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 - 公元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胡”主要指匈奴、羌(qiāng)、鲜卑、氐(dī)、羯(jié)五个胡人大部落(不好记是吧?跟我念:匈奴抢鲜卑的姐,仅仅为了好记,如有冒犯请多多包涵),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十六国则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十六个实力强劲的割据政权:简称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夏。
该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杀伐不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人口急剧减少,最惨的时候北方汉人从2000多万减少到不足400万。但战乱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续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胡十六国大事件简表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境内)起兵反晋,称汉王,建立汉赵政权,同年氐族李特之子李雄攻占成都,建立成汉政权,十六国时期由此开始,刘渊的起兵拉开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序幕,揭开了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大幕。
311年:汉赵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制造了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士族和百姓南迁,史称“永嘉南渡”,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16年,前赵刘曜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东晋偏安江南,与北方政权对峙,北方则陷入十六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
329年:羯族石勒攻杀前赵刘曜,吞并其领土,后赵成为北方霸主。
350年:汉人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350-352年),颁布“杀胡令”引发民族冲突,最终被前燕所灭。
351年,氐族人苻健占据关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苻健建立前秦后,积极发展势力,逐渐成为北方强国之一。
357年:苻坚即位,重用汉人王猛,前秦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力迅速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370年:前秦灭前燕,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前秦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先后灭掉多个割据政权,疆域不断扩大。
376年:苻坚又攻灭前凉(汉人政权)和代国(鲜卑拓跋部),至此完全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83年:淝水之战爆发,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前秦八十余万大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前秦元气大伤,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前秦统治,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泓建立西燕,姚苌建立后秦,北方局势重新洗牌,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复国或新建,相互攻伐,局势动荡不安。
386年,鲜卑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北魏),开启北朝序幕。
400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西凉在李暠统治下,注重文化教育,发展经济,在十六国纷争中保持相对独立,但势力较弱。
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叛后秦自立,建大夏(407-431年),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
409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建立北燕,北燕统治区域相对较小,政治较为稳定,维持了二十多年的统治。
417年:东晋刘裕北伐,灭后秦,后秦灭亡后,关中地区陷入混乱,各势力相互争夺,最终被北魏所占据,东晋收复了部分失地,但未能长期维持统治。
43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破统万城,胡夏灭亡,北方割据进一步减少。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为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时间线梳理下
304年:刘渊建前赵,李雄建成汉,五胡十六国开始。
311年:永嘉之乱,前赵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
316年:前赵灭西晋,司马睿南渡建东晋(317年)。
329年:羯族石勒灭前赵建后赵,统一中原。
350年:汉人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350-352年)
351年:氐族苻健正式建前秦(351年~394年)。
370年:前秦灭前燕;376年灭前凉、代国,统一北方。
383年:淝水之战,前秦瓦解,北方再度分裂。
386年:拓跋珪建北魏,北朝开端。
397年,拓跋珪灭后燕,后燕残余分裂为南燕和北燕。
407年:赫连勃勃建胡夏,高云建北燕。
东晋刘裕410年灭南燕,412年灭西蜀,417年灭后秦。
北魏拓跋焘431年灭胡夏,436年灭北燕,439灭北凉。
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时代终结。
南北朝历史随之拉开序幕:一文看完南北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