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一死,陈胜随即被杀身亡,刘邦:他若不死,帝位无我份!

徐庶阅览过去 2025-04-23 20:54:55

公元前209年,那会儿天下还是秦朝的天下,可老百姓们被秦朝的暴政折磨得苦不堪言。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他俩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么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就这一嗓子,像是点燃了一把大火,把推翻秦朝暴政的事儿给闹起来了。

他们带着900个戍卒起兵,你还别说,这起义军就跟开了挂似的,才一个来月,就把陈县给占了,还建立了“张楚”政权。这可把秦朝朝廷给吓了一跳,完全没反应过来。

可谁能想到呢,这把烧得正旺的火,才烧了半年,就突然灭了。先是吴广死了,接着陈胜也没了,这事儿啊,可给刘邦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先说吴广的死。吴广带着人围攻荥阳的时候,和陈胜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那时候周文带着主力都突破函谷关,直逼咸阳了,陈胜就想让吴广抽调点儿兵力去支援。可吴广呢,非要强攻荥阳这个秦军的重镇。他觉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他这么一搞,让陈胜觉得他手里的兵力是个威胁。

这时候,吴广有个部将叫田臧,他用“矫杀”的手段把吴广给杀了,对外说是吴广骄横不听命令。可实际上啊,这事儿跟陈胜清除异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田臧把吴广的脑袋献给陈胜请功,陈胜不但没怪罪他,还封他做了楚令尹、上将军。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陈胜这是借刀杀人呐!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陈胜王凡六月”,你想啊,才半年时间,陈胜就变了。他刚起义的时候,还算是个体恤人的主儿,可后来呢,变得多疑起来。他设立了中正、司过这些监察机构,对将领们严防死守。这么一搞,那些功臣们心里头都有意见,慢慢就跟他离心离德了。

再说说陈胜的死。陈胜在战略选择上犯了大错。他既没有全力支援周文西进,也没能把六国旧部整合起来。等章邯带着秦军反扑的时候,各地的义军有的拥兵自重,像赵王武臣;有的割地称王,像齐王田儋。这么一来,张楚政权就成了孤家寡人,被孤立起来了。

陈胜称王后,也迅速掉进了权力的陷阱里。他对待以前的老朋友,一开始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人家,可后来连人家吃饭都不管了。他的旧友说了句“夥涉为王”的玩笑话,他居然把说这话的人给杀了。他这么“富贵而忘本”,起义军的凝聚力一下子就没了。

最后,陈胜在城父被车夫庄贾给杀了。想当初他还喊着“苟富贵勿相忘”呢,结果死在了最底层的随从手里。这结局,就跟个黑色幽默似的,正好说明他已经失去民心了。

陈胜和吴广一死,陈胜建立的政权也垮了,这可让关东地区乱成了一锅粥,各路英雄豪杰都冒出来割据地盘。项梁在会稽起兵,把郡守殷通给杀了;沛县泗水亭长刘邦也趁机召集了一帮人响应。这权力的真空地带,就给了这些新兴势力崛起的机会。

毛泽东在《史记》批注里说,陈胜有两大失误。一是他不懂团结同志,把旧友都杀了,人心都没了;二是他任人唯亲,赏罚都不公平。他这么一搞,管理混乱得很,反倒给刘邦集团积攒了政治资本。

据说刘邦曾经说过“天意如此”,这话听着轻飘飘的,其实里头大有深意。陈胜起义虽然把秦朝的根基给动摇了,可他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体系。刘邦可聪明着呢,他瞅准了张楚政权崩溃后的权力真空,搞出了“约法三章”“封秦府库”这些策略,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了新的政治秩序。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最后失败了,可他们开创了“亡秦必楚”的政治传统。后来项梁立楚怀王,刘邦入关约法,都继承了张楚政权的政治遗产。就像周恩来总理说的:“陈涉之力,实为汉室之基”。这场起义就像是历史的催化剂,把秦末那个乱糟糟的世道,推进了不可逆转的变革漩涡里。

0 阅读:13
徐庶阅览过去

徐庶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