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庆贫困老人借钱10万,不顾反对开挖房屋,却成村里首富

事友看过 2024-11-23 05:54:3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故事发生在重庆巫溪宁厂镇,一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地方,其四周被群山包围,当地居民生活简单,每天勤劳耕作,太阳升起就干活,太阳落山就休息。

但2008年,这份宁静被打破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世代务农的李常权一家,他们原本家境贫寒,甚至温饱都成问题,却因一次意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命运。

01

奇怪的梦

李常权一家世代为农,仅守几亩薄田,日子拮据,眼见村里他人盖楼买车,他心中百般滋味,羡慕之意骤起。

他心怀改变当下境遇之渴望,以期让家人尽享美好时光,此愿望伴随年岁递增,愈发炽热强烈,犹如燃不尽的烈火。

在 2008 年的某个秋日,李常权竟做了个奇异之梦,梦中他家屋子底下被挖出一坑,其中满是财宝。

醒来后这个梦挥之不去,他感觉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在指引着他,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拆掉自家的房子,挖地寻宝。

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强烈反对,儿子觉得这说法太离谱了,女儿们也都觉得爸爸是年纪大了有点糊涂。

毕竟斥巨资挖掘自家宅基地,风险甚巨,万一房子坍塌,便无栖身之所,况且两个女儿家中亦不富裕,根本无力拿出这般巨款。

李常权的执着令人惊愕,竟以绝食施压,最终女儿们无奈,拗不过父亲的执意,四处筹借,凑足十万元交予父亲。

02

挖坑

宁厂古镇的历史悠久,得有四千多年,这个地方还是中国早期几个制盐的地方之一。

据传在先秦之时,有一猎人追逐猎物,竟意外觅得宁厂盐泉,自此此地因盐而盛,渐成重要的产盐要地。

盐泉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的地下水和地质结构密切相关,宁厂古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暗河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

或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李常权的意外发现埋下了伏笔。

拿到钱后,李常权立刻雇人开挖,村子里的人都说他脑子有病,可李常权心意已定。

儿子李贤惠虽然不看好父亲的做法,但出于孝心,还是加入了挖坑的队伍,挖了好几个月,结果挖了个十三米深的大坑,啥也没挖到。

工人们因恐挖不到宝贝而陆续离开,李贤惠也劝父亲放弃,然而对方却固执己见,执意要继续挖掘。

父子俩就这样一铲一铲地挖着,希望与失望交织,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03

初尝甜头

转机出现在一个冬日,李贤惠猛地一挥铲,水花四溅,整个人被浇了个湿透,仔细一看,水里好多小鱼在欢快地游动。

这些鱼一下子变多了,不一会儿就把坑底全占满了,李常权起初还不相信,直到儿子捞上来满满一桶鱼,他才意识到奇迹真的发生了。

消息一经传开,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赶来瞧热闹,鱼泉这一奇观,引得众人连连称奇,惊叹不已。

李常权父子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他们在大坑里修建了楼梯和护栏,方便游客参观,并将鱼泉与大宁河连通,形成一个循环水系,既能保持鱼泉的活力,又能将多余的水排入河流。

李常权开始收门票,每人五元后来涨到十元,游客多了李家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李常权又发现,这些鱼不仅好看,还好吃,他让厨师试着做了一下,鱼肉非常美味,不管是煎着吃还是做汤都特别好吃。

后来他开始卖鱼,鱼价也从原先的二三十块涨到了一百多块。

即使价格不菲,仍然供不应求,李家从曾经的贫困户,一跃成为村里的首富,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04

父子分歧

在财富的浪潮中,经营理念的分歧将父子两人推向对立面,李常权醉心于最大化营利,面对汛期,他采取行动用铁桶覆盖鱼泉,阻止鱼群迁徙,还增设水车以提高抽水效率,渴望借此机会增加鱼的捕获量。

李贤惠则认为这种行为无异于耗尽河水捕鱼,严重损害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他深信要保证长久的发展,就应该顺应自然,保护好鱼儿的生态环境。

二人为此事频繁争执,心结愈发难解,一次,李贤惠不顾父亲反对拆除了铁桶,激化了父子间的矛盾。

愤怒的李常权决定与儿子分家,父子情势紧张,经社区介入调停,双方才勉强和解。

可不久后的2010年,鱼泉的水流量减少,鱼的数量也显著下滑,外界对李家鱼泉的质疑声浪高涨,有声音指出李家并非偶然间发现鱼泉,而是提前知道地下河情况,并策划了挖掘。

还有媒体报道李家捕捞云南盘鮈鱼属于无证非法捕捞,面对种种质疑和压力,李家父子不得不反思,仅凭鱼泉自然资源的单一依赖难以为继。

李贤惠早洞悉可持续发展之紧迫,其深知与其坐等鱼泉干涸,不如主动探寻新的生存之路。

05

产业转型

2010 年,他着手尝试人工养殖云南盘鮈鱼,他觅得一处水藻繁茂的峡谷,欲建一座水库作养殖之所。

第一次试水,因为没经验又缺钱,结果没成功,鱼苗顺着河水游走了,辛苦付诸东流。

李贤惠没灰心,从失败中学习,调整了养殖技巧,他加强了围栏,还在水库旁支了帐篷,整天整夜盯着鱼儿的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迎来了大丰收的季节。

由于是人工养殖,成本相对较低,他将鱼的价格定为每斤五十元,比鱼泉的鱼便宜一半,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长江流域的捕鱼禁令应运而生,为许多依赖江河生活的家庭带来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家层面,为维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一项十年的禁渔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巫溪县也结合地方实际,于2020年7月1日开始执行严厉的禁渔令。

李家以往以捕捞为主要生计,面对禁渔令的实施,必须寻找新的生计方式,这对他们而言,既是必须面对的困难,也是转变和发展的契机。

巫溪县政府对云南盘鮈鱼的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成为全国首个掌握此技术的地区。

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李家掌握了人工养殖技术,不仅产量上升,产品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李常权目睹儿子在养殖业的成功后,对自己的传统观念有所反思,并意识到自己的视野需要拓宽。

最终父子俩决定携手合作,李贤惠负责养殖业务,将高品质的鱼提供给各大餐馆和机构食堂;李常权则继续经营鱼泉景区,向那些来游玩的散客销售野生鱼。

2023年,经过李贤惠的精心筹备,一家以云南盘鮈鱼为招牌菜的山庄正式开门迎客,吸引了众多的食客和游客。

山庄不仅提供美食,还设有住宿和互动式的捞鱼体验服务,成为一处生意兴隆的旅游热点。

李常权在顺利退休后,将景区的日常管理托付给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自己则过上了每日散步于鱼泉,夜晚回儿子的山庄休息的惬意生活。

李家的故事,起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经过财富的积累、家庭的冲突,最终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李家父子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生动例子。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需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才能持续。[太阳]

参考来源:

重庆晨报 农户在院中挖出鱼泉 汛期涌出大量河鱼年增收30万

0 阅读:6

事友看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