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来说,教育就好比古代拜师学艺。原本,你扎实的学点绘画技能也好,学习读书写作也罢,或者学会科学的观察、记录、实验探索等等,只要学到一点真本领,足以立世了。就好比电影中有人羡慕武功高手,就会进山学艺,碰上好的老师,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现在的局面是,想去拜李逵为师,偏偏遇到了李鬼。
如果遇到李逵,他会一招一式教你如何比划。然而,李鬼没有真本领啊,他就给你一堆武功秘籍,让你一招一式照着背诵、默写。然后,背诵默写得好了,就告诉你成了武功高手了,给你个武功博士学位,让你下山自谋生路。
应试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科精神的一种亵渎。原本,语文课可以在识字的基础上,小孩阶段可以学着读故事、讲故事、教着好好把语言写通顺、培养想象力。主要的精力,用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正确的写作表达习惯。而今,却整出一大堆花里胡哨的考试题,这也要人背、那也让人会默写。最终,铺天盖地的背诵记忆内容把人折磨得精神憔悴不说,学到的也就是些临时考高分有用,考完了就得迅速忘掉的东西。
理化生教育是相同的,其实就是学会观察科学现象、懂得记录比较、学会实验探索!应试教育可倒好,不教人研究,却让人窝在教室里拿着各种难度的考试题去折磨人。
很多学科教育本身简单有趣得很,应试教育却把学科精神搞得粗暴很多。比如你背诵再多文学理论,却没有自己的思想风格,即使混到个文学博士,真的就能写出精湛的文章?做再多的理化生考试题,却没有深入去观察、研究任何一个领域,题目做得漂亮就可以成为科学家了吗?
毋庸置疑,现代教育是学习西方的,现在的局面却是,很多人看不懂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反倒去嘲笑人家不注重基础。难道西方教育发达国家造就那么多国际一流的顶尖教育学府真的就是混出来的?
当代的教育改革,需要认清学科精神受应试的误导而变异,要改革,就该让各个学科的教育精神“众神归位”!不要去片面夸大某几个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教育本身,就应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自身,不要只是教着背书、做题、考试,国内的各级名师数量全球第一,然而混子居多,真正懂教育的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