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关键在“封藏”。怕风怕冷,冷到骨头里,还汗出,此真阳衰

上洋说 2023-07-08 14:01:00

别把藏在身体内的那点“真东西”都给漏了出来。病漏之象,还得从生理本原去解决。

吃雪糕冷饮,属于寒邪直中,直接吃进来的,尤其脾胃不好的人,直中三阴。所以我们看很多肺系的病,都是从脾胃中气入手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你当下的身体体质,吃了多少雪糕。看似凉快了一会,但存留的寒气可上行于肺,下降于肾。很多鼻炎,哮病患者极其容易发作就是这原因。本就有病根,再一刺激不就发作起来了。

就指望夏天的这点热能帮我们排出体内的湿寒之气,如果再以雪糕冷饮灌入,年复一年,必生复杂病端。事实来看,还有多少人敢吃雪糕冷饮?我看到的越来越少了,应该不多。但孩童相火旺自然寻找寒凉,家长应该严格把控。

一般的表寒,驱散之,这是对于正常人而言。但如果本就虚弱之人,驱散的时候得加点扶正的,这是为了保护好原本就不足的正气。所以,仲师在三阴经之少阴部分就提到了用“麻附细辛汤”解决虚人,阳虚外感。究竟是不是阳虚,我们只能倒推。就是根据患者平时体质,以及发病后的状态做出判断。这不是做作业,直接出答案的事情。需要通过辨证,而辨证的结果,就是我们用药的基础。

人怕冷究竟能到什么程度?

不耐微风,不接半点寒凉,从头到脚皆是寒象。

从这段时间门诊来诊的患者中可以看到,这个怕风怕冷真的怕到连咱们门诊的这个木头凳子都不敢接触。可见其怕冷的程度。来的时候包裹的严密,我开着风扇也得特意的关上或者把风扇扭到一边去。炎热的暑天见不得一点风,一点凉。从心里已经畏惧了一切低于自身体温的物体或环境。

一部分怕冷的患者我触摸后并未明显发凉,一部分摸起来皮温确实低于正常人。很多问题的在于肾阳不足,以至于我们见到的很多慢性病,疑难病,都跟此有关系。所以,如何调整肾阳,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法核心。

我们翻阅历代医案,凡此治病,皆从肾气着手。因肺气和脾气为上中二焦,已然匮乏无力,升举乏源,唯独肾气为根,一身之本,此根若是常存常在,那么必然益寿延年。反之则诸病皆现,尤其看似西医诊断的很多病老不好,反反复复,从此入手多收获良效。

外治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扶阳固本吗?

所有外治法都是依托于你有这个东西为前提的,越是虚弱的人,外治法效果越不可靠。比如已经羸弱到躺在床上了,靠针灸,艾灸能行得通吗?参附汤加减才是最合适的。例如艾灸本身是很好的,促进阳气,但前提是你得有,外治法是锦上添花,绝对不是雪中送炭。尤其内里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的情况,外治法的单一性很难不产生偏向。之前我们也聊过这个话题。艾灸是促进你的机能去协调存在于你身体内的紊乱状态,究竟能不能实现你想要的结果,根本没法预测。有的人艾灸了也能很好,有的人反复上火溃疡,压根就不适合了。所以面对复杂的内部紊乱,纯粹靠外治法靠不住,甚至还能增加不好的方向。

我们本身就是立足于中医文化下的临床实践,所以解答的方式,包括解决思路还得依靠这个层面。你说拿着这个怕风怕冷去找西医,但凡指标说得过去,他们是一点办法没有。不能怪大夫,学科发展就是这样的。没学到这部分内容。但很多西医大夫是选择中医的,自己也就明白了所学的限制有哪些了。

阳不化气为根本,肾根不藏为本质。

长期的“五劳七伤”,长年的体质虚弱,禀赋不足,加之疾病的反复折磨,多次流产,男同志房事过度,熬夜嗜酒,从精神意识思维层面就已经显现出了非常差的本质。增加了此种类型问题发生基础条件。

大部分汗出不止,都是肾根不藏,但也有复杂病机者。务必详细辨证,循序渐进的调整至正常。有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周用药汗就止住了,有的三十多岁年轻人需要调整一段时间。这就涉及自身体质,发病阶段,辨证情况等。西医对汗证没有任何办法,中医有办法但需要辨证。

汗证的病机我之前已经讲过很多了。玉屏风能解决的,基本上平时养生做好了都能改善。而涉及肾根的出汗,远远不是几个成药就能治疗的。

我们知道了阳气的对于怕风,怕冷,以及汗出很重要,尤其肾阳为根。但很多时候滥用附子,只能激化矛盾,导致阳气溃败,对真阳的扶固一点作用起不到。至少,我上面讲的那些损耗的因素,滥用附子的结果,只能增加不良的反向作用。尤其大剂量使用附子,后续问题产生的远远超过了患者自身原发病。尤其我接诊的患者中,有的就误诊误治过后的。

对于明确肾阳不足的原因,一定是封藏为本,兼以少火生气。

封藏就是酒萸肉、龙骨之属。而少火生气就是肉桂之属,不需要其它药了。会用药者,在于精通理法,我常用的也就100多味,这些药足够了。而我知道了至少有上千种,用得上吗?从临床看用不上。但是对于了解草本药物非常重要,关键的时候可以找出更适合,替代的药材使用。

翻开历代医案,每个大家对于中医药的认识都是依据自身临床所总结的。金元四大家各有特色,我们不要过度去评价什么。客观的去看,去观察,知行合一即可。

长寿之人都是真阳封藏有力之人。欲望控制的好,日常消耗低,属于低能运转。如果整天张弛过度,情绪变化极大,加之自身体质差,哪能有长寿的可能。于平静中得一分动气,于动气中保留一分安静。

扶阳滥用附子之害甚为严重。原本扶阳就是把阳气的重要性,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得以验证总结,是宝贵的中医理法。但今人滥用成风,以为用后那点反应是好的,实则飞蛾扑火,最后的余热。我见过的不在少数,两腮潮红,燥热难耐,耳鸣烦扰,神志不安,血压异常等等。

知道真阳存在的生理意义,更应该明知封藏的重要性。二阴一阳,不就是全靠二水封藏真阳。“阴阳为根本,扶阳不忘阴”,而这个阴不只是阴药,封藏也是向内的动作。

明明不需要大剂量,但刻意的认为量大效果好,我“有幸”都见识过,结果呢,病没有治好,体质也没有调好,反而更多而问题出现了。所出现的问题比原发症状更复杂难调。这就是仲师讲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理法为先,方药次之,便是这个道理。少火生气,在于缓缓予之。

7 阅读:730
上洋说

上洋说

科普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