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央行公告自2025年1月数据起对M1口径做出调整。这一历史罕见的举动,与当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和金融体系发展诉求相关,也将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那么,M1为何这么重要?这一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
M1为何重要?
M1作为货币供应量的关键指标,且有一定领先型,在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次调整之前,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了经济体系中现实购买力的规模。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能迅速转化为支付手段,投入生产、流通环节;现金更是直接用于交易结算,维持经济活动顺畅运转。较高的流动性意味着M1对短期经济活跃度具有较好的指示性,M1增速上行往往意味着企业资金充裕、交易频繁,经济景气度提升;反之,则经济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历史数据显示,M1同比增速拐点往往领先PPI同比、PMI等指标半年左右,因此可以作为价格、企业利润和经济名义增速变化的前瞻信号,是观察政策效果的关键变量。在投资当中,有“M1定买卖”的说法,当M1增速上升接近或超过一定阈值,表明市场流动性充裕,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活跃,或是股市配置良机;反之,股市往往会面临调整压力。
新修订口径有哪些变化?
相比之前,此次M1统计口径调整纳入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对于个人活期存款而言,由于之前在创设M1的时候,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其次,当前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对比海外主要经济体的M1口径来看,也大都包含个人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总之,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大趋势,此前的统计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口径与时俱进,将同样能快速转化为购买力的支付工具纳入M1,更贴合当下复杂多元的经济金融现实。
对经济和投资有哪些影响?
对于央行而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建立在精准的数据监测之上。M1在统计层面上优化后,居民消费将通过活期存款的变动影响到M1增速,使得M1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具有更好的表征性,有望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资金地图”,有助于央行把控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流动脉搏,合理投放流动性,应对经济短期波动,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引导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助力经济结构成功转型。
对资本市场而言,M1口径调整或将重塑市场预期。M1新口径下的趋势与老口径较为一致,对资本市场的信号意义仍在,但增速波动幅度有所下降,即统计局限导致的异常波动干扰或将减少。今年以来,M1增速呈下行趋势并回落至负区间。随着后续经济数据陆续出炉,若财政政策发力带动消费生产逐步改善,M1增速有望获得支撑,利好资本市场情绪。中长期来看,市场反馈逐步显现,这一调整的潜在影响和深远意义或将持续释放。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