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真正的顶级猛将只有这4位,吕布赵云都得靠边站

梅梅评历史 2025-03-29 17:26:49

提到三国,我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大批威风凛凛的武将形象。特别是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心目中的顶级猛将名单上肯定有吕布、赵云这些名字。

但你知道吗?翻开《三国志》这部正史,真实的三国时期,真正堪称顶级的猛将其实只有那么几位,而吕布、赵云这些"流量武将"根本排不上号!

评价三国武将,我们主要看三点:一是真实战功,二是敌我双方对其评价,三是统帅才能。

一个真正的顶级猛将,不仅要个人武艺高强,更要有实际战场表现,并且能够指挥大军取胜。按这个标准来看,真正符合条件的,只有接下来介绍的这四位。

第一位:西凉铁骑 — 马超

说到马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锦马超"、"西凉锦马"这种美化形象。但正史中的马超可不是什么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而是一个从西北苦寒之地杀出来的狠角色!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马超"勇猛过人,兼资文武"。他从小就跟着老爸马腾在西凉一带砍杀,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最牛的是什么?是曹操亲口评价:"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马超这小子要是不死,我曹操就别想安生!"

西凉位于今天的甘肃一带,气候寒冷,环境恶劣。马超的父亲马腾是西凉军阀,早年曾与董卓、韩遂等人共同征讨黄巾起义。

在这样的环境中,马超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出色的骑射本领。

马超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潼关之战,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联合韩遂率领十余万大军,在潼关一带包围了曹操的军队。

当时曹操麾下大将如许褚、徐晃、张郃等人都在场,但面对马超的猛攻,竟然节节败退。

在这场战役中,马超身先士卒,亲自冲锋陷阵。《魏略》中记载:"马超身被十创,血流至足。"意思是说马超身上受了十处伤,血流到了脚上,但他仍然奋勇作战,丝毫不退缩。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敌人胆寒。

要不是曹操政治手腕高明,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那么之后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曹操在《献帝春秋》中曾说:"我宁可与孙权、刘备对阵,也不愿与马超为敌。"这足以证明马超在正史中的地位有多高!

后来马超流落蜀地,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即使在蜀汉,马超依然战功赫赫。

公元219年,马超协助刘备攻打汉中,立下大功。刘备称帝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位列蜀汉军中重将。

马超晚年时,魏国名将张郃闻知马超镇守在汉中一带,竟然绕道数百里,不敢正面与之交锋。这足见马超的威名之盛!

马超在两个阵营都能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正史中绝对是顶级猛将。

第二位:锦帆贼魁 — 甘宁

提到甘宁,很多人只记得演义中那个"锦帆贼"的形象。但在正史中,甘宁可是东吴军中的头号猛将,战绩彪炳,无人能及!

《三国志·甘宁传》中记载,甘宁"性刚毅,果敢有膂力"。这哥们从小就在长江流域当"水贼",练就了一手水战绝活。最牛的是他的进攻性,敢打敢拼不说,关键是次次都能建功!

甘宁原是巴郡(今四川重庆一带)人,早年在长江上做水贼,经常劫掠商旅,因在船上挂锦帆而得名"锦帆贼"。

后来,甘宁投靠刘表麾下的黄祖,但并黄祖不重用他,直到公元208年,周瑜攻打黄祖,甘宁见机,才投靠了孙权阵营。

刚投奔孙权时,很多人因为他的"贼"身份而轻视他,连孙权也说:"宁勇而有义,可以克敌,不可以图国家。"意思是说,甘宁虽然勇猛有义气,可用来攻打敌人,但暂时还不能委以重任。

然而,后来事实证明,甘宁不仅能打胜仗,还能治理一方。

甘宁最辉煌的战绩是什么?是赤壁之战后的南郡之战!当时曹仁盘踞在南郡(今湖北江陵一带),孙权派周瑜前去攻打,战况胶着之际,甘宁主动请缨:"给我一百精兵,保证杀入曹军大营!"

