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拆过一代和二代CS75 PLUS,这辆三代长安CS75 PLUS是否有改进和优化呢?今天我们就把这辆车拆开,从前后防撞梁开始,一起来看看。
前防撞梁
双层辊压钢板
拆掉前保险杠,内部依旧是双层辊压钢板防撞梁,厚度为1.53毫米,能覆盖车头的63.69%。从结构和用料来看,基本与一代、二代车型没有区别,甚至比二代还薄了一些。
从侧面看,标准的双层辊压结构,日韩系车型比较喜欢用这种结构。
之前拆一代CS75PLUS时,就看到水箱前面有一根圆管梁,二代和三代车型依旧保留了下来。因为进气格栅面积大,需要有一根梁进行支撑,不至于被轻易按瘪。
前防撞梁和保险杠之间,依旧没有缓冲泡沫,保险杠上预留有ACC毫米雷达的位置,但并没有安装,现在这辆车上的L2级辅助驾驶依靠的是纯视觉算法,从而降低硬件成本。
纵梁前端使用了溃缩诱导,与二代车型保持一致。一代车型上有应对25%偏置碰撞测试的诱导推块,而二代三代上都没有了。
Shotgun设计比较传统,偏向于日韩风格,从A柱部分向前延伸出一个短臂,通过整片钢板与纵梁相连接。
前吸能盒也是冲压钢板焊接而成,带有溃缩褶皱和打孔。
后防撞梁
单层冲压钢板
拆掉后保险杠,内部有一根单层冲压钢板后防撞梁,与一代、二代车型一样。不过,三代车型的后防撞梁钢板厚度为1.53毫米,确实厚了一点,二代车型为1.43毫米,一代为1.28毫米。
后吸能盒也是钢板焊接而成,有溃缩褶皱和打孔。
后尾门比后防撞梁更凸出,低速碰撞时,后尾门受伤的概率会更高。
总结
还是老样子!
从这辆长安CS75 PLUS第三代车型的前后防撞梁来看,整体设计与前两代车型相差不大。防撞梁的厚度有一些差异,材质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另外,为了降低成本,这辆车取消了前毫米波雷达,改用摄像头实现L2级别辅助驾驶,但前杠皮上的预留位置还在。
防撞梁部分没有看到更多的升级,那底盘情况如何呢?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本文及视频中的测量数据结论观点仅对此辆车负责,测量数据对公示的实验方法负责。)
2024款长安CS75 PLUS三代防撞梁评分
碰撞测试成绩摆在那里,五星评价已经足够证明这车的安全性了
真心觉得国产车在安全这块儿挺下功夫的,防撞梁设计得挺实在,没搞那些虚头巴脑
长安CS75PLUS一直以来都注重安全性能,虽然防撞梁厚度有差异,但不影响整体安全
我的长安CS75PLUS开来一年多,防撞梁没问题,安全性OK
懂车帝拆车,防撞梁压力高达80千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水军来了,
对平台追责
对平台追责
说实话,看到很多合资品牌为了省点钱就开始各种减配,相比之下长安在这方面显得很厚道[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