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踏浪乘风课程 2025-04-19 03:10:26

国内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多年,虽然,引导知识分子过度执迷于儒家学说的文本说教,然而,古代的读书人,需要读很多书,似乎也没有像今天这般,从七八岁开始就几乎天天做卷子。科举制下,也不需要完成这么多严重与生活脱节的的题山题海?

直到五四之后,逐步引进了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设置。比较让人好奇的是:发达国家的教育也一天到头只背书做题?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一旦与实践脱节,往往会变得面目全非。

仅举语文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按理说应该在识字教育基础上引导人大量读书、培养思想和写作的习惯。古代的书生哪一个像今天语文教育这般整得一大堆组词、造句的题目?放眼世界,杰克·伦敦、高尔基等因家境贫寒没上过学的文学大师不胜枚举,反观当代的许多饱学的文学博士、硕士,学了二十多年语文,除了卷子上的考试分数,有几个出版了自己高质量的作品?天赋再好,国内教育痴迷的只是卷子上的分数,从来不会鼓励把教育思想从背书、做题上解放出来,让人自由创作,并以高质量的作品去作为衡量文学素养的标准!——当代教育只认分数。

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从小酷爱阅读科学书籍,并自发去进行一些实验探索。但是,如果让牛顿来参加国内的中考物理考试,及格都很难。国际上,诸多科学巨匠,无不大量研读了相关专业的书籍,并积极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虽然表面上都是“做题家”,然而,西方教育下的做的是生活中的题目,科学教育从来不与实践脱节,国内的理化生教育却是很少去实践,只是埋头在教室里大量做题。这也导致了,很多科学论文脱离实践,没有半点价值。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其实,精英教育表面上让人门门功课都很优秀。但是,分数教育与能力培养脱节,语文分数高,并不是说明了具备独立思考、大量创作的能力。理化生考试分数高,也仅仅局限在做文本的考试题而已,甚至于很多人连实验器材都没认全。更不用说通过实验去发现未知世界了。

其实,对于个体而言,诸多的学科技能之中,培养起一门或两门技能出众已经相当不易。或绘画、或文学作品创作、或数学、或现代医学、或者理化生诸多分支中的一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今中外历史上没有全能的人才,未来也不会有。人的精力与能力有限,在一个领域内勤奋耕耘取得成果已经不易了。

国内当代教育,执迷于文本做题,脱离学科技能培养,学科教育异化。高考人才选拔方式极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能做到分门别类,不能让富有不同学科特长的人才专心去学习任何一个领域,所以,分数考得高,能力却很一般。十多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在各种国际大奖的评选上,远远落后邻邦人口不及国内一个大省的岛国。甚至于许多顶尖的人才,至今还需要出国接受深造才能有所成就。

有能力的家庭,有多少把子女留在国内被关在教室里一味地背书做题呢?

其实,全面西方化的应试教育,本质上只是一场蹩脚的“邯郸学步”罢了。

0 阅读:0
踏浪乘风课程

踏浪乘风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