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澄清一下概念问题: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并不是说一定要搞应试教育。
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包括中国古代,也在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是,古代的小孩以及国外的学校,是否也在死啃着固定的几套教材,给予孩子甚至整个社会以沉重的考试压力呢?发达国家的教育也在统一学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的教材?也在强迫所有的小孩承担不属于他们的“精英”梦想,被要求门门功课考试分数追求最高,也是一天到头只是近乎歇斯底里的背书、做卷子?
个人感觉,应试教育拉低了教育的格局,同时,甚至扭曲了大众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比如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以前科举时代虽然只是考一篇作文,但学生要考好需要建立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之上,求学的范围还可以广泛一些。但当代的教育,貌似引进了西方的课程结构,为了不偏离考试方向,学生却是被捆绑在教材和狭隘的有点可怜的考试大纲范围内,被考试束缚得结结实实。而且,原本那些爱好读书的人才,可以全神贯注的阅读大量古今中外书籍,不断学习思想写作成就为思想家的人才,却要被关在教室里死记硬背许多自以为是的固定答案的考试题,更可悲的是专心读书、写作不能,还得去学习很多学不好的理化生政史地等“知识”。那些富有科学潜质的人才更惨,自始至终没有学会大量阅读科学书籍,学习科学探索,只是了解一些皮毛现象,然后就是做一些古今中外大科学家们都摸不着头脑的考试题。
应试教育在国内几十年,不可否认,制造了许多背诵了一脑子文学理论的文学博士、硕士,然而,可曾培养出一位思想自由、开阔的文学家?思想家?为什么那些卓越的科技人才还需要争着出国深造?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背背书、做做题,更多的需要去观察科学现象、从事科学实验探索!
现在的高考形式,却是用死板的课程设置,和近乎超越限度的学习重荷让一些原本应该只是普通的人在学校承担着“精英”的噩梦!其实,李白、杜甫只是普通人,他们也就读书多一些、写诗好一些罢了,即使只考当代的语文,后人这一套他们可懂?牛顿、爱因斯坦也只是普通人,不过他们受着兴趣的指引,阅读了大量的科学书籍,或对科学实践、或在科学理论上有深入地了解,即使只完成当代的物理考试,他们能及格吗?古今中外的诸多历史名人,各个领域里所谓超级天才,来完成今天这般的“精英教育”,他们还会成就为精英吗?
门门都要让人学好,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门门学科的教育都做得畸形、变味!原本,孩子们在学校应该学习读书、思想、写作、演讲与表达,学习健康的生活运动常识,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与科学探索欲望,学习科学的社交、商业知识,培养基本的劳动习惯和技能,甚至于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
现在呢?应试教育推广几十年,换来的是今天的学校教育高度狭隘的把孩子们困在教室里,只是学习考试有关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面临近乎让正常人崩溃的考试、作业的压力。
请问,今天的学校教育还算得上是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