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评价体系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踏浪乘风课程 2024-10-05 22:08:35

提到教育,在很多人的心里,很容易跟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课程的教书活动混淆。这是恢复高考后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唯一方向。

脱离了教育一线,很多人看不到,有些富有别的天赋的小孩,他们也许在小学阶段就跟爱迪生一样非常不适应古板的课堂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沦落在“差生”的行列,破罐子破摔。为了刷存在感,很多人逐渐成为学校里最不受老师“待见”的那种调皮捣蛋生,任凭老师“十八般武艺”用尽,就是不上套。最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整个受教育过程结束,他们或者绘画、或者体育、或者科学探索方面的天赋也不会受到重视,最终草草结束自己的受教育过程。可想而知,对于学生也好,对于那些渴望他们能够按部就班成为文本考试教育下的“乖孩子”的老师也罢,都成为一种煎熬!

还好,多数人可以适应卷面式的应试教育,这部分人也就成了教育的“冷门”。尽管随着年级的增长,随着书本知识要求和难度的增加,教育“差生”会越来越多。但整个受教育过程更多关注的是“优生”培养,从来不会有人去考虑这些“差生”适合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按照现代的教育逻辑,很多人会不理解,没有接受过现代考试教育,为什么诸葛亮却可以精通那么多领域的知识。甚至在曾经的考场上,东吴的一众考官要考他诸子百家精通哪一门的时候,却被斥之:“寻章摘句,世之腐儒”。难道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不是像今天在学堂里学习语数外一般统一的在学堂里背诵默写诸子百家的学说?竟然可以培养出诸葛亮这般不按套路出牌的大人才?

今天校园里的孩子,不好好学习语数外可是没别的选择的,只能自始至终成为差生。

现代的人无法理解,爱迪生不适应校园里的考试教育居然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更无法理解,莫言、杰克·伦敦等怎么可以不学习基础知识、且没有上过几天学,怎么可能成为了不起的文学家?中国几千年历史,没有做过一份今天这般的考试卷,更没有激烈的分数教育内卷,怎么可以成长出李白、杜甫等诸多没学过今天这般高端的数学和理化生的大文学家?

在当代的教育认知里,只有同时学好所有考试要求课程的才可能成为人才的。很多只精通一两门或者完全不适应考试体制的,自始至终,只有做“差生”的命。

当前的教育,教的不是鼓励大量自由读书、写作,而是抠诸多的文本考试题;科学教育,也不是引导你大量阅读科学刊物、学会在实验室里研究、发明、探索,而是赤裸裸的去背诵前人的成果和大量的做题计算。

用文本考试能力来衡量和制约人才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主流活动。爱因斯坦、牛顿等大科学家,也许一生阅读科学书籍无数,实践和探索活动更是进行了很多,但,即使只让他们来参加今天课堂里的物理教育,他们明白这些考题的模式,能及格吗?就好比厨房里的厨师,也许他们的饭菜做得很出色,然而如果让喜欢抠文本的老学究来出一些考题考考他们书面上的做菜本领,能及格?又好比少林寺的诸多武僧,也许从小各种基本功练习相当扎实,战力值爆表,然而,如果非要把他们按在几十平米的教室里,进行各种武术的文本考试,能及格?

反观今天教育体制下的诸多孩童们,也许很多人文学理论考试特别出色,然而,没有时间大量自由阅读和写作,有几个人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还有众多理化生政史地等考得分数高高的诸多学子们,又有几个人有出色的研究创新成果?

评价体制错了,教育卷得再凶,充其量只是卷面考试分数漂亮一点。高分低能,注定是错位的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一枚艰涩的苦果。

1 阅读:60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