会。
比如,在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谅解”后,当记者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伊朗接受国际监督后,是否被认为其核设施的安全应该得到保障?格罗西回答说:“任何针对核设施的军事攻击都是非法的”。所以说,在这一点上,伊朗还是智慧的。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授意,以色列确实不敢对伊朗核设施动手。因为,从军事和技术角度来说,以色列摧毁伊朗核设施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如果没有美国“背书”,以色列显然担负不起核污染可能带来的政治责任。当然,如果到了必须采取措施之时,并不排除以色列会“先斩后奏”的可能。
美国不同意以色列采取贸然行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引发中东地区的一场大混战,从而导致美国所奉行的中东地区平衡战略彻底失败。不过,这种可能性正在逐渐降低,原因是,美国一直在协助以色列缓和与中东地区另一股势力的关系,即以色列与逊尼派和海湾国家的领袖国沙特的关系。
尽管由于“时机”问题,以色列与沙特目前还没有正式确立外交关系,但以色列这几年来已经与沙特的盟友阿联酋、巴林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建交,与中东地区五强之一的埃及也已和解。
而美国之所以帮助以色列缓和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减轻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给自己造成的政治负担。二是为可能对伊朗解除核威胁埋下“伏笔”。因为,在伊朗拥核问题上,沙特与以色列和美国的立场是一致的。
直白地说,经过五次中东战争和几十年不间断的巴以冲突后,以色列遭到阿拉伯国家“围攻”的困境正在缓解。应该说,伊朗是以色列目前的最大威胁,而不能让伊朗拥有核武器则成为了以色列的“底线”。所以,为了这个“底线”,几乎可以肯定,以色列会在必要时“孤注一掷”。
就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作出“任何对核设施的军事攻击都是非法的”表态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进行了反驳。内塔尼亚胡反问道:“怎么就非法了?伊朗曾扬言要毁灭以色列,难道以色列能放任他们拥有核武器?”内塔尼亚胡还强调称:“我们是不是被禁止自卫?不是,我们正在自卫。我们保护我们的国家,阻止压迫者摧毁犹太人。”
从以色列过去近70多年来的行为方式来看,几乎可以肯定,假如伊朗到了制造出核武器的“临界点”,不管美国是否同意,以色列都可能会对伊朗搞一次真正的“特别军事行动”——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而且,为了杜绝伊朗的报复,以色列很可能会将伊朗的机场、导弹基地等反击力量一并解决。
过去,在舆论场上也有过关于以色列可能会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攻击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以色列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必然会遭到伊朗导弹“饱和式”攻击的报复,而“弹丸之地”的以色列自然难以承受。其实,这个观点存在着两个误区。
可以想象,如果以色列下定了摧毁伊朗核设施的决心,必然会连同伊朗的反击力量一同摧毁,不会给伊朗留下反击机会。再者,从俄军打了8个多月也尚未将仅有41.6平方公里的巴赫姆特完全拿下的战例来看,尽管以色列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它还真不是“弹丸之地”。况且,伊朗与以色列并不相邻,作战难度显然会更大。
客观地说,论现代化作战水平,以色列应该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且,以色列每次作战都事关生死存亡,其战斗意志显然是美军所不能比拟的。直白地说,如果以色列对伊朗也搞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的话,其过程和结果肯定会比俄罗斯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更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