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野史中,对雍正皇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的总体评价似乎并不高,素有“谋父、弑母、杀兄、屠弟”之说。尤其是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大造舆论,有意丑化清廷,使得雍正皇帝的个人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负面。
事实上,雍正皇帝也是清代最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尽管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以及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创下的功绩,使得人们更愿意相信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为之君。
雍正皇帝之功绩是事实存在的,这一点不容置疑。然而他的个人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在他执政的十三年时间中,确实做了一些不那么厚道的事情。
《清史稿》中将雍正皇帝比之为汉之文、景,但是纂修者在肯定清世宗的同时,又委婉地指出了雍正皇帝的性格缺陷,原话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制寡恩也。”
《清史稿》本是满清遗老所著,他们对亡清有着深厚的情感,且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为君者讳的基本宗旨。可即便如此,这些遗老们还是指出了雍正皇帝的重大缺憾。
爱新觉罗・胤禛
那么,雍正皇帝即位后,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到位呢?大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
对兄弟过于残忍按照儒家传统道德标准,新皇登基后,首先就是要摆出一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高姿态,并推恩宗室贵戚。
清世宗即位之初,尽管也对胤禩等人采取笼络手段,但一旦发现并未奏效,便采取了严酷的惩治措施。
康熙帝共有24子,皇十四子胤禵以上皆为年长皇子,他们在康熙朝都拥有较大的权势,在政坛上十分活跃。清世宗即位后,除了皇六子、皇十一子早卒外,另外12人全部健在。
清世宗在清除政党的打击中,波及到他的同胞兄弟内的大多数人,除了康熙朝获罪的皇长子胤禔、废太子胤礽继续受禁锢外,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等人相继被拘禁。其中胤禩、胤禟还被从宗室中除名,两人都在禁所遭折磨故去;清世宗的兄长胤祉被革爵后死于禁所。
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在康熙朝安守本分,并无参与夺嫡,但是清世宗即位后,他们两人受到间接打击,胤祺的长子弘昇与胤祐的长子弘晟皆被革去世子。皇十二子胤祹也是一位坚定的中立者,并未介入康熙晚期的储位之争,但他同样也受到了清世宗的打击,爵位从郡王被降为镇国公(后来恢复郡王)。
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对老八、老九严厉点倒也说得过去,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这一点清世宗就远不如唐太宗和明成祖了,他们尽管是以非法手段取得皇位的,但是即位后,对宗室的打击仅限于个别人。
其他宗室王公清世宗即位后,倒霉的不仅仅是他的同胞兄弟,一大批远支王公同样也受到大范围的清算。
八个世袭罔替的铁帽王中,济尔哈朗的曾孙简亲王雅尔江阿、克勤郡王岳托的曾孙鲁宾、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之孙布穆巴、肃亲王豪格之孙辅国公延信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以外,与胤禩关系密切而受到清世宗严惩的宗室王公还有阿巴泰家族、褚英家族、裕亲王福全家族、恭亲王常宁家族,等等,革爵的革爵,降级的降级。
异姓贵族中,以康熙帝的大舅佟国纲长子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以及孝昭仁皇后之弟阿灵阿最典型。尤其是阿灵阿,清世宗对他简直是恨之入骨,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此外,还有大学士明珠之子揆叙、佟国纲次子法海等,也都被发配边疆,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后才被召回。
这些宗室王公以及异姓贵族,在受到清世宗打击后,其家族几代人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对清世宗的刻骨仇恨自然也会延续到后世子孙,这也是雍正帝长时间背负骂名的一个主要原因。
爱新觉罗・胤禛
经过清世宗的打击清洗,朝中一大批重臣要员先后落马,以至于清世宗自己都说“近来廊庙颇乏卿贰满臣”。
清世宗在做皇子的时候,不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具有极高的威望,不足以震慑宗室及群臣。按照正常的思维,清世宗有幸获得大位后,应该拉拢宗室王公,对个别的极端分子可以采取严厉措施,但手段不能过于残酷;而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康熙晚年争储的兄弟,则要施恩晋爵,以体现出新君的气度。显然清世宗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不仅如此,清世宗的打击矛头还指向了自己的阵营。曾被清世宗视为功臣、公开场合称其为舅舅的隆科多,以及“藩邸旧人”年羹尧,后来都被清世宗赐死。
后来的事实证明,隆科多也好,年羹尧也罢,他们无非就是仗着清世宗的宠信擅作威福而已,根本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政治野心。清世宗完全可以在严格的控制下,继续予以使用。尤其是赐死年羹尧更是不明智之举,当时西北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危机,清廷与准噶尔部的战事此起彼伏,基本上可以断定,如果年羹尧在西北坐镇,那么朝廷就不会出现被动的局面。
清世宗的确十分勤政,为了拯救清圣祖留下的烂摊子做出很多努力。但是他也是人,也是有功有过的,在肯定清世宗历史功绩的同时,也应该正视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