结果呢?这哥们真就带着区区百人,夜袭曹营,《三国志》中记载,甘宁和他的一百勇士"皆着绛衣,突入曹仁军",一夜之间斩杀敌军数百人,还活捉了不少敌方将领。这支敢死队以一当十,威震敌营,让曹仁胆寒。自此以后,孙权对甘宁刮目相看,也直接奠定了甘宁在东吴军中的地位。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江陵之战中,刘备大将黄忠率军来攻,甘宁又临危受命,单枪匹马杀入敌阵,生生将蜀军挡了回去。

黄忠自己也是名震一方的猛将,但甘宁只率领少量兵力迎战,不仅没有退缩,还反客为主,让黄忠吃了大亏。

孙权评价甘宁说:"使蜀兵不敢入吴境半步者,甘宁之力也。"意思是说,蜀军不敢踏入吴国半步,全靠甘宁一人之力!这评价,够霸气吧?

除了会打仗,甘宁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敢谏。

一次,孙权想要率军亲征丹阳山越,甘宁极力反对,认为此举太过冒险。孙权不听,结果大军陷入困境,最后还是甘宁冒险开辟道路,救了孙权一命。这样的勇将,难怪会被孙权视为心腹重臣。

第三位:千里走单骑 — 张辽

张辽,曾经是吕布手下的大将,在吕布败亡后投奔了曹操。

很多人会说:张辽不就是个二流子将领吗?错!正史中的张辽才是真正的顶级猛将,甚至比吕布还要厉害!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张辽"性沉毅,大有谋略"。这哥们不仅武艺高强,还特别有脑子,曹操称他为"万人敌"!

张辽原是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早年跟随丁原,后来辗转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时,张辽已经崭露头角,吕布称他为"骁果壮士"。吕布败亡后,曹操亲自劝降张辽,这在曹操的用人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曹操对他说:"卿才略非于吕布比也,但得计少晚耳。"意思是说,张辽的才能不是吕布可以相比的,只是之前跟错了人而已。

这充分说明曹操非常看重张辽的才能和人品。

张辽最牛的战绩是震惊三国的"合肥之战"!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而守城的张辽只有区区八百人!面对这种悬殊差距,正常人都会选择死守待援,但张辽呢?他竟然带着八百弟兄,在拂晓时分主动出击,杀了对方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孙权军中大乱,死伤无数,孙权本人差点被活捉,狼狈逃窜时还掉进了水沟里!这一战,张辽以八百破十万,创造了三国时期最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此战后,孙权每次出兵,都要先问:"张辽在不在?"如果在,就不敢轻举妄动。江东士兵听到"张辽来了"这四个字,甚至会吓得腿软!

东吴军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宁遇十万曹兵,不遇张辽一骑。"足见张辽在敌军心中的威名之盛!

曹操评价张辽说:"使张辽统十万之众,吾不能枕高而卧矣。"意思是说:要是让张辽指挥十万大军,我都得睡不着觉!从一代枭雄口中说出这种话,足见张辽实力之强!

张辽晚年病重时,曹操亲自到他家中探望,并派御医前来诊治,这种礼遇,在曹操手下的将领中极为罕见。

可惜,张辽最终还是病逝,年仅56岁。曹操听闻噩耗后,亲自撰写祭文,沉重痛悼这位忠勇之将。

第四位:刚猛无前 — 许褚

说到许褚,很多人会想到"虎痴"这个绰号,但其实这是小说给他加的。正史中的许褚更加凶悍,是曹操近卫军中的头号猛将!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许褚"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力大无穷,性格暴烈。这哥们就是个纯粹的莽夫,但就是这种莽,成就了他的赫赫威名!

许褚是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早年以勇力闻名乡里。他身高约一米八五(古代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腰围十围,相当于普通人腰围的数倍,体格极为魁梧。而且力气奇大,能轻松举起数百斤的物品。

许褚最初跟随曹洪(曹操的堂弟),后来因勇猛过人,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贴身护卫。

曹操对他极为信任,让他率领"虎豹骑"护卫左右。"虎豹骑"是曹操的精锐近卫军,挑选的都是身高体壮、骁勇善战的士兵,在关键战役中常作为先锋突击部队,据《魏书》记载,许褚曾经在一场战斗中"杀敌数十人,敌不敢当",立下了赫赫战功。

许褚最辉煌的战绩是什么?是潼关一战中救曹操于危难!

