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和许多憧憬到来的希望一样,逐渐站起来的新中国也曾经历过黎明之前的黑暗。
从我党成立到北伐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胜利是在无数先烈的奉献之中才取得了成功。
对于一个刚建立的国家而言,有成功的喜悦,自然也存在迷途和错误的尝试,在那次长达10年的浩劫之中,许多人选择以死明志,有一人也被判处死刑。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亲口传信表示当立即放人,如果没有他,中国的历史或许将被改写。
来自武汉的老红军
这位让毛主席都挂念在心的老红军叫王盛荣,1907年,他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武汉渔民家庭,其实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家庭也可以偏安一隅,只可惜当时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连最底层的渔民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盛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他开始意识到,在当今乱世之中,只有共产党是为农民打天下,所以在1927年5月,刚刚年满20岁的王盛荣就加入了共产党,还担任了后来87会议的保卫工作。
因为表现出色,又属于较早加入我党的老成员,王盛荣曾被派遣至莫斯科学习,直到1930年10月回国,也算是早期有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所以王盛荣曾担任上海沪西区委副书记,大约一年之后离开,随后在少先队工作。

因为有外出学习的经历,所以王盛荣所参加的更多为政治性工作。
局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盛荣也发挥自身特长,在大后方不断巩固和发展抗日革命根据地,宣传红军的正面形象,鼓励广大青年参军,为我党提供了许多后勤保障的支柱力量。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盛荣这样的文学性人才很受党内重视,后来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委员。
可以明确的是,王盛荣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无论是保卫工作还是思想宣传,都对我国部队的早期建立有着很大作用,但就是这样重要的人物,也在那场动乱之中受到牵连。
王盛荣与牢狱之灾
20世纪60年代,我国刚渡过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又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浩劫,过分激进的思想和一些不法分子的利用,让中华大地展现出一片赤红,再度陷入了一种近乎战争的状态。
在运动前期,“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以此为基点,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纠察行动,许多所谓的“黑线”都被揪了出来,从上到下,即使是处于细枝末节的偏远农村也没能避免,许多地区都找出了不少“黑线人物”。
总之当时的社会氛围十分紧张,无论是证据确凿,还是靠小道消息的道听途说,只要有把柄或者被怀疑,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运动。
加上当时的民众思想相对简单,随随便便的程序化措施就可以调动大部分人的情绪,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引发一场拼搏的高潮。

康生就是其中的狂热分子,此人的“整人”习惯早在新中国解放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美其名曰革命,其实就是借着名号排除异己,在他眼中,凡是不遵从他的命令或者是对他具有潜在威胁之人全都会被想尽一切办法除掉。
没过多久,康生就明确表示“湖北有个王盛荣,是宗派小团体的成员,但他只能算半个”。
这句话如果出现在当下,大有可能会被当成是开玩笑,但当时的社会氛围紧张,康生又是运动的意见领袖,所以一经定性,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王盛荣很快就被定义为“特务”,还因为当年在苏联学习的经历被大做文章,被戴上了苏修的帽子。

从身份上看,当时的王盛荣并不是湖北的翘楚,康生之所以将矛头直指向他,主要是早年间两人曾有过仇怨,这次的举动完全是公报私仇。
根据王盛荣回忆,当时大约是1942年,延安地区也在搞整风运动,当时的康生担任政治局委员和保卫部长。
在王盛荣看来,此时的康生就已经暴露了他喜欢通过整别人向上爬的特点,只要此人和自己关系不是很密切,就会被搞抢救运动,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全都被视为敌人,一时间人心惶惶。
但当时党中央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及时纠正了错误,所以才避免了问题扩大化。
在接下来的总结会议上,王盛荣将康生的一系列问题全都摆了出来,也把所谓抢救运动的不良后果全都说了一遍,最终让中央下达了免去康生相关职务的决定。
所以在这次运动之中,康生算是对王盛荣新仇旧恨一起算,企图通过新的浪潮来实现借刀杀人。

根据王盛荣后来的表述,他对自己问心无愧,但当时的社会正热火朝天,各种运动凶猛异常,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和说话的机会,一旦言语上有所对抗,就会被认为是狡辩,从而罪加一等。
所以对于这样的栽赃陷害和莫须有的指认,王盛荣只能选择默默忍受,他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在陷害和针对自己,与其越描越黑,倒不如选择保持沉默,静候时机的来临。
1968年,一言不发的王盛荣被送进了监狱,这一去就是10年时间,这一时期内,他经历了190多场批斗会,几乎整个河北省的70多个市区和县都有参与。
这艰难的困苦让王盛荣受尽了屈辱,但他始终没有选择自寻短见,他坚信自己对党的忠诚,也始终相信会有平反昭雪的一天。
险些改变中国历史的举动
从当时康生对王盛荣的仇恨来看,并没有轻易放过的想法,所以在王世荣被送进监狱之后,就被严加看护。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没过多久,他就被判处了死刑,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
在得知王盛荣继续蹲监狱之后,毛主席怕他想不开,专门派人到武汉带来口信,随后此人以调查资料为名见到了王盛荣,并对他传达了毛主席的意思。
王盛荣表示,毛主席告诉自己“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人还在,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
这句话成为了王盛荣在次次批驳之中顽强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让他回想起了和毛主席的曾经。

时间大约是1932年,王明领导集团在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后,坚决奉行他的思想,将毛泽东等人排除在领导权之外,无奈之下,毛泽东只能去赣南地区调查当地的工农革命情况。
当时的王盛荣负责通知他参加一个会议,因为要时刻面对反动派的追杀,所以王盛荣在前往赣南时带了一个排的兵力。
刚到毛泽东的住所附近,就听见了不远处的枪声,详细探查之后得知,原来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和当地负责清剿的民团发生了冲突,并且前者很快处于劣势。
王盛荣来传达会议通知,自然不允许毛泽东出事,所以想都没有想,就拿着枪冲了进去。

等他找到毛泽东时,已经是千钧一发之际,当地民团已经有几个人拿着刺刀不断逼近,下一刻就有可能命丧当场。
好在王盛荣及时赶到,打死了敌人,救出了毛泽东,最终带着他突出重围,二人的缘分就此结下。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过命的情谊,才会让毛主席对牢狱之中的王盛荣特别关照,1979年,王盛荣被释放,当年的处分也全都被撤销,从前的级别和待遇尽数恢复。
后续的一段日子里,王盛荣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慰问,二人在交谈之间,提及十几年的牢狱之灾,王盛荣再次强调了当年毛主席对他的鼓励。
参考文献
[1]王安生,王莉莉,王继延,等.武汉老红军王盛荣的传奇人生[J].档案记忆,2022,(08):28-30.
[2]王作东.一位百岁老红军的传奇人生[J].中国老区建设,2014,(09):57-58.
[3]傅炯业.王盛荣笑谈“二十八个半”[J].领导文萃,1997,(0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