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金廷标《画仙舟笛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 ◆
在中国历代的宫廷中,有众多画家供职。但他们的画作本都以取悦皇帝而作。如唐代的韩幹,指定作品《照夜白图》被唐玄宗收藏;宋代王希孟是宋徽宗赵佶的知心画家,等等。至大清朝,宫廷画家依旧延续,规模还很大,也传下来非常多的作品。其中有一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极得乾隆欣赏,他就是金廷标。
金廷标(?—1767),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其父金鸿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继承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和山水,无所不精。
金廷标画像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了自己的作品《白描罗汉图》,即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内廷供奉,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家。他的不走“正规程序”(宫内供职的画家一般要有人举荐,或者经过考核),足可见其对自己画艺的信心。而且在之后的十年里金廷标一直供职内廷,直到去世,作画80余幅。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的宫廷收藏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芨》就著录了他的书画作品有81幅之多。
入宫后,乾隆帝的各种“指定”
毛遂自荐的金廷标入宫后,是没有经过“试用期”就被直接正式录用的。据内务府的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六月初九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七日太监如意传旨:如意馆新来画画人金廷标着画《十八学士登瀛洲》手卷一卷,往细致画,钦此。”这是金廷标入宫后接到的第一个乾隆帝“订单”。
《十八学士登瀛洲》讲的是唐朝时期,唐太宗在位之初,为了自己以后的霸业,开办文学馆,广纳人才,像房玄龄、虞世南、许敬宗等十八位学士在这里享受五品官的待遇,探讨政事,著名画师阎立本奉命为他们画像,名为《秦府十八学士图》(现在已失传)。这个画作里的典故让后人十分羡慕,称之为登瀛洲,也成为之后传统士子文人的理想和经常讨论的有趣话题。历朝历代都有名家画过十八学士这一经典题材,刚刚入宫的金廷标第一次入宫就接此重任,足见乾隆对他的画技的欣赏。
清 金廷标《岩居罗汉像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之后,金廷标还多次接受“指示”,参与了各种临仿,见造办处活计档记有,“太监胡世杰交仇英画《汉宫春晓》手卷一卷,传旨:着金廷标仿画”;“金廷标仿陈镕《九龙图画》一卷”;“着金廷标照邹一桂画人物,放大画年节景大画一张”;“着姚文瀚仿金廷标画《货郎画》一张”;“思永斋殿内东墙金廷标画醉八仙挂轴心,着黄增仿画一张”;“玉粹轩殿内南间西墙画斗一张,着顾铨照建福宫三友轩现贴金廷标画照样画”,等等。
金廷标五花八门的“迎合”
金廷标画技高超,再加上他平日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大量的描摹记录,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想象,使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令人向往的新鲜感。
如一次南巡中,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曾在雨中游山,看到了樵夫在山上砍竹子,趁着下雨溪水湍急,把竹子绑成筏子,顺水势运下山,山脚处几个纤夫正在费力地拉竹筏;崎岖的山路上,有人冒雨行进;远处的农田中,农民身披蓑衣,辛勤耕种。乾隆对这些所见记忆深刻,金廷标就把这一场景画在了《雨景》这幅山水作品中,以歌颂乾隆体恤民情之苦,博他一笑。乾隆还题诗,其中的一句“岂知展转惹予烦,廹为东郊待举趾”,进一步标榜自己心系黎民疾苦,金廷标的讨好也是恰到好处。
清 金廷标《雨景》
再如这幅《乾隆宫中行乐图》,是金廷标与西洋画家郎世宁合作的作品。乾隆热心书画丹青,也想着模仿古代汉人寻找一些雅趣。但在清朝的衣冠制度下,身为满洲皇帝,穿汉装是有点不切实际的。但在《乾隆宫中行乐图》中,乾隆帝身着汉服,倚栏而坐,居高临下,五位妃嫔和山石宫中的仆人们也皆身着汉服,周围有远山近景、苍松古柏、溪水潺潺、双鹿和鸣,充满了宫廷娱乐气息。
清 金廷标《乾隆宫中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作,其中的山水、木石、雕梁画栋是金廷标完成的,人物和动物是郎世宁绘制的。对于画里的情趣,右上有乾隆皇帝癸未新春御题诗《题宫中行乐图一韵四首》,在《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七,如下:乔树重峦石径纡,前行迴顾后行呼。松年粉本东山趣,摹作宫中行乐图。可知,此画是乾隆皇帝命金廷标仿“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的古意之作。只不过画中人物有所替换,且其中还增添了多处细节。
具有政治意图的画作
另外,乾隆皇帝也会指定事件作画,这些通常具有特殊的场域性,且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最重要的一点,还要符合皇帝脑海中的幻想。如画了至少四个版本的《万国来朝图》,就是虚构了整个“万国来朝”的事件,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是画家用各种因素拼凑的。
乾隆二十五年(1760),皇帝传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着徐扬张廷彦金廷标用白、绢画万国来朝大画一张起稿呈览”。这幅图画幅巨大,内容庞杂,体现了乾隆皇帝脑海中的一幅万国使臣各捧贡物来朝的景象,里面各国使臣,穿着根本不是当时合适的服装,拿着各种乾隆皇帝认为应该收到的礼物,齐聚一堂,向乾隆表示朝贺和臣服。
《万国来朝图》局部
还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仿平安春信图》,也是有特定要求的画作:构图要由“金廷标起稿”,人物形象要由“郎世宁画脸”,最后由金廷标完成定稿。
关于这幅画作,其中的人物及身份关系、创作背景等问题,艺术史界有不同的解释和猜测,其中以“传位图”的观点最为流行——画中年长者和年轻者分别为雍正帝和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画中雍正帝传递梅花给弘历,暗示他要把皇位传给弘历。
清 郎世宁 金廷标《仿平安春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供观赏消遣类的画作
还有一些供宫中消遣类画作。它们或供乾隆帝观赏,或作为随时可撤换的贴落画,用于室内装饰。
金廷标的《仕女簪花图》描绘了贵族妇女晨起对镜簪花的场景,室内陈设有精致的家具、精美的瓷器,环境典雅高贵,人物身姿婀娜曼妙,身后的书籍、侍女及窗外的翠竹外景,使整幅画既有生动的层次感,又有丰富细腻的感官享受。
清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岁朝图》,是宋代皇宫中兴起的一种绘画题材,在宋徽宗时特别流行。金廷标的《岁朝图》,绘孩童在梅花初开的庭院中嬉戏玩闹,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国强民乐。
清 金廷标《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多数进入宫廷的画师,画作都受皇帝审美的限制。正如宫廷史学家聂崇正先生所说:“皇帝对宫廷画家的控制,除去表现在赏、罚方面外,还表现在对他们作品的内容有很严格的规定。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趣味和想法进行绘画创作,而处处需遵从皇帝之命。”这种“奉旨”使宫廷画师很难有自由创作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才华发挥,作品更具有皇室“统一”的格调。
但金廷标的画作却被乾隆认为立意新奇,别出心裁,“绘事不难难得神,精描细写每超伦。”这些评价,不仅仅指金廷标的功力、技艺、画风等,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意和贴合上意的揣摩,让他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
清 金廷标《婕妤挡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死后,乾隆在翻阅他的画作时一再叹息,有诗这样写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
只可惜画艺超群的金廷标,他的作品直到溥仪退位,清宫中的宫廷画作流落到民间,人们才开始知道他的名字。如今,世人才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欣赏古人精美绝伦的绘画艺术。
(编辑: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