当时马超联合韩遂反曹,曹操亲征,差点命丧潼关。在一次遭遇战中,曹操被马超的骑兵包围,情况危急。这时许褚挺身而出,抡起大刀就是一顿猛砍,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保护曹操安全撤退。

曹操后来评价说:"当日若无许褚,几为马儿所擒矣。"意思是说:要不是许褚,我差点就被马超抓住了!

许褚还有一个著名的"拔矛"事迹。有一次,曹操的一支部队被敌军围困在一座小山上,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个时候,许褚率领虎豹骑前来救援,他亲自冲在最前面,一把拔起敌阵中的一根大旗杆(相当于现在的军旗),挥舞起来当武器使用,结果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被困的友军。

许褚与曹操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曹操每次出征,都会带上许褚。后来曹操去世,许褚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病逝,年仅五十岁左右。后世将他与典韦并称为"曹营双雄",可见其威名之盛。

真相还原:为什么吕布、赵云不在榜单上?

说完了四大猛将,很多人肯定要问了:吕布、赵云这些名将为什么没上榜?

真相是这样的:

1、吕布:勇而无谋的悲剧英雄

吕布在正史中确实被称为"天下无双",武艺高强没错。但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勇而无谋"!

《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性刚猛,善骑射,膂力过人",但同时也"好酒,性暴"。说白了,吕布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打仗没脑子,做人没节操。

吕布原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人,早年为丁原的部将。丁原很欣赏吕布的骑射能力,把他当成心腹重将。

后来董卓杀了丁原,收吕布为养子。再后来,吕布勾结王允,又杀了董卓,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

吕布确实勇猛,据说他能"马中铜雀,飞箭取阵",意思是说他骑马时能用箭射中奔跑的小鸟,箭术极为高超。但他没脑子,做事冲动,常被人利用。

他生涯中最大的战绩是在虎牢关一战中与曹操、刘备等人对峙不落下风。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胜仗!

在吕布占据下邳(今江苏徐州)后,他没有好好治理地方,而是整天沉迷酒色。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他既不积极备战,也不提前撤退,而是等到城破之时才想起逃跑,结果被部下陈宫等人拦住,最终被曹操活捉,悲惨地被吊死在白门楼上。

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四位猛将,不仅个人武艺高超,而且懂得战略战术,善于统兵作战,因此能够在乱世中立足,成为真正的顶级猛将。

吕布虽然勇猛,但由于缺乏谋略和忠诚,最终沦为悲剧英雄,无法成为真正的三国顶级猛将。

2、赵云:正史中的普通将领

至于赵云,情况更尴尬。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可是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阿斗的英雄人物。但翻开正史《三国志》,你会发现赵云的篇幅非常少,甚至没有专门的传记,只在《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占了很小一部分。

这是为什么呢?

赵云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早年投靠公孙瓒,后来归附刘备。正史中的赵云确实"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也确实忠心耿耿,但他的实际战绩非常有限。

除了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个人战绩!甚至连他何时投靠刘备、参加过哪些重大战役,正史中都没有详细说明。这与关羽、张飞等人的详细记载形成了鲜明对比。

演义中的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阿斗的故事,在正史中只有简单的一句话:"长坂遇曹公大军,备惶遽不知所出,云身抱弱弱,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意思是说,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保护了刘备的幼子和妻子安全撤退。

赵云在正史中也从未得到过敌军将领的高度评价。曹操没有惧怕过他,孙权也没有忌惮过他。这与前面提到的四位猛将形成鲜明对比。

在蜀汉建立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位列蜀汉五虎将之一,但地位不如关羽、张飞,甚至不如马超。

他主要负责保卫成都,很少参与前线作战。诸葛亮南征时,曾任命赵云为前部,但没有取得重大战果。赵云是五虎将中唯一寿终正寝的人,虽然忠心耿耿,但在战功上确实无法与顶级猛将相提并论。

结语

相比马超、甘宁、张辽、许褚这四位,吕布和赵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未能入选顶级猛将之列。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让我们看清过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在。通过了解正史中的三国猛将,我们不仅能够欣赏他们的英勇无畏,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作为有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我们更应该明白正史与演义的区别,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毕竟,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更加精彩,也更加耐人寻味!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顶级猛将是谁!

0 阅读:1
梅梅评历史

梅梅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