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故事:这个怀让,果然很有来历

槽点点 2023-11-25 12:41:51

这个怀让,果然很有来历。

据《祖堂集》卷三记载: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圣诞之日,六道白色瑞气从金州安康(今陕西汉阴)迸射出来,直冲天际。

古来,中国几乎所有的皇帝老子都喜欢各种各样的祥瑞、吉兆,所以刺史大人不敢怠慢,马上奏报朝廷。

唐高宗李治问太史令:“此气何瑞?”是啊,大地之中不能平白无故冒白气吧?

太史令解释说:“释迦牟尼佛诞辰现瑞,自然与佛门有关。六条白色瑞气,预示一位高僧降生了。在于金州、安康分野。”

这时,金州太守韩偕也在瞻见瑞相之后具录上奏。于是高宗皇帝传令韩偕,让他亲自到婴儿出生的家庭去慰问道贺。

韩偕追根溯源,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位姓杜名光奇的人家。

那个应瑞而生的人,就是怀让。

怀让15岁到荆州玉泉寺出家。

玉泉寺当时是天下名寺,学僧云集,学习教理、研修戒律蔚然成风。怀让在这里学教、修律七八年,心中仍像罩着一团黑漆,心地未明,性光未现。

他心知,目前的修行方法没有切入佛学的根本,不是契入禅机的最佳途径。对于禅的领悟,可说是不得要领,对自己不适合。

于是,他毅然舍弃了名山大寺按部就班的生活,与一位同参坦然禅师,结伴来到了中岳。

当时,在嵩山住持法席的是与神秀、慧能齐名的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老安禅师。

老安禅师将坦然留了下来,而仅仅看了怀让一眼,便说道:“我不是你师父,你的师父在曹溪。

在送他前往曹溪的时候,老安禅师莫名其妙地说:“当年,我因慧能师弟吃了一粒道(稻)种,今日还他一个佛种!”

在老安禅师的鼓励下,怀让辗转数千里,从繁华的中原来到了遥远偏僻的荒蛮之地岭南。

当他沿着清泠泠的曹溪走到宝林寺山门前时,正是日暮时分。六祖慧能似乎早就知道了他要到似的,恰巧站立在寺门外高高的台阶上。

夕阳撒金,为宝林寺长长的石阶铺上了一层金屑,宛若一条金碧辉煌的上天之路。的确,在怀让看来,这不啻是通向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

不知是慧能的身体真的在熠熠放光,还是夕照余辉从侧面的映照,慧能的身体轮廓四周有一圈金色光晕,使他显得几许神秘、几分亲切、几多慈悲……

“你从哪里来?”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因了是从禅宗第六代祖师口中说出来的,便充满了无限的禅机。

怀让若有所感,若有所觉,若有所得,若有所悟,可是,却又无从下手,无法契入。他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喃喃说:“弟子怀让,从嵩山而来。”

“什么样的一种东西来呢?”慧能怪怪地问道。

怀让不禁汗如雨下,他胸中似乎有团东西,可就是不能痛快淋漓地一下子全都倒出来。他愧疚难当,深深垂下了头。

六祖慧能慈祥地拍拍他的肩:“你暂时留下来吧。”

说完飘然而去,宽大的僧衣在风中摆动,仿佛要飞向那轮夕阳。

怀让自言自语:“什么样的东西来了呢……”

一位衣着华美、风度不凡的年轻僧人,仰着头走进宝林寺的山门。他的禅杖震得地面咚咚作响,似乎是在告诉旁人,我来了,你们统统给我让开!

做了六祖书记的法海,热情地迎上去,施礼问道:“师兄从何而来,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

年轻僧人并没还礼,傲气十足地说:“听说,你们弄了个不识字的流浪汉来冒充六祖。带我去看看,他的须弥山有多高!